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擁抱人工智慧迎接新時代 央企科技助力“智慧中國”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媒體)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 廖瑾)看路況,變顏色,紅綠燈變聰明;追行蹤,讀面貌,掃臉識人校園更安全;全速前進,精准停車,城際鐵路自動駕駛快、穩、准。 人工智慧時代,冰冷的機器裝上“大腦”,開始行走、交流甚至思考。

金秋十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2017年12月3日,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記者見面會在烏鎮舉行。

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銀裝素裹,習近平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再次提到: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用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擁抱人工智慧 央企實力打造中國名片

人工智慧成為新時期的一大熱詞。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說:“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結束,AI技術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說:“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可能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擁抱人工智慧。 ”

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說: “我們應該主動擁抱技術,進入到新的共用、普惠、綠色的時代。

走在科技浪尖的“弄潮兒”,在烏鎮第四屆互聯網大會上齊齊發出“擁抱”人工智慧的號召。 作為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中央企業,在融入和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中,更是鉚足了勁兒。 中國電科、中國通號、中國聯通、中國郵政等央企,帶著自主研發的“看家寶”——政府資料共用開放(貴陽)解決方案、人臉比對識別系統、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智慧水域系統安全防護、城際鐵路自動駕駛技術亮相新時代,打造了一張張響亮的“中國”名牌。

人工智慧是什麼?與我們有多大關係?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未來?以中國電科、通號、聯通等為代表的央企用一個個最新的產品和技術給了答案。

人工智慧走進生活 不僅“找臉”還能“讀心”

新時代資料紛繁,每天有成千上萬圖像和視頻在網路被產生、被傳遞、被使用,海量的資料,使用人工方式找尋人物、目標變得幾無可能,因此,近年來運用人臉技術,對圖像和視頻進行人臉比對、情緒檢測漸成大勢所趨。 在這方面,中國電科研發了“黑科技”,在互聯網大會上發佈的人臉比對識別系統和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不僅能“找臉”還能“讀心”。

據介紹,人臉身份識別,就是“找臉”,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融合了模式識別、影像處理、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多個技術領域,能夠極大地節省人力投入,可被廣泛應用于智慧監控、智慧金融、智慧商業、機器人等領域。

通常來講,人臉比對主要分為人臉檢測、人臉定位、特徵提取和比對三個步驟,中國電科在每一個步驟都做了創新和努力。

其中,在人臉定位對齊環節,採用金字塔架構方式實現了非線性求解,使系統可以無懼姿態、表情、光照和遮擋等因素的影響;特徵提取和比對環節,採用卷積神經網路(CNN)來學習特徵提取器加速模型的收斂速度,大幅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識別準確率超過99.5%。

比“找臉”更神奇的是“讀心”,而且還是“遠端讀心”。 輕輕一點,通過分析面部特徵點的位置與運動狀態,就能讀懂你的喜怒哀樂;通過識別面部敏感區域的顏色變化,就能聽出你的心跳速率。

中國電科負責人向未來網記者介紹,最新研製的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是國內首套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實現了隱蔽狀態下的人員生理、情緒資訊的採集與檢測。

該產品由用戶端採集設備和雲端“情緒雲”伺服器組成。 採集端在採集的過程中不需要與人接觸,就能即時將所採集視頻資料傳送到“情緒雲”開展計算,隨後“情緒雲”便會資料處理的結果——人們情緒和生理資訊回饋回用戶端。

人工智慧迎無人駕駛 用軌道交通打通智慧城市

人工智慧不僅能針對個人服務,還能運用於整個社會的基礎建設,助力打造智慧城市。

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江明感慨:“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也將深刻改變軌道交通的組織模式。 軌道交通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將極大推動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他表示,在城際鐵路領域,中國通號已經在廣東莞惠城際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條自動駕駛鐵路,可保障城際列車最高時速200公里下自動駕駛、精准停車,助力我國城際鐵路跨入公交化運營時代。

裝備中國通號C2+ATO列控系統的莞惠城際是全球首條自動駕駛城際鐵路。(中國通號供圖)

而在地鐵領域,中國通號自主研發的地鐵CBTC系統,成功裝備北京地鐵8號線,實現了對原有國外信號技術和設備的完全替代,徹底打破國外公司對城軌高端控制裝備的壟斷,具備全時、全程無人駕駛功能,目前正在重慶地鐵5號線實施全球首個互聯互通示範專案。

人工智慧除了深刻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用,在人們看不到的產品設計、測試等環節也發揮巨大的作用。

江明介紹:“以產業鏈各環節舉例來說,人工智慧技術在工程設計、工程化環節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工程設計和工程化的自動化程度、智慧化水準和勞動效率,大大縮短了工期,支撐了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建設需求。”

軌道交通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將極大推動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約束等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他表示,在城際鐵路領域,中國通號已經在廣東莞惠城際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條自動駕駛鐵路,可保障城際列車最高時速200公里下自動駕駛、精准停車,助力我國城際鐵路跨入公交化運營時代。

裝備中國通號C2+ATO列控系統的莞惠城際是全球首條自動駕駛城際鐵路。(中國通號供圖)

而在地鐵領域,中國通號自主研發的地鐵CBTC系統,成功裝備北京地鐵8號線,實現了對原有國外信號技術和設備的完全替代,徹底打破國外公司對城軌高端控制裝備的壟斷,具備全時、全程無人駕駛功能,目前正在重慶地鐵5號線實施全球首個互聯互通示範專案。

人工智慧除了深刻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用,在人們看不到的產品設計、測試等環節也發揮巨大的作用。

江明介紹:“以產業鏈各環節舉例來說,人工智慧技術在工程設計、工程化環節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工程設計和工程化的自動化程度、智慧化水準和勞動效率,大大縮短了工期,支撐了我國軌道交通的快速建設需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