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段祺瑞最後的仁慈:自請投降下野,只為保住手下兄弟

發生在1920年7月的直皖戰爭, 論持續時間只有6天(1920年7月14日到7月19日), 論傷亡人數不過200略餘, 與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數以千計的巨型戰爭相比, 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但事實上, 這場為爭奪北京統治權爆發的直皖大戰, 卻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直皖戰爭是以直(曹錕、吳佩孚)、奉(張作霖)聯軍勝利, 皖系(段祺瑞)失敗告終的。 曹錕、張作霖得到的戰爭勝果是北京統治權, 段祺瑞付出的戰敗代價是下臺。

段祺瑞這個台下得很徹底——政權不要了, 軍權不要了, 榮譽也不要了, 而且是段祺瑞主動為之的。 1920年7月19日, 段祺瑞命令前線停戰投降,

並自請辭去所有職務, 褫奪所有勳章。 戰爭僅僅進行了5天, 雖然皖系露出了敗態, 但遠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局面, 段祺瑞卻在此時果斷作出停戰投降的決定, 因為他深知“捨得”的要義, 有舍才有得, 這筆賬, 段祺瑞不虧。

不存在沒有緣由的成功, 段祺瑞一介草根之所以能登上權力的巔峰, 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縱然段祺瑞貪權好戰, 窮兵黷武, 缺點無數, 但不得不承認他同時也是一位有眼光、有膽識、有氣節的高人, 更難能可貴的是, 他有舍有得, 懂得急流勇退。 比如這次直皖大戰, 凡兩方交戰, 必然各有損傷, 特別是戰敗一方, 戰後難免付出附加代價, 比如嚴懲戰犯。

無論勝負, 沒人敢殺段祺瑞的, 於公, 他三造共和,

與國有功;于私, 他既是曹錕的同袍又是吳佩孚的老師。 所以即便是死磕到底, 段祺瑞要面對的最糟的結果也不過是下野。 那他為什麼還要投降呢?沒錯, 為了徐樹錚, 為了段志貴, 為了他手下千千萬萬的將士。

段祺瑞的主動投降和徹底下野, 讓大總統徐世昌以及直、奉兩系都很滿意, 所以, 雖然皖系勢力全部瓦解, 徐樹錚、段志貴等高級將領因被通緝而四處逃亡, 但沒有一個人被判死刑。 這就夠了, 這就是段祺瑞不惜放棄所有想要得到的結果, 這就是一位亂世梟雄最後的仁慈, 政權可以不要, 軍權可以不要, 榮譽可以不要, 但兄弟不能不要, 國家不能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