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寶寶突然“熱、咳、痰、喘”,中醫治法多

冬季溫度低, 加之室內空氣通風不良, 小兒易發生肺炎。 小兒肺炎屬於祖國醫學肺炎喘嗽範疇, 由感受外邪、鬱閉肺絡而致, 臨床以發熱、咳嗽、痰壅、氣喘為主要特徵, 習慣於將“熱、咳、痰、喘”並稱為肺炎的四大主症。 本病多發生於3歲之內, 可突然發病, 也可繼發於感冒或其他熱病的病程中。

中醫藥治療小兒肺炎有良好的療效, 根據疾病不同分期採用不同方法。 本病主要分為急性期和恢復期, 急性期主要包括風熱閉肺證和痰熱閉肺證, 恢復期以正虛邪戀為主。

急性期-風熱閉肺證

以發熱、咳嗽、喘急、鼻煽,

或伴惡風、鼻塞流涕、咽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指紋紫紅于風關為主症, 常選用炙麻黃、生石膏、杏仁、甘草、前胡、桔梗、浙貝、銀花、連翹、黃芩等, 中成藥主要包括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咳平喘顆粒等。

急性期-痰熱閉肺證

以發熱、咳嗽痰多、喉間痰鳴、呼吸急促, 或伴胸悶納呆、泛吐痰涎、舌紅苔黃厚、脈滑數或指紋紫于風關為主症, 常選用炙麻黃、石膏、杏仁、甘草、黃芩、魚腥草、前胡、浙貝、瓜蔞、桑白皮、紫蘇子、清半夏等, 中成藥可選用小兒肺炎散、金貝痰咳清顆粒、清咳平喘顆粒。

恢復期

以正虛邪戀為主, 以肺脾氣虛證最常見, 在肺炎病程恢復期症狀減輕, 體溫趨於正常, 但表現有多汗、胃腸功能紊亂、體質虛弱或肺部囉音經久不消者。

以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華, 或伴唇舌淡紅、自汗食少、大便稀溏、脈細弱無力或指紋淡紅為主症, 常選用黨參、白術、雲苓、麥冬、半夏、陳皮、紫菀、浙貝、甘草, 亦可選用黃龍止咳顆粒、小兒肺咳顆粒等中成藥。

另外, 中醫治療小兒肺炎還有一些特色療法。

穴位敷貼療法

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用於肺炎喘嗽(肺炎輕症)咳嗽、痰鳴或氣喘症明顯者。 用法:將藥物貼敷於肺腧(雙)、膻中穴, 4~6小時後去除, 每日一次, 5次為一個療程。

中藥灌腸法

具有清熱解毒退熱之功效, 適用於咳嗽喘促、發熱者, 且口服中藥困難的患兒, 根據不同證型、配取相應的中藥液體, 一般以3ml/kg保留灌腸。

拔罐療法

具有清熱化痰、疏通經絡之功效, 適用於肺炎中後期痰多、肺部囉音難消者。

常取背部腧穴, 拔火罐。

文/湖南省兒童醫院中醫兒科博士 李海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