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先搞懂人生有 8 個居住狀態,房子才能裝修出最滿意的效果!

有的房子, 裝修後住了兩三年就用不下去。 有的房子, 裝修後住了二十年照樣舒適運轉。

裝修是基於眼前的認知, 去規劃滿足未來生活的空間, 在妍醬看來是用落後的生產力去預估未來先進的生產關係。

在這件事上, 認知深淺決定了居住舒適的“保質期”能有多久。

如何延長居住空間的“保質期”是有套路可循的, 要做到未卜先知, 就要對“人”這一輩子的居住需求有清晰認識。

人生有8個居住狀態

瞭解人這一輩子的居住軌跡, 才能去談居住需求, 當然人生總有意外驚(嚇)喜, 中間也許會發生跳躍。

階段1:畢業與人合租

特點:在有限的空間裡學習管理物品

階段2:一個人獨住

特點: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開始了, 有了獨處空間

階段3:找到人生另一半, 開啟同居時代

特點: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在同一屋簷下找尋平衡之道

階段4:情投意合決定結婚, 二人世界開始

特點:進入相對穩定的居住狀態, 也許這時候擁有了自己的小家

階段5:孩子出現, 迎來三口之家(也可能是四口之家)

特點:“第三者”的出現, 不僅產生蜂擁而至的物品, 也帶來了複雜的家庭關係

階段6:孩子上學, 居住需求變得複雜

特點:這時候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壓階段, 孩子從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 “家”既承載多代人的生活, 又要給每個人喘息的空間

階段7:孩子大學/或者工作離開家,

父母重回二人世界

特點:孩子離家, 會讓步入中年的父母產生空間上的“空虛感”

階段8:伴侶離世, 只剩一位元回到獨居狀態

特點:與第1階段的獨居所不同的是, 房子變“大”, 人變“渺小”, 生理心理都對友好設計提出更高需求

從階段1到階段8, 年齡不同, 家庭常駐人口不同, 隨之而來的是行為和物品的變化, 對空間提出不同需求。

一次裝修, 至少跨兩個居住狀態

很多人經歷的第一次裝修是婚房。 正常情況下, 一次裝修會使用10年以上, 也就是至少跨越兩個居住狀態。

轉成大白話, 為結婚而裝修的房子大多會經歷從二人世界, 到三口之家, 甚至三代同堂。

90平米的兩房, 二人世界時寬敞空曠;有了孩子, 嬰兒用品潮水般湧入家門,

可是婚房裝修時根本沒考慮過奶粉尿不濕放在哪, 當孩子出現, 這些物品只好佔領餐廳、客廳, 甚至臥室。

作為在職的新手父母, 為了兼顧工作和育兒, 要麼聘請育兒阿姨住家幫忙, 或者乾脆請一方父母同住, 房子裡的人和物同時激增, 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

衛生間早晚高峰擁堵

廚房餐廳出現用餐時差

儲物空間不夠用或者不好用

找不到一面空牆安置孩子的鋼琴

……

人-物品-空間-時間之間的矛盾如洋蔥層層包裹, 每剝一層都讓人內傷, 面對高昂的房價只能妥協將就。

這就是為啥有人會說:有了孩子, 什麼北歐風、日式小清新、輕美式, 統統不復存在。

孩子的需求隨時間變化

看起來, “孩子”讓居住這件事變得複雜,

火上澆油的是,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求不同。

來看0-19歲孩子的年齡特點, 以及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物品收納需求:

▷ 0-1歲, 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 一切都是新鮮的

主要收納物品:奶粉、奶瓶, 尿不濕、濕巾, 紙巾, 棉簽, 童車、童床、洗浴盆等等等···

空間需求:安全是第一位的, 要給孩子留一塊可以爬的空地

▷ 1-3歲, 會走會說, 開始探索世界

主要收納物品:每季反覆運算的衣物、童車、玩具、繪本、餐具、各種小食品等等等···

空間需求:裝修好的兒童房不是TA的地盤, TA的疆域是整個家, 走哪玩哪, 父母頭疼玩具怎麼收

相關閱讀:《兒童房=有孩子的家?這就是你家亂的根源!》

如何裝好孩子的家?這 7 點你需要考慮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 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

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 #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 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 #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 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 等你喲!經常有父母跑來吐槽:孩子玩具太多了妍醬|贊72評論36收藏536查看詳情

▷ 3-7歲, 進入了集體生活, 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

主要收納物品:每季反覆運算的衣物、玩具、繪本、興趣班, 自行車, 各種球, 大件樂器等等等···

空間需求:溝通能力見長, 面臨幼升小, 各類興趣班來了, 父母會逐漸培養TA的物品管理能力, 需要符合孩子身高和行為習慣的收納空間。

▷ 7-13歲, 小學生覺得自己已長大

主要收納物品:衣物, 校服, 演出服, 圖書、學習用品、興趣班用具, 樂器等等等

空間需求:小學是一個分水嶺, 這個階段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 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是孩子房間還是客廳,都是有講究(套路)的。

如果從開始就把孩子關在自己房間寫作業,等TA到了青春期,也許父母就很難再敲開孩子的(心)門。

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明顯時差,餐桌成為家人交流的重要空間道具,用餐時不設防的對話,更容易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父母有機會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行為。

▷ 13-19歲,青春期,在叛逆中成長

主要收納物品:圖書、學習用品、私人興趣物品、各種模型、電子用品等。

空間需求:妍醬的家庭客戶案例中,青春期是家庭矛盾高發的階段。現在的孩子在互聯網世界長大,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都與父輩產生了很大隔閡。

空間不僅要去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也要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比如女孩子愛美,在初高中階段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化妝品,作為父母該如何處理?

與其打壓,不如辟出專門的收納空間,正確引導,才不會關閉兩代人交流的通道。

“老年移民族”的居住需求最易被忽略

對於一個完整的“家”來說,只把孩子需求考慮進去還不夠,家是同一屋簷下的群體生活,容易被忽略的是“老年移民族”,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有了下一代,自動啟動三代同堂模式,第8階段的老年生活會在這個時期平行發生。

據調查,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50%,北京多達70%。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背井離鄉來到陌生城市,照顧隔代孫兒,條件寬裕的話,迎接他們的可能是10-20㎡的獨立房間,如果空間有限,可能連獨立房間都沒有,客廳在晚上變身臥室。

很少有家庭在裝修時主動詢問父母需求,有些問了,父母也會說:這是你的房子,你們喜歡就好了。

空間上的隔閡,背後是無法說出口的情感距離。

看起來年輕的父母,大多已是55-70歲,雖然還能照顧孫兒,腿腳和精力已不復年輕時,反應和眼神、聽力也是日漸式弱。

且不說扶手、夜間走道感應燈等硬體上的配置,對父母輩的體諒和尊重起碼要從收納空間的設計上體現:

不怕遺忘的收納規劃——應對記憶力衰退

減少來回穿梭的動線規劃——應對體力不支

減少彎腰下蹲的收納佈局——應對腰腿不靈便

為父母提供由他們完全自主掌控的收納空間——應對歸屬感

在裝修規劃上也有“世事難料”這一說法。比如外賣的發達,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廚房,花重金打造的廚房更多承擔家庭果汁酒水吧台功能。

我們當下的規劃都是基於眼前的認知,一定會有不周全的地方,如何避免跳坑呢?妍醬給你支四招。

第一招:家不是一次建成的,留白很必要

裝修常有的誤區是,所有房間一次裝到位。如果對未來10年的需求想得徹底,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以後也省事。

如果根本沒想好或者沒想過,盲目裝到位,還不不如空著,等需求發生再去設計也來得及。

案例1:暫時用不上的兒童房,輕改造成衣帽間

日本收納達人Emi有兩個孩子,由於年幼,孩子們暫時和父母睡在一個房間。孩子的房間怎麼裝?

Emi沒有提前佈置,只是預留出這個空房間,利用一些可移動道具,將未來作為孩子臥室的房間,改造成全家可用的超大衣帽間。

案例2:往來自如又獨立的雙兒童房

我景仰的近藤典子老師,在她的著作中提到韓國兒童房的做法:家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要在空間設計上為孩子們創造“在一個房間裡生活”的記憶,既要考慮小時候在一起吵吵鬧鬧的無障礙交流,又要考慮大了之後對獨立空間的需求。

避免大動干戈的改建,值得借鑒的做法是在一個大房間留出兩個門,孩子長大有需求時,利用壁櫥作為隔斷,分割成兩個獨立的房間。

很多人是全屋定制傢俱的擁躉,認為收納空間當然越多越好,可是當孩子逐漸長大,別說找不出一面空白牆面放鋼琴,連買回家的戴森吸塵器都找不到30cm寬度的空牆安裝。

第二招: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硬體投入

房價在漲、物價在漲、人工在漲,裝修也會水漲船高,還牽扯到租房過渡、精力投入,是一件“非常貴”的事。

這樣算下來,房子裝修好,用得越久,成本就越低。這就對裝修品質提出了要求。

妍醬建議,在硬體投入上,一定是在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設施設備,尤其是隱蔽工程,不抱任何僥倖心理。

面積有限的房子,比如只有一個衛生間,三代同堂居住,裝修時一定要考慮衛生間早晚高峰的情況,不然當孩子到學齡階段,它會成為一個積郁難解的家庭矛盾。

類似衛生間這種在家裡屬於公共區域的空間,都值得仔細斟酌全家人的需求,在硬體上加大投入。

相關閱讀:《日本衛生間的啟發:搞定馬桶分離,再談幹濕分離》

只有一個衛生間?搞定馬桶分離,再談幹濕分離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昨天妍醬在【七嘴八舌】欄目丟出#馬妍醬|贊251評論159收藏1k查看詳情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對於未來可能要增加的需求,先在硬體上留出可能,比如智慧馬桶蓋可以先不買,但馬桶邊上必須得預留插口。家務櫃可以是空的,但裡面有電插,預備未來會增加家務電器之類。

相關閱讀:《裝修前必看的插座清單》

清單 | 裝修前必看的插座清單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那些年裝錯的插座今天來聊聊插座的問妍醬|贊559評論324收藏5k查看詳情

第三招:靈活可變的儲物空間才值得愛

誰也沒想到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從物質匱乏到物質極豐富不過短短三十年,大多數人沒有學過如何管理家中數千件物品,被沒地方收東西鬧怕了,現在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裝修時收納空間能多做就多做,忽略了一個重要思考:這些空間用來裝什麼?

不但缺少這層思考,而且在設計收納櫃時想當然進行分割,把大空間分成N個小格子。

來看這個90後新婚夫妻家的案例。次臥設計成榻榻米,兩側牆面全是頂天立地的櫃子,收納空間夠多了吧?!

主人入住才抓狂,上層格子放什麼都不合適;下層開門櫃,被褥擋住了開門,東西放進櫃子裡取放不方便,只好棄用,這種設計連改造都很難。

相關閱讀:《衣櫃結構設計對,衣物收納不是事兒》

衣櫃結構設計對,衣物收納不是事兒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妍醬看過很多家庭的衣櫃,也對市場上妍醬|贊1k評論487收藏8k查看詳情

妍醬曾分析過好用的衣櫃結構越簡單越能發揮,這個道理放在大多數的收納櫃體設計上都通用,這樣才有可能借助各種道具,根據實際需求自由組合。

比如這個收納空間設計,儲藏室、衣帽間都只有一扇門,裡面是空的,使用時根據需求安裝可自由調節高度的金屬層架,這樣可以讓空間收納充分發揮,未來如果有其他物品收納需求,也可以留出輕改造的餘地。

第四招:基本款更有生命力

打開衣櫃看看,最常穿的是不是那些基本款?

空間是同樣道理,在裝修這件事上,最怕上來就談田園風、地中海、歐式奢華,當時覺得心頭好,過兩年再看簡直蜜汁尷尬。

每年發佈的家居流行趨勢都在發生變化,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相當沒有忠誠度的,誰也不知道5年後流行什麼,浩大工程的家裝,要經得起長久的審美生命力,恰當的做法是儘量做減法,不在硬裝上限定風格,基本款更適合玩搭配,借助軟裝營造中意的氛圍,想變就變,變得輕鬆。

請記住一句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家也不是。

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是孩子房間還是客廳,都是有講究(套路)的。

如果從開始就把孩子關在自己房間寫作業,等TA到了青春期,也許父母就很難再敲開孩子的(心)門。

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明顯時差,餐桌成為家人交流的重要空間道具,用餐時不設防的對話,更容易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父母有機會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行為。

▷ 13-19歲,青春期,在叛逆中成長

主要收納物品:圖書、學習用品、私人興趣物品、各種模型、電子用品等。

空間需求:妍醬的家庭客戶案例中,青春期是家庭矛盾高發的階段。現在的孩子在互聯網世界長大,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都與父輩產生了很大隔閡。

空間不僅要去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也要體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比如女孩子愛美,在初高中階段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化妝品,作為父母該如何處理?

與其打壓,不如辟出專門的收納空間,正確引導,才不會關閉兩代人交流的通道。

“老年移民族”的居住需求最易被忽略

對於一個完整的“家”來說,只把孩子需求考慮進去還不夠,家是同一屋簷下的群體生活,容易被忽略的是“老年移民族”,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有了下一代,自動啟動三代同堂模式,第8階段的老年生活會在這個時期平行發生。

據調查,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50%,北京多達70%。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背井離鄉來到陌生城市,照顧隔代孫兒,條件寬裕的話,迎接他們的可能是10-20㎡的獨立房間,如果空間有限,可能連獨立房間都沒有,客廳在晚上變身臥室。

很少有家庭在裝修時主動詢問父母需求,有些問了,父母也會說:這是你的房子,你們喜歡就好了。

空間上的隔閡,背後是無法說出口的情感距離。

看起來年輕的父母,大多已是55-70歲,雖然還能照顧孫兒,腿腳和精力已不復年輕時,反應和眼神、聽力也是日漸式弱。

且不說扶手、夜間走道感應燈等硬體上的配置,對父母輩的體諒和尊重起碼要從收納空間的設計上體現:

不怕遺忘的收納規劃——應對記憶力衰退

減少來回穿梭的動線規劃——應對體力不支

減少彎腰下蹲的收納佈局——應對腰腿不靈便

為父母提供由他們完全自主掌控的收納空間——應對歸屬感

在裝修規劃上也有“世事難料”這一說法。比如外賣的發達,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廚房,花重金打造的廚房更多承擔家庭果汁酒水吧台功能。

我們當下的規劃都是基於眼前的認知,一定會有不周全的地方,如何避免跳坑呢?妍醬給你支四招。

第一招:家不是一次建成的,留白很必要

裝修常有的誤區是,所有房間一次裝到位。如果對未來10年的需求想得徹底,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以後也省事。

如果根本沒想好或者沒想過,盲目裝到位,還不不如空著,等需求發生再去設計也來得及。

案例1:暫時用不上的兒童房,輕改造成衣帽間

日本收納達人Emi有兩個孩子,由於年幼,孩子們暫時和父母睡在一個房間。孩子的房間怎麼裝?

Emi沒有提前佈置,只是預留出這個空房間,利用一些可移動道具,將未來作為孩子臥室的房間,改造成全家可用的超大衣帽間。

案例2:往來自如又獨立的雙兒童房

我景仰的近藤典子老師,在她的著作中提到韓國兒童房的做法:家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要在空間設計上為孩子們創造“在一個房間裡生活”的記憶,既要考慮小時候在一起吵吵鬧鬧的無障礙交流,又要考慮大了之後對獨立空間的需求。

避免大動干戈的改建,值得借鑒的做法是在一個大房間留出兩個門,孩子長大有需求時,利用壁櫥作為隔斷,分割成兩個獨立的房間。

很多人是全屋定制傢俱的擁躉,認為收納空間當然越多越好,可是當孩子逐漸長大,別說找不出一面空白牆面放鋼琴,連買回家的戴森吸塵器都找不到30cm寬度的空牆安裝。

第二招: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硬體投入

房價在漲、物價在漲、人工在漲,裝修也會水漲船高,還牽扯到租房過渡、精力投入,是一件“非常貴”的事。

這樣算下來,房子裝修好,用得越久,成本就越低。這就對裝修品質提出了要求。

妍醬建議,在硬體投入上,一定是在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的設施設備,尤其是隱蔽工程,不抱任何僥倖心理。

面積有限的房子,比如只有一個衛生間,三代同堂居住,裝修時一定要考慮衛生間早晚高峰的情況,不然當孩子到學齡階段,它會成為一個積郁難解的家庭矛盾。

類似衛生間這種在家裡屬於公共區域的空間,都值得仔細斟酌全家人的需求,在硬體上加大投入。

相關閱讀:《日本衛生間的啟發:搞定馬桶分離,再談幹濕分離》

只有一個衛生間?搞定馬桶分離,再談幹濕分離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昨天妍醬在【七嘴八舌】欄目丟出#馬妍醬|贊251評論159收藏1k查看詳情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對於未來可能要增加的需求,先在硬體上留出可能,比如智慧馬桶蓋可以先不買,但馬桶邊上必須得預留插口。家務櫃可以是空的,但裡面有電插,預備未來會增加家務電器之類。

相關閱讀:《裝修前必看的插座清單》

清單 | 裝修前必看的插座清單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那些年裝錯的插座今天來聊聊插座的問妍醬|贊559評論324收藏5k查看詳情

第三招:靈活可變的儲物空間才值得愛

誰也沒想到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從物質匱乏到物質極豐富不過短短三十年,大多數人沒有學過如何管理家中數千件物品,被沒地方收東西鬧怕了,現在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裝修時收納空間能多做就多做,忽略了一個重要思考:這些空間用來裝什麼?

不但缺少這層思考,而且在設計收納櫃時想當然進行分割,把大空間分成N個小格子。

來看這個90後新婚夫妻家的案例。次臥設計成榻榻米,兩側牆面全是頂天立地的櫃子,收納空間夠多了吧?!

主人入住才抓狂,上層格子放什麼都不合適;下層開門櫃,被褥擋住了開門,東西放進櫃子裡取放不方便,只好棄用,這種設計連改造都很難。

相關閱讀:《衣櫃結構設計對,衣物收納不是事兒》

衣櫃結構設計對,衣物收納不是事兒小編注:#曬單大賽#第二季來襲!回顧2017,買的好貨年底曬出來,iPad、QC30、Kindle、京東卡等你來贏。#值友的家#盤點40個值友經典裝修案例,分享你的裝修血淚贏EraClean萬元新風機。#原創新人#投稿享額外300金,輕曬單發美圖篇篇6金幣,等你喲!妍醬看過很多家庭的衣櫃,也對市場上妍醬|贊1k評論487收藏8k查看詳情

妍醬曾分析過好用的衣櫃結構越簡單越能發揮,這個道理放在大多數的收納櫃體設計上都通用,這樣才有可能借助各種道具,根據實際需求自由組合。

比如這個收納空間設計,儲藏室、衣帽間都只有一扇門,裡面是空的,使用時根據需求安裝可自由調節高度的金屬層架,這樣可以讓空間收納充分發揮,未來如果有其他物品收納需求,也可以留出輕改造的餘地。

第四招:基本款更有生命力

打開衣櫃看看,最常穿的是不是那些基本款?

空間是同樣道理,在裝修這件事上,最怕上來就談田園風、地中海、歐式奢華,當時覺得心頭好,過兩年再看簡直蜜汁尷尬。

每年發佈的家居流行趨勢都在發生變化,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相當沒有忠誠度的,誰也不知道5年後流行什麼,浩大工程的家裝,要經得起長久的審美生命力,恰當的做法是儘量做減法,不在硬裝上限定風格,基本款更適合玩搭配,借助軟裝營造中意的氛圍,想變就變,變得輕鬆。

請記住一句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家也不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