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建立企業內部的“儲備幹部”機制?

案例:

昨天給大家分享了彼得原理, 在彼得原理中, 我們和大家分享了關於能上能下的文化, 以及關於儲備幹部的建議。

隨後有一名學員跟我探討一個問題:他的企業當中就出現人才匱乏的情況, 總是害怕人員離職, 尤其是幹部離職, 只要幹部離職, 就很難一時馬上找到合適的人才, 導致工作滯後, 或者問題重重。 甚至, 嚴重的時候有些分店因為店長的離職, 就要關閉。 這個過程中他也想到了做儲備幹部, 但是不得方法, 希望能就“儲備幹部”這方面來做一些分享。

今天我們就先分析“儲備幹部”的第一個知識點:建立後備組織系統。

案例分析:

管理者要在企業裡面建立一套後備的組織系統, 也可以稱之為“儲備幹部系統”。 在企業中, 每一個管理崗位都需要制定若干個後備人選, 在正式的組織架構之下, 還要畫出來一套生涯規劃圖。

這個“儲備幹部”並不是要獨立的專門養一批人

首先, 這個“儲備幹部”是他的目標崗位的直接下級, 比如說這個人雖然是“儲備總經理”, 但是他現在的工作崗位是“總監”或者“副總經理”等, 是現任總經理的直接管理的下級;

其次, “儲備幹部”的薪資待遇不需要有特殊的區別, 按照他現在崗位來做考核和薪酬。

每個“儲備幹部”崗位最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 這樣便於選拔。 擔任“儲備幹部”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被提升,

這是一個考察的過程。

在“儲備幹部”階段可以對候選人進行試用, 看看是否能勝任未來的崗位, 萬一不合適也沒有關係, 可以繼續“儲備”, 再考察另外一個。 所以, 同一個崗位有幾個“儲備幹部”就比較方便一些, 對於“儲備幹部”而言, 上與不上都正常, 避免一些波動。

“儲備幹部”的意思是:給你一個機會, 並給你一個訓練的過程。 “儲備幹部”的選拔不能純粹的論資排輩, 也不是一個絕對保證升遷的系統, 而是一個相對靈活開放的系統。 只有建立這樣的一個系統, 企業幹部的培養才能進入一個常態化的階段。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 那麼只有十幾個人, 也要做這個體系, 因為這是一個體制, 他可以自動化運轉。 建立這樣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說過:手中有餘糧, 心中才不慌。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 作為管理者要不斷的去關注每一個員工, 企業有哪些人才可用, 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才能逐步的培養好我們的幹部, 給企業的發展做好人才的準備。

具體還有哪些可以操作的方法呢?

我們首先必須得明白:“儲備幹部”是一個考察的過程, 但是考察的方式很多, 有測試、有觀察, 還可以使用。

方法一:可以搞“體驗”制。 比如, 這個星期你來當一天的“值班經理”、“值班店長”, 體驗一下, 而經理或者店長就站在旁邊看。 讓他嘗試一下當經理或者店長到底需要做什麼, 同時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通過讓他嘗試, 可以看看他的能力究竟如何, 給他做一個正式指導和成長。

方法二、分擔小的管理責任。 可以給他一些小的任務授權, 分擔一些責任, 負責某個項目等。 讓他去做部分或者臨時的任務, 借此可以考驗他, 看他到底行不行。

方法三、“代理經理”模式。 當領導不在崗的時候, 比如說領導出差了、請假了, 這幾天就可以讓他頂上來暫時代理管理, 這也是後備幹部系統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企業最好養成一個習慣, 當幹部不在的時候, 一定要指定一個人接手他的工作, 這樣可以保證公司內的責任延續, 還可以考察“儲備幹部”, 並給儲備幹部歷練的機會。

方法四、競聘演講法。 可以組織競聘演講比賽, 讓“儲備幹部”設計和發表自己的“施政綱要”, 對於未來的計畫, 公司高層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其實施的可能性,

有沒有新意, 看看“儲備幹部”的全域規劃能力怎麼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