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張圖,教你看懂,寶寶發燒後什麼情況下吃退燒藥!

照著做, 不慌不忙護理發燒娃

不要一發熱就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或掛水, 大多數急性發熱只要口服退熱藥就可以。

寶寶發熱, 在家處理流程圖:

注1:有過熱性驚覺患兒38℃以下即可應用退熱藥。

注2:物理降溫推薦採用溫水浴。

注3:以口服美林以及泰諾林退熱藥為主要處理方法。

退熱藥, 退熱出汗, 但治標不治本

退熱藥的效果本來就只能維持數小時, 可暫時讓孩子出汗降溫, 感覺舒服一些, 並不能徹底消滅病菌。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因病制宜的消炎殺菌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只有等孩子徹底把病原體打敗,

才會徹底退熱。

所以, 吃退熱藥體溫降下來幾小時後又重新升高, 這是正常的, 不用擔心。

但我仍建議兒童發熱時, 根據情況應用退熱藥。

既可緩解孩子因發燒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 又可緩解家長對孩子發燒的緊張感或恐懼情緒, 讓家長心裡舒服一點。

還有部分發熱的孩子體溫會驟升40℃以上, 儘早應用退熱藥, 可以更早降低溫度(或減少溫度上升的程度), 減少高熱持續時間, 從而降低出現高熱, 甚至超高熱引發的危險及併發症的概率。

需要服用退熱藥的4種情況

①當大孩子發熱表現出頭暈、頭痛、四肢酸痛等各種不舒適, 或因發熱引發煩躁、易疲倦乏力、情緒低落時, 可考慮使用退燒藥。

確定孩子有發熱, 有以上症狀下37.8℃至38℃即可應用,

目的緩解不適感。

②當我們對孩子發熱的問題感到很緊張或很恐懼時, 且孩子腋窩溫度≥38.3 ℃, 可考慮酌情使用退燒藥。

③當孩子體溫≥38.5℃(腋溫), 家長又不能有效評估孩子有無不適時, 可考慮酌情使用退燒藥。

④曾有過熱性驚厥的孩子, 體溫37.8℃以上, 個人建議儘早酌情應用退熱藥。

泰諾林 or 美林?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兒童可以應用的兩種退熱藥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市場上效果好, 臨床應用普遍的含有相應成分商品名分別為泰諾林和美林。

● 按月齡選, 按體重喂

①3個月內的嬰兒, 建議物理降溫, 儘量不應用退熱藥, 但因高熱不退, 原則上也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

注意:3月齡內的嬰兒, 任何病都要看醫生, 用藥前要先諮詢醫生,

不建議自行用藥。

②3個月以上寶寶, 選擇對乙醯氨基酚, 建議普通發熱採用, 起效快, 一般維持退熱時間約2小時, 相對胃腸道刺激作用小。

注意:3-6月齡內的嬰兒,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的劑量。 因為中國的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滴劑說明書, 只有1歲及以上兒童的劑量。

③6個月以上寶寶, 發熱建議選擇布洛芬, 尤其針對高熱效果好, 控制體溫時間可達4-6小時, 退熱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強, 但部分孩子服用有少許胃腸道刺激反應。

④劑量:如果你確信自己會計算, 可以自己計算, 按體重來計算劑量比按年齡計算更準確。

⑤對於持續高熱的大孩子(1歲以上)來說, 可酌情交替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有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兩種退熱藥降溫效果比只用一種退熱藥好一些,

不同兩種藥, 間隔4小時可口服一次(體溫>38.5℃時), 每種藥24小時不超過4次。

哪些退燒藥不能用?

①發熱兒童, 尤其嬰幼兒(5歲以內)避免應用阿司匹林類藥物退熱, 包括靜脈以及肌注藥物。

如賴氨匹林, 安痛定等, 因其副作用大, 還會對小孩子引發瑞夷綜合征。

②服用布洛芬及對乙醯氨基酚時, 注意一些兒童感冒複方藥的應用。

如臣功再欣、護彤、小快克等, 其中已包含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熱成分, 同時服用會加大用藥量, 易引發中毒或不良反應。

③中藥注射劑有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出現過敏反應, 嚴重者甚至死亡。

研究表明發熱時應用此類藥物無明確退熱效果(常見喜炎平, 熱毒寧等),

故針對急性發熱中藥針劑使用非必須。

最近喜炎平因發生多例寒戰、發熱等嚴重不良反應, 藥監局已停止大部分地區銷售。

④地塞米松、甲強龍等激素雖退熱效果好, 但不要輕易使用。

其副作用大, 會掩蓋病情(普通病毒感染所致發熱禁用), 只有在明確適應症下, 經醫生指導才可酌情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