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克文:有一種民國范兒叫“去混黑社會”

在古代, 皇帝才算是最大的黑社會老大, 直到兩千年後皇權被人們廢除, “黑道”權勢才分散開來, 並走向了百花齊放、或者說是百家爭鳴的狀態。 太多的草根走上了紅毯, 到達了人生巔峰, 將黑道事業進展得如火如荼。 但即使這樣, 前人締造的黑道傳奇成為了“神話時代”, 其風流後人無法匹敵, 也只是相仿一下樣子而已。

袁克文

人們再熟悉不過那個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 在清末民初時期的社會無比“淩亂”, 封建帝制剛剛被推翻, 諸多新思想的進入, 讓全國人們的心跟著蠢蠢欲動。 在那時, 袁世凱在政治舞臺上猶如天師般呼風喚雨,

可謂是權傾一時。 然而, 在人們知曉並記住的他的同時, 也分外關注他的二兒子——“皇二子”袁克文。

袁克文和他的老爸不一樣, 他不喜歡過問政治方面的事情, 相反, 他更喜歡召集文人志士過附庸風雅的日子, 並以“名士”自居。 就是這樣一個淺唱低吟的人, 在不久的將來卻走上了“黑道”之路, 使人不得不想到:理想與現實實在相差甚遠。

誰都想不到, 一介“名流”會墮入塵囂, 將所謂的正統之名狠狠敲碎, 走向了人們所不齒的黑道。 當然, 這個“蛻變”的過程並不是沒有來由的, 這要從袁世文特殊的身世說起。

袁克文的母親是朝鮮人, 曾經, 袁世凱在擔任駐朝商務代表時近水樓臺先得月, 娶了那裡一個姓金的貴族家女兒。

當初金家出手可謂是十分闊綽, 不僅將女兒嫁給袁世凱, 還順帶將女兒的兩個丫鬟一併給袁世凱當了妾。

不久後袁克文降生, 被過繼給袁世凱最寵愛的, 但是沒有子嗣的大太太沈氏。 沈氏對袁世文視如己出, 十分愛護, 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 通常, 袁克文說一不二, 沈氏對他百依百順。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大都存在“問題”, 如放蕩不羈、頑劣、目中無人等。 但是, 袁克文天生聰穎, 他記性好, 有一目十行的本領。 此外, 他確實非常有文人的天賦, 吟詩作對寫文章無所不能, 並且常人無法企及。 所以, 他不屑於平庸、低俗的生活, 總之就是要過不一般的生活。

長大以後袁克文雖然風流瀟灑, 但也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性格,

並涉及“黃、賭、毒”三界, 後來因為青幫名震江湖, 便花了點錢入了這個時髦的幫派。 俗話說:“一切事物也有因緣。 ”袁克文也不是對青幫有多麼嚮往, 而是緣起于“皇太子”爭皇位一事。

袁克文的哥哥叫袁克定, 袁世凱就這麼一個嫡出長子。 袁世凱對他非常看重, 並從小帶在身邊。 受父親的影響, 袁克定對政治權術尤為熱衷, 他和父親一樣, 希望復辟帝制並當上萬萬人之上的皇帝。

當然, 這種念想也不是空穴來風, 袁世凱早已把袁克定內定為“太子”, 但是袁克定的道行終歸還是淺, 他後來因為山寨了《順天時報》而得罪親爹, 導致袁世凱不再信任他。 這一切讓袁克定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搞政治權術的人心都夠狠, 不管是誰,

哪怕是親身兄弟, 只要是能壞其稱帝大計的人都要剷除!袁克定深知弟弟袁克文非池中之物, 弟弟從小就聰穎過人, 然而大統之位又有哪個人能不動心呢?所以袁克文一時間成為袁克定的眼中釘, 晚一日拔掉都是後患無窮。

袁克文老照片

袁克文更是個明眼人, 他知道自己在“無意”中成了哥哥的絆腳石, 但他無心政治, 對那個讓人熱血沸騰、望塵莫及的帝位根本不屑, 所以他也很鬱悶。 為了向哥哥以及那些用同樣眼神看待自己的人們證明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他寫過這樣一句詩:“絕憐高處多風雨, 莫到瓊樓最上層。 ”

即使這樣, 袁克定依舊不相信弟弟, 他認為袁克文不過是在打馬虎眼, 轉移人們的關注點, 日後當人們對他持鬆懈態度時他必然會進行強有力的反撲,

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為了除掉這一隱患, 袁克定曾向自家人坦誠不公的說:“如果大爺要立了二弟, 我就把二弟殺了。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 不久後袁克定就證明了自己是個敢說敢做, 並且說到做到的人。

就在袁世凱呼風喚雨之時, 袁家二兄弟反目成仇, 兄弟情感之溫降到了冰點。 後來, 袁克定使計謀要用毒酒害死袁克文, 但袁克文早就料到了哥哥圈套而躲過一劫, 可謂是命不該絕。 雖然沒被害成, 但袁克文有如驚弓之鳥。 再加上他本來就無心政治, 如果因這種事情喪命也實在不值得, 最終, 袁克文離家出走奔自己的前程去了。

1916年, 袁克文先由北京去了天津, 又由天津坐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 此時,他老爸袁世凱正值稱帝期間,享受著夢寐以求的皇帝生活。但袁世凱的龍椅並不穩當,全國人們得知他倒行逆施的作為以後對他進行嚴厲地聲討,“噓”他下臺。可以說,他是歷史上最沒有低位、最不受人尊敬的皇帝。那麼,直接受牽連的就是他的家人。

袁克文也因此被人們敵視。那點時間他確實挺悲慘的,哥哥要害死他,全國人們也很不得扒下他一層皮,可他認為自己的冤枉的啊!沒辦法,這就是命運,誰讓他生在了這樣一個家庭,生在了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呢!

當時社會極其動盪,個人財產得不到保護,因為沒有一個健全、值得信任的機構。很多人為了保護住自己得來不易的財產進而將目光投在了頗有勢力的黑幫上,他們自願加入帶有神秘色彩組織,用“不正當”的手段進行自我保護。入幫的人們也是形形色色,有很多社會下層人士,也有一些是社會上很有名望的人。

就這樣,袁克文如願加入了當時最有名的黑幫——青幫。他托人聯繫上了青幫輩分最高的一個人,叫張善亭,並拜其為師。袁克定找對了人,道兒的路自然會比一般人順暢,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有高度。張善亭不僅看重了袁克文有錢,還看重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算是破例收了袁克文,並在此後再沒收過徒弟。

袁克文在青幫的輩分很高,是當時上海39個大字輩人物中的一個,所以後來人們都叫他“小老大”。從此他便走上了黑社會的道路。

事實上,黑道並不是那麼好混的,袁克文要想在道兒上站穩腳步,首先要打點好重要的關係網。他和那些其他大字輩的兄弟來往密切,其中,步章五、劉登階、徐朗西、張樹聲、

李琴堂、樊瑾成、高士奎等人都是他的“盟兄”。之後又於1919年在上海與張樹聲、高士奎、劉登階、樊瑾成等17個大字輩盟兄一同召開懇親會,正式釘下蘭譜之交。

袁克文入了黑社會,自然懂得如果做一個義氣之人。在1927年3過後不久後,他的一位盟兄張樹生病危,這是在當時名震一時外號“天王老子”的大人物。袁克文不僅親自探望他,在他去世之後還親自為他主持祭奠並撰寫悼念詞。

1927年,蔣介石打動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政變前幾天,也就是同年4月5日時,袁克文加入了杜月笙、黃金榮策劃的中華促進會。他甘願當蔣介石反革命的馬前卒。但相比其他幫會裡的人,袁克文參加的幫會活還是非常少的,甚至說他是個非常另類的黑幫大佬。

他愛好頗多,喜歡集郵、收集古錢幣,還喜歡喝酒、吸食鴉片以及遊歷山水、吟詩作對等。這些愛好佔據了他平日裡的大量時間,也必然沒有什麼精力放在幫會活動上。再說了,袁克文當初入青幫也不過是為了躲避哥哥的殺害,如果同時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要是放在袁克文身上就要改成“不想當皇帝的人不是好皇子”了。袁克文喜好附庸風雅,平時花天酒地、吟詩作對、填詞聽曲……喜好這些事物的人能理解他是活的灑脫、自由,但大多數人認為他不是幹事的料兒,生活得過且過並沒有大志向。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袁克定雖然和幫派裡那些有權勢的人來往密切,自己卻沒有什麼勢力,這要從他招收門徒說起。

為了將自己的勢力擴大,袁克文也學著其他幫會老大那樣招收屬於自己的門徒,待門徒多了,勢力自然就會變得強大。在袁克文入青幫第二年,他就開始收門徒,只是因為個人喜好問題,他的徒弟們大都是“文藝界”的人。如報界、梨園以及文學界,也有一小部分是政界、工商界的人。

因為收的徒弟們在幫派裡算是時髦的人,所發生的事情也頗為傳奇。袁克文在天津開香堂招了不少的徒弟,有一次,他想和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陳德霖合演一齣戲《遊園驚夢》,地點設在北京新民大戲院。當哥哥袁克定得知這個消息後氣憤之極,他認為袁克文有辱家風,並下令要捉拿袁克文。

袁克文很淡定,他讓徒弟們將大門一堵,把那些員警拒之了門外,而他繼續演戲。那時候青幫在京津地區影響力還是很大的,縱使員警來了也無計可施。

當然,來當袁克文門徒的人有很多也不是吃素的,如上海協進社社長徐繼斌、天津安利洋行買辦畢馨齋、英商天津駁般公司華帳房買辦王漢臣等,還有巨富猶太人哈同的義弟總管姬覺彌、原上海警察局督察長李金標等人,他們本身就很有勢力,再借助青幫的庇護,大肆斂財,只注重個人利益而不估計師門。

袁克文駕馭不了這些徒弟,有的甚至公開對他不利。1928年,在李游標的慫恿下袁克文投靠了張宗昌,張宗昌給了他一個“挺進軍總司令”之職,這件事情算是袁克文一生中代表“愚蠢”的一個污點。他將司令部設在了天津的住宅內,但是在國民黨的北伐軍進軍天津時,他的大宅被充公了,而他也不得不在日租界避難。

這件事情證明了再聰明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

雖然是青幫一介大佬,但袁克文遠不如其他大佬有勢力,相反,他的幫會事業算是失敗的。由於他和地方軍閥聯繫甚少,有沒有打入工商業,並且也不參與黑道上那些販毒、涉黃等能夠謀取暴利的事業,導致自己不僅沒勢力,最終到了要登報賣字賺取稿費的窘迫境地。待晚年時,為了生存不得不拿杜月笙這個晚輩給他的“孝敬錢”。

在袁克文去世後,很多人為其書寫生平,其中,在當時社會影響力巨大的《大公報》裡有一段這樣的評論:“擅文學工書畫,在名流中頗有盛名,為人豪放,有風流才子之目。”《北洋畫報》這樣評論:“寒雲主人瀟灑風流,馳騁當世……好交遊,朋侶滿天下。”好友梁眾異也親自書寫挽聯:“窮巷朱魯家,遊俠聲名動三俯;高門魏無忌,飲醇心事入重泉。”

在眾多品論中,公認為最為貼切的評論要屬鄧雲鄉先生的,他說:“不但出身特殊,而且學問也好,但其生平行事又頗海派,非遺老,亦非革命派,亦非純學者,多少沾點幫派邊,只是洋場名士耳。”

總結起來,袁克文的黑道生涯並不“黑”,所更談不上有多風光,即使這樣,他依舊被人們熟知,恐怕鄧雲鄉先生作出的精闢評論就是最好的解釋吧

此時,他老爸袁世凱正值稱帝期間,享受著夢寐以求的皇帝生活。但袁世凱的龍椅並不穩當,全國人們得知他倒行逆施的作為以後對他進行嚴厲地聲討,“噓”他下臺。可以說,他是歷史上最沒有低位、最不受人尊敬的皇帝。那麼,直接受牽連的就是他的家人。

袁克文也因此被人們敵視。那點時間他確實挺悲慘的,哥哥要害死他,全國人們也很不得扒下他一層皮,可他認為自己的冤枉的啊!沒辦法,這就是命運,誰讓他生在了這樣一個家庭,生在了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呢!

當時社會極其動盪,個人財產得不到保護,因為沒有一個健全、值得信任的機構。很多人為了保護住自己得來不易的財產進而將目光投在了頗有勢力的黑幫上,他們自願加入帶有神秘色彩組織,用“不正當”的手段進行自我保護。入幫的人們也是形形色色,有很多社會下層人士,也有一些是社會上很有名望的人。

就這樣,袁克文如願加入了當時最有名的黑幫——青幫。他托人聯繫上了青幫輩分最高的一個人,叫張善亭,並拜其為師。袁克定找對了人,道兒的路自然會比一般人順暢,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有高度。張善亭不僅看重了袁克文有錢,還看重了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算是破例收了袁克文,並在此後再沒收過徒弟。

袁克文在青幫的輩分很高,是當時上海39個大字輩人物中的一個,所以後來人們都叫他“小老大”。從此他便走上了黑社會的道路。

事實上,黑道並不是那麼好混的,袁克文要想在道兒上站穩腳步,首先要打點好重要的關係網。他和那些其他大字輩的兄弟來往密切,其中,步章五、劉登階、徐朗西、張樹聲、

李琴堂、樊瑾成、高士奎等人都是他的“盟兄”。之後又於1919年在上海與張樹聲、高士奎、劉登階、樊瑾成等17個大字輩盟兄一同召開懇親會,正式釘下蘭譜之交。

袁克文入了黑社會,自然懂得如果做一個義氣之人。在1927年3過後不久後,他的一位盟兄張樹生病危,這是在當時名震一時外號“天王老子”的大人物。袁克文不僅親自探望他,在他去世之後還親自為他主持祭奠並撰寫悼念詞。

1927年,蔣介石打動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政變前幾天,也就是同年4月5日時,袁克文加入了杜月笙、黃金榮策劃的中華促進會。他甘願當蔣介石反革命的馬前卒。但相比其他幫會裡的人,袁克文參加的幫會活還是非常少的,甚至說他是個非常另類的黑幫大佬。

他愛好頗多,喜歡集郵、收集古錢幣,還喜歡喝酒、吸食鴉片以及遊歷山水、吟詩作對等。這些愛好佔據了他平日裡的大量時間,也必然沒有什麼精力放在幫會活動上。再說了,袁克文當初入青幫也不過是為了躲避哥哥的殺害,如果同時能夠過上理想的生活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要是放在袁克文身上就要改成“不想當皇帝的人不是好皇子”了。袁克文喜好附庸風雅,平時花天酒地、吟詩作對、填詞聽曲……喜好這些事物的人能理解他是活的灑脫、自由,但大多數人認為他不是幹事的料兒,生活得過且過並沒有大志向。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袁克定雖然和幫派裡那些有權勢的人來往密切,自己卻沒有什麼勢力,這要從他招收門徒說起。

為了將自己的勢力擴大,袁克文也學著其他幫會老大那樣招收屬於自己的門徒,待門徒多了,勢力自然就會變得強大。在袁克文入青幫第二年,他就開始收門徒,只是因為個人喜好問題,他的徒弟們大都是“文藝界”的人。如報界、梨園以及文學界,也有一小部分是政界、工商界的人。

因為收的徒弟們在幫派裡算是時髦的人,所發生的事情也頗為傳奇。袁克文在天津開香堂招了不少的徒弟,有一次,他想和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陳德霖合演一齣戲《遊園驚夢》,地點設在北京新民大戲院。當哥哥袁克定得知這個消息後氣憤之極,他認為袁克文有辱家風,並下令要捉拿袁克文。

袁克文很淡定,他讓徒弟們將大門一堵,把那些員警拒之了門外,而他繼續演戲。那時候青幫在京津地區影響力還是很大的,縱使員警來了也無計可施。

當然,來當袁克文門徒的人有很多也不是吃素的,如上海協進社社長徐繼斌、天津安利洋行買辦畢馨齋、英商天津駁般公司華帳房買辦王漢臣等,還有巨富猶太人哈同的義弟總管姬覺彌、原上海警察局督察長李金標等人,他們本身就很有勢力,再借助青幫的庇護,大肆斂財,只注重個人利益而不估計師門。

袁克文駕馭不了這些徒弟,有的甚至公開對他不利。1928年,在李游標的慫恿下袁克文投靠了張宗昌,張宗昌給了他一個“挺進軍總司令”之職,這件事情算是袁克文一生中代表“愚蠢”的一個污點。他將司令部設在了天津的住宅內,但是在國民黨的北伐軍進軍天津時,他的大宅被充公了,而他也不得不在日租界避難。

這件事情證明了再聰明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

雖然是青幫一介大佬,但袁克文遠不如其他大佬有勢力,相反,他的幫會事業算是失敗的。由於他和地方軍閥聯繫甚少,有沒有打入工商業,並且也不參與黑道上那些販毒、涉黃等能夠謀取暴利的事業,導致自己不僅沒勢力,最終到了要登報賣字賺取稿費的窘迫境地。待晚年時,為了生存不得不拿杜月笙這個晚輩給他的“孝敬錢”。

在袁克文去世後,很多人為其書寫生平,其中,在當時社會影響力巨大的《大公報》裡有一段這樣的評論:“擅文學工書畫,在名流中頗有盛名,為人豪放,有風流才子之目。”《北洋畫報》這樣評論:“寒雲主人瀟灑風流,馳騁當世……好交遊,朋侶滿天下。”好友梁眾異也親自書寫挽聯:“窮巷朱魯家,遊俠聲名動三俯;高門魏無忌,飲醇心事入重泉。”

在眾多品論中,公認為最為貼切的評論要屬鄧雲鄉先生的,他說:“不但出身特殊,而且學問也好,但其生平行事又頗海派,非遺老,亦非革命派,亦非純學者,多少沾點幫派邊,只是洋場名士耳。”

總結起來,袁克文的黑道生涯並不“黑”,所更談不上有多風光,即使這樣,他依舊被人們熟知,恐怕鄧雲鄉先生作出的精闢評論就是最好的解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