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大關鍵字看全會

與會人員認真學習會議相關報告。 何森垚 攝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動力引擎”。 圖為世界客商中心青創中心。

何森垚 攝

梅州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提出, 要加快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科學發展新格局, 努力探索生態富民強市新路子。

在13日下午進行的分組討論會上, 各討論群組成員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事關梅州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其中, 事關梅州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涉及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富民產業、區域創新能力、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是梅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比較突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為此, 梅州將對這些問題逐個深入研究, 抓好落實。 梅州將組建課題組, 用半年左右時間,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提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方案, 形成推進落實的具體行動計畫和行動方案。

●南方日報記者 陳萍 張柳青 馬吉池

通訊員 辜昀玥

關鍵字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經濟向更高品質更高效益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 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從總體上看, 梅州市的經濟發展不管是量還是質, 都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較大差距。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支撐。 梅州市現有六大支柱產業中煙草、電力、建材、礦產加工等4個產業均屬於資源依賴型產業。

而近年來發展較好的旅遊產業, 絕大部分還處在觀光旅遊階段, 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遠遠不足, 高標準的旅遊特色小鎮、景區還十分缺乏, 在提升旅遊層次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因此,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 必須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加大有效投資, 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首先是要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重點研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供給端入手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 注重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改革, 推進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建設, 完善產業園區交通、物流、管網、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 提升園區承載力,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做強做大實體經濟。

其次是要壯大生態富民產業。 近年來, 梅州規劃建設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 充分利用生態資源, 打造了客天下、熙和灣、麓湖山、五指石等一批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綜合體。

在未來, 梅州將借鑒浙江等地好經驗好做法, 著力培育文化創意、健康養生、長壽食品、體育休閒等重點產業, 發展全域旅遊, 推動具有一定條件的產業園區、特色城鎮街區、城市綜合體向“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轉變, 力爭每個縣(市、區)打造一至兩個特色小鎮和一批田園綜合體, 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融合發展、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建設。

作為傳統農業大市的梅州, 農業人口達64%, 涉農經營主體超6000家,

農業占產業比近20%。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升級的關鍵時期,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提升大宗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生產技術標準, 推動農民創業園和孵化器建設。 此外, 還要利用富硒資源和生態資源, 制定實施富硒農產品認定和專用標誌管理制度, 培育發展富硒米、富硒茶、富硒柚等主導產業, 打造富有魅力的“世界客都·梅州硒品”農業大品牌;要進一步完善優質農產品產業鏈條, 創造新供給, 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關鍵字

區域創新能力

以人才驅動加快切換發展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2016年, 梅州制定《梅州市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五年行動計畫(2016―2020)》,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集聚創新要素, 優化創新環境, 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有新提升。

去年, 梅州與廣東院士聯誼會共同主辦“粵東西北院士專家行暨2016年梅州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諮詢會”, 全國首個院士團隊創新創業驛站落戶梅州。 同時, 梅州與省智慧財產權局簽訂《共建智慧財產權服務粵東西北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市協議》, 梅州市專利技術孵化產業園(人才創業孵化園)揭牌並啟動建設, 去年完成投資2億元。

雖然在創新驅動方面梅州做了許多努力, 但目前創新發展總體還處在起步階段,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能力非常薄弱, 高層次創新人才緊缺,新興產業發展缺乏領軍企業和骨幹企業。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梅州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

根據會議要求,將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援重點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培育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內設或合作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產學研結合等形式,做實專利技術孵化產業園、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院士驛站等創新平臺,提升集聚創新要素能力。

其次,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出一批科技改革舉措,既支援骨幹企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也支持中小微企業、各類“創客”開展“微創新”,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在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動力引擎”。一個優秀人才可以引領一項科技創新,催生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

因此,梅州將落實人才新政,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一批科技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及科研創新團隊,不斷增強梅州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關鍵字

生態文明

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精神,近年來,梅州將紅色資源同客家文化、生態文化、自然風光結合起來,圍繞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借力粵閩贛紅色旅遊聯盟,把革命舊址修繕保護工作與發展紅色旅遊捆綁在一起,打造全省有名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目前,梅州的紅色資源逐漸成為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的重要“籌碼”。

梅州是廣東省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研究制定保護傳承梅州革命文化的行動計畫,修復革命舊址、蘇區遺存,發掘革命人物精神內涵,打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載體,深入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革命文化教育,讓蘇區黨員幹部永葆革命本色。同時,要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與弘揚客家人文精神結合起來,把道德建設、文明創建融入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培養彰顯時代特徵的梅州人精神。

同時,梅州也是廣東生態發展區,綠色是梅州振興發展的底色。201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5.06%,居全省首位。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梅州要深入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創環境新優勢。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根據會議要求,梅州要研究推進綠色發展。以綠色為尺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研究構建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還要認真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源頭防治,解決水、大氣、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

另外,還要研究構建生態保護體系。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配套政策,實行差別化的發展政策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加強城鎮與鄉村的生態規劃和建設,讓綠色成為城鄉人居環境的底色,引導全市群眾共建美麗家園、美麗梅州。

關鍵字

基層黨建

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目標新定位。近年來,梅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基層党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和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從源頭上減少了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全市基層社會總體保持了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目前,梅州基層黨組織8100多個,黨員達24萬人,党的基層組織建設事關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具有戰略性、全域性。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深入研究幹部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首先要落實黨委抓基層組織建設的責任。各級黨委書記要把基層黨建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作為義不容辭的“天職”,著力抓統籌、抓投入、抓落實。要掌握基層黨組織的現狀,找到影響作用發揮的關鍵性問題,提出階段性目標,分期分批有針對性地落實解決辦法,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新水準。

其次,要研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問題。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党建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對各領域社會基層組織的政治領導、引領帶動作用;落實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等制度,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

再者,要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確保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查處違法違紀、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中發揮一線作用,特別是引領基層其他社會組織,善於圍繞黨委意圖做好各類群眾工作,在新形勢下更加有力地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最後,要堅持党管幹部和党管人才。認真研究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革命精神教育,充分運用蘇區革命文化資源,鍛造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黨性黨風,築牢精神支柱。要繼續抓好幹部大培訓和人才培養工程,不斷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的“八個本領”,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和人才隊伍。

■連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梅州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謀劃梅州改革發展新思路

梅州市委七屆三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梅州市委關於落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討論稿)》)。

《意見(討論稿)》中結合梅州實際,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梅州大地生動實踐,提出了意見。本報摘取了部分內容。

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意見(討論稿)》提出,要著力研究貫徹新發展理念。梅州要按照省委統籌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方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深入研究與珠三角地區特別是與廣州的合作共建機制,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落實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爭取中央和省佈局一批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梅州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構建梅州市區、各縣縣城、中心鎮和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客家特色城鎮格局,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

在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問題上,《意見(討論稿)》提出,要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城鎮群規劃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有機統一,狠抓資源整合,加快建設“一區兩帶六組團”,促進縣域組團式、特色化、錯位化發展;推進交通、水利等重大專案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縣城擴容提質,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建成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城;堅持專案導向,有效推進省級工業園區(集聚區)擴能增效,調優縣域經濟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積聚,形成主導產業;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縣域發展動能轉換;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推進中心鎮“六個一”工程和特色小鎮建設,帶動面上建制鎮均衡發展等。

就如何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的問題,《意見(討論稿)》提出,在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具體專案落實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系列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建立完善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

■聲音

聽了譚君鐵書記的報告,思考梅江區的工作,信心更足、決心更大、目標更明。我們將儘快把報告精神貫徹落實到位,扎實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科學謀劃接下來的工作。具體做到“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在新時代幹出新氣象;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

我們將以此次全會為新起點,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調頻對標,理清思路,豪情滿懷,埋頭苦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理念,結合梅縣實際,突出“產業創新引領區,客僑文化傳承區,紅色旅遊示範區,鄉村振興先行區”的戰略定位,扭緊“集聚一個園區,發展兩大產業,暢通三組快線,抓好四創聯動,推進五城共建”發展抓手,強攻弱項,補齊短板。

——梅縣區委書記鐘光靈

結合平遠實際,我們將著重在“四個結合”上下足工夫,引領平遠各級各部門把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平遠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這“四個結合”是:把“深學”和“實幹”結合起來;把“紅色”和“綠色”結合起來;把“變”與“不變”結合起來;把“從嚴治黨”與“三個區分”結合起來。

——平遠縣委書記宋才華

我們要對照全會總目標、總要求,將存在的短板作為發展的空間和潛力,明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而進一步鞏固優勢、補齊短板,把今後的發展思路理得更清晰。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三件事情:一要更加全面準確把握縣情;二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思路;三要堅持把党管幹部貫穿其中。

——五華縣委書記范宜軍

高層次創新人才緊缺,新興產業發展缺乏領軍企業和骨幹企業。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梅州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

根據會議要求,將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援重點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培育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內設或合作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產學研結合等形式,做實專利技術孵化產業園、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院士驛站等創新平臺,提升集聚創新要素能力。

其次,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出一批科技改革舉措,既支援骨幹企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也支持中小微企業、各類“創客”開展“微創新”,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在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動力引擎”。一個優秀人才可以引領一項科技創新,催生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

因此,梅州將落實人才新政,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一批科技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及科研創新團隊,不斷增強梅州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關鍵字

生態文明

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精神,近年來,梅州將紅色資源同客家文化、生態文化、自然風光結合起來,圍繞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借力粵閩贛紅色旅遊聯盟,把革命舊址修繕保護工作與發展紅色旅遊捆綁在一起,打造全省有名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目前,梅州的紅色資源逐漸成為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的重要“籌碼”。

梅州是廣東省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研究制定保護傳承梅州革命文化的行動計畫,修復革命舊址、蘇區遺存,發掘革命人物精神內涵,打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載體,深入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革命文化教育,讓蘇區黨員幹部永葆革命本色。同時,要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與弘揚客家人文精神結合起來,把道德建設、文明創建融入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培養彰顯時代特徵的梅州人精神。

同時,梅州也是廣東生態發展區,綠色是梅州振興發展的底色。201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5.06%,居全省首位。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梅州要深入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創環境新優勢。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根據會議要求,梅州要研究推進綠色發展。以綠色為尺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研究構建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政策導向。還要認真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源頭防治,解決水、大氣、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

另外,還要研究構建生態保護體系。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配套政策,實行差別化的發展政策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加強城鎮與鄉村的生態規劃和建設,讓綠色成為城鄉人居環境的底色,引導全市群眾共建美麗家園、美麗梅州。

關鍵字

基層黨建

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任務新目標新定位。近年來,梅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基層党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基層服務和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從源頭上減少了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全市基層社會總體保持了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目前,梅州基層黨組織8100多個,黨員達24萬人,党的基層組織建設事關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具有戰略性、全域性。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要深入研究幹部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首先要落實黨委抓基層組織建設的責任。各級黨委書記要把基層黨建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作為義不容辭的“天職”,著力抓統籌、抓投入、抓落實。要掌握基層黨組織的現狀,找到影響作用發揮的關鍵性問題,提出階段性目標,分期分批有針對性地落實解決辦法,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新水準。

其次,要研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問題。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党建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對各領域社會基層組織的政治領導、引領帶動作用;落實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等制度,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

再者,要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確保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查處違法違紀、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中發揮一線作用,特別是引領基層其他社會組織,善於圍繞黨委意圖做好各類群眾工作,在新形勢下更加有力地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最後,要堅持党管幹部和党管人才。認真研究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革命精神教育,充分運用蘇區革命文化資源,鍛造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黨性黨風,築牢精神支柱。要繼續抓好幹部大培訓和人才培養工程,不斷提升黨員幹部隊伍的“八個本領”,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幹部和人才隊伍。

■連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梅州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謀劃梅州改革發展新思路

梅州市委七屆三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梅州市委關於落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討論稿)》)。

《意見(討論稿)》中結合梅州實際,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梅州大地生動實踐,提出了意見。本報摘取了部分內容。

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意見(討論稿)》提出,要著力研究貫徹新發展理念。梅州要按照省委統籌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方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深入研究與珠三角地區特別是與廣州的合作共建機制,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落實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爭取中央和省佈局一批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梅州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構建梅州市區、各縣縣城、中心鎮和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客家特色城鎮格局,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等。

在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問題上,《意見(討論稿)》提出,要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城鎮群規劃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有機統一,狠抓資源整合,加快建設“一區兩帶六組團”,促進縣域組團式、特色化、錯位化發展;推進交通、水利等重大專案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縣城擴容提質,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建成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城;堅持專案導向,有效推進省級工業園區(集聚區)擴能增效,調優縣域經濟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積聚,形成主導產業;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縣域發展動能轉換;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推進中心鎮“六個一”工程和特色小鎮建設,帶動面上建制鎮均衡發展等。

就如何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的問題,《意見(討論稿)》提出,在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具體專案落實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系列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建立完善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

■聲音

聽了譚君鐵書記的報告,思考梅江區的工作,信心更足、決心更大、目標更明。我們將儘快把報告精神貫徹落實到位,扎實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科學謀劃接下來的工作。具體做到“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在新時代幹出新氣象;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

我們將以此次全會為新起點,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調頻對標,理清思路,豪情滿懷,埋頭苦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理念,結合梅縣實際,突出“產業創新引領區,客僑文化傳承區,紅色旅遊示範區,鄉村振興先行區”的戰略定位,扭緊“集聚一個園區,發展兩大產業,暢通三組快線,抓好四創聯動,推進五城共建”發展抓手,強攻弱項,補齊短板。

——梅縣區委書記鐘光靈

結合平遠實際,我們將著重在“四個結合”上下足工夫,引領平遠各級各部門把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平遠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這“四個結合”是:把“深學”和“實幹”結合起來;把“紅色”和“綠色”結合起來;把“變”與“不變”結合起來;把“從嚴治黨”與“三個區分”結合起來。

——平遠縣委書記宋才華

我們要對照全會總目標、總要求,將存在的短板作為發展的空間和潛力,明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而進一步鞏固優勢、補齊短板,把今後的發展思路理得更清晰。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三件事情:一要更加全面準確把握縣情;二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思路;三要堅持把党管幹部貫穿其中。

——五華縣委書記范宜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