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新絲路:物華西安港 風馳“長安號”

“無數鈴聲遙過磧, 應馱白練到安西。 ”

這是唐朝詩人張籍在他著名的《涼州詞》中描寫絲綢之路上商隊往來盛景的句子。 兩千年前, 持節出使的張騫從長安出發, 為中國打通了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就成為中西交通的紐帶。 這條路東端起自古都長安, 向西溝通中亞、西亞和歐洲, 是當時中外貿易和交往的主通道。 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 長安也就成為了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的貿易中心。

西安建“港”, 打造內陸開放新引擎

長安雍容, 不似金陵的紫氣紅塵, 六朝金粉;長安厚重, 不似洛陽的錦繡富貴,

紙醉迷金;長安大氣, 不似江南的纏綿悱惻, 婉約綺麗。 “九市開場,貨別隧分”, 古絲綢之路不僅賦予了長安商品集散地的功能, 還讓長安敞開了闊達的胸懷, 以大國氣度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兩千年來, 中國的文化和絲、綢、磚茶、瓷器就在這裡出發, 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

長安因絲綢之路而偉大, 絲綢之路因長安而不朽。 儘管長安已經是千年前的名號, 但時至今日, 在中亞和歐洲等絲路沿線城市, 一旦提起長安, 無不細數繁盛, 極致嚮往。 時光經年、世易時移, 如今, 絲路的駝鈴已經遠去, 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西安, 仍然以她大國重鎮的氣度和開放闊大的胸懷,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影響著這條千年商道。

“駝鈴古道絲綢路, 胡馬猶聞唐漢風”, 穿梭在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之間的聲聲駝鈴餘音猶在, 跨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大幕再啟。 2013年, 一個新的經濟藍圖再一次將長安與這條偉大的千年商道聯繫在了一起, 而這次它的定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進, 西安將承擔起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歷史使命。

在全國的區域經濟佈局上, 西安作為連接絲綢之路國家的隴海蘭新鐵路沿線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 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 而作為承載西安對外開放功能與地位的重要視窗——中國最大的陸地港口, 西安國際港務區是連接“一帶一路”、實現陸海互聯的重要交通樞紐,

是促進“貿易暢通、設施聯通”的核心功能載體。

西安國際港務區因西部大開發而建, 因“一帶一路”倡議而興, 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的格局下, 國際港務區已經成為西安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承載區, 用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打造的開發開放新引擎。

“十三五”期間,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成為發展主基調, 正在邁向服務經濟提升的新階段。 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聚集區, 擔當著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主力軍的作用, 引領對外經濟新發展。

多元佈局, 構築亞太門戶新樞紐

2014年, 地處內陸的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為中國首個獲得“雙代碼”的內陸港, 被正式納入國際貿易與運輸體系,

港口功能明確為國際中轉樞紐, 成為陝西接軌世界的大型內陸港。

雖然不沿海、不沿邊, 但是國際港務區卻憑藉獨特的“內陸港”模式, 依託“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洋貨碼頭”、“西安鐵路口岸”等核心平臺, 以及“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 迅速成為連接國內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重要交通樞紐, 形成了“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獨具特色的統合物流體系, 通過陸陸聯運、海鐵聯運、陸空聯運的快捷體系, 與國際國內港口搭建起了無縫銜接的運輸走廊。

通過陸鐵聯運, 打造中歐班列(長安號)向西精品線路;通過海鐵聯運, 常態化開行往返青島港等的五定班列;推進與廣西憑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

打通與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通過與東航、圓通、申通等聯手, 打通空中物流通道;加快傳化公路港項目建設, 解決500公里內城市配送難題。 同時, 西安鐵路一類口岸、西安港進境糧食、進口肉類口岸已相繼通過國家驗收並陸續投運, 西安港“通道+口岸”功能疊加模式已基本形成, 已成為陝西西安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點區域。

今年6月, 國務院正式批准西安港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 標誌著西安港在綜合口岸建設上邁上新臺階。 陝西省、西安市對外開放平臺和自貿區建設再添新平臺、新動能。

物暢其流,貨通天下。 西安國際貿易多元化的進程一直在快速推進。 在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批之前, 2016年12月29日, 西安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考核組的考核驗收。 2017年2月,西安港進境糧食口岸又迎來首單貨物——哈薩克小麥,從而將世界上最優質的小麥之一帶到了古城西安。

貨物輸送量快速增長,西安國際內陸港的樞紐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十二五”期間,西安國際港務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商貿物流為主,涵蓋大宗商品交易、電子商務、融資租賃、金融服務等門類齊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未來可期,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成為陝西、西安乃至中國在承接東部乃至全球產業轉移中,創新內陸地區開發開放新路徑的大樞紐、大通道、大平臺。如今,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以始發港和目的港的身份,全面加入和參與著全球經濟貿易大循環,大力完善口岸功能,著力推進口岸建設,立足“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全方位推進開放。

縱貫歐亞,建設絲路商貿運輸新動脈

2013年開通的“長安號”是國際港務區重要的符號。“長安號”開通之前,陝西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要借助沿海地區的港口,對外貿易主要為單方向的“一路向東”。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向西開放已經成為共識。空運貴,海運慢,“長安號”應需而生徹底破解了新歐亞大陸橋20多年來“通而不暢”的問題,源源不斷的“中國製造”在它的承載下走出國門。

2013年11月28日,首列西安至中亞的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國際港務區開出,並於6天后抵達哈薩克阿拉木圖。開通800多天后,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回程班列裝載著2000噸來自哈薩克的食用油,於2016年3月26日抵達西安港。貨物往來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讓陝西與歐亞連接更加緊密,也讓陝西全方位融入世界貿易經濟。隨後,西安國際港務區又把“長安號”的軌跡再向歐洲延伸,相繼開行了西安到漢堡、華沙、莫斯科、布達佩斯等地的中歐班列。

時至今日,“長安號”從2013年11月28日開行以來,截至2017年10月31日,“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已累計開行438列,累計運送貨物總重達60.7萬噸。其中中亞班列累計開行343列,計16407車;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9列,計1720車;回程班列累計開行36列,累計運送貨物總重3.9萬噸。平均每天5萬多單服裝、鞋帽、工藝品等從“長安號”始發地西安國際港務區發往歐洲、北美等地,從國外返回的專列則裝滿母嬰用品、化妝品等供應陝西市場。“長安號”背後,其實是國際港務區對整個立體物流通道的建設。

日行千里的“長安號”代表著中國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重新邁出了堅定而迅捷的步伐。西安與中亞之間的貨運物流正式進入“讀秒時代”。從西安出發到抵達阿拉山口僅需76小時,運抵阿拉木圖這座中亞第一雄城只需6天。“長安號”還向東開通了西安-青島班列,貨物到達青島港只需42小時,就能通過海路運往世界各地,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讓西安成為“一帶一路”上重要的中轉樞紐。

其實無論西安還是陝西層面,對於“長安號”的期望絕不止於貨物的往來。“長安號”的開通為西安經濟、貿易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讓陝西乃至西北企業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將產區和消費區對接起來,讓“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的西安在內陸進出口貿易上實現質的飛躍。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鎖定西安,通過“長安號”與中亞地區開展貿易,中國的對外貿易將正式進入“向西走”的時代。

“長安號”不僅僅是一列火車,它代表的是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決心和信心,“西安港”也不是西安一地的港口,它是中國通往歐亞的貿易樞紐。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千年前,駝鈴悠悠,商隊重重,蒼茫的月色壓著無際的荒漠,旅客低唱著思鄉的小調。莊嚴的使節、虔誠的僧人,孤獨的遊俠、粗獷的刀客、美麗的胡姬、逐利的商人,都像被磁力吸引一樣踏上了這條絲綢之路,走過熱浪滾滾的戈壁,穿過冰雪皚皚的蔥嶺,路途之艱辛,讓人不禁遐想化身飛鳥,橫渡千山。千年後的今天,戈壁之上金橋橫亙,蔥嶺之巔巨龍升騰,“長安號”的出現讓絲綢之路“天塹變通途”。

絲綢之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亦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而“西安港”則將成為這條路上最大的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構建“大樞紐、大平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雲集全球商品,重現“萬國通商”盛景,為陝西、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提供“金牌動力”!(郝元傑 孫佳)

2017年2月,西安港進境糧食口岸又迎來首單貨物——哈薩克小麥,從而將世界上最優質的小麥之一帶到了古城西安。

貨物輸送量快速增長,西安國際內陸港的樞紐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十二五”期間,西安國際港務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現代商貿物流為主,涵蓋大宗商品交易、電子商務、融資租賃、金融服務等門類齊全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未來可期,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成為陝西、西安乃至中國在承接東部乃至全球產業轉移中,創新內陸地區開發開放新路徑的大樞紐、大通道、大平臺。如今,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以始發港和目的港的身份,全面加入和參與著全球經濟貿易大循環,大力完善口岸功能,著力推進口岸建設,立足“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全方位推進開放。

縱貫歐亞,建設絲路商貿運輸新動脈

2013年開通的“長安號”是國際港務區重要的符號。“長安號”開通之前,陝西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要借助沿海地區的港口,對外貿易主要為單方向的“一路向東”。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向西開放已經成為共識。空運貴,海運慢,“長安號”應需而生徹底破解了新歐亞大陸橋20多年來“通而不暢”的問題,源源不斷的“中國製造”在它的承載下走出國門。

2013年11月28日,首列西安至中亞的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從西安國際港務區開出,並於6天后抵達哈薩克阿拉木圖。開通800多天后,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回程班列裝載著2000噸來自哈薩克的食用油,於2016年3月26日抵達西安港。貨物往來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讓陝西與歐亞連接更加緊密,也讓陝西全方位融入世界貿易經濟。隨後,西安國際港務區又把“長安號”的軌跡再向歐洲延伸,相繼開行了西安到漢堡、華沙、莫斯科、布達佩斯等地的中歐班列。

時至今日,“長安號”從2013年11月28日開行以來,截至2017年10月31日,“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已累計開行438列,累計運送貨物總重達60.7萬噸。其中中亞班列累計開行343列,計16407車;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9列,計1720車;回程班列累計開行36列,累計運送貨物總重3.9萬噸。平均每天5萬多單服裝、鞋帽、工藝品等從“長安號”始發地西安國際港務區發往歐洲、北美等地,從國外返回的專列則裝滿母嬰用品、化妝品等供應陝西市場。“長安號”背後,其實是國際港務區對整個立體物流通道的建設。

日行千里的“長安號”代表著中國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重新邁出了堅定而迅捷的步伐。西安與中亞之間的貨運物流正式進入“讀秒時代”。從西安出發到抵達阿拉山口僅需76小時,運抵阿拉木圖這座中亞第一雄城只需6天。“長安號”還向東開通了西安-青島班列,貨物到達青島港只需42小時,就能通過海路運往世界各地,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讓西安成為“一帶一路”上重要的中轉樞紐。

其實無論西安還是陝西層面,對於“長安號”的期望絕不止於貨物的往來。“長安號”的開通為西安經濟、貿易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讓陝西乃至西北企業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將產區和消費區對接起來,讓“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的西安在內陸進出口貿易上實現質的飛躍。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鎖定西安,通過“長安號”與中亞地區開展貿易,中國的對外貿易將正式進入“向西走”的時代。

“長安號”不僅僅是一列火車,它代表的是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決心和信心,“西安港”也不是西安一地的港口,它是中國通往歐亞的貿易樞紐。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千年前,駝鈴悠悠,商隊重重,蒼茫的月色壓著無際的荒漠,旅客低唱著思鄉的小調。莊嚴的使節、虔誠的僧人,孤獨的遊俠、粗獷的刀客、美麗的胡姬、逐利的商人,都像被磁力吸引一樣踏上了這條絲綢之路,走過熱浪滾滾的戈壁,穿過冰雪皚皚的蔥嶺,路途之艱辛,讓人不禁遐想化身飛鳥,橫渡千山。千年後的今天,戈壁之上金橋橫亙,蔥嶺之巔巨龍升騰,“長安號”的出現讓絲綢之路“天塹變通途”。

絲綢之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亦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而“西安港”則將成為這條路上最大的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構建“大樞紐、大平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雲集全球商品,重現“萬國通商”盛景,為陝西、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提供“金牌動力”!(郝元傑 孫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