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什麼樣的菜不適合放味精,為什麼?

味精是大多數家庭中都會使用的一種調味料, 有很多菜中都會放味精來提鮮, 但是有一些菜是不可以放味精的, 讓我們一起瞭解一下吧。

1、過堿或過酸的菜肴

味精的化學名為谷氨酸鈉, 在鹼性菜肴中會與鹼性物質產生化學反應, 最後生成谷氨酸二鈉, 會產生氨水臭味, 氣味極為不好。 尤其是強、中鹼性食物, 例如海帶、蘿蔔乾、紅蘿蔔、番茄、菠菜等。

在酸性菜肴中味精的溶解度將大大降低, 鮮味極不明顯。 酸性食物主要包括柴魚(烏鱧)、酸菜、火腿等, 尤其在放醋的菜肴中更不適宜添加味精。

2、燜鍋或火鍋

味精(谷氨酸鈉)在溫度高於120℃會變成焦谷氨酸鈉。 雖然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 但是會導致味精的鮮味丟失並且難以排除體外。 因此味精不適合在高溫環境中加入, 所以最好是在菜肴出鍋時加入小炒一下即可。

3、含谷氨酸的食物

味精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人體所需的一種氨基酸), 而肉類、海鮮、雞蛋、蘑菇、淡水魚等含有許多氨基酸, 因此這些本身帶鮮味的食物可以不需要加入味精。

4、涼拌菜

味精溶解最適宜的溫度在70~80℃, 而涼菜沒有什麼溫度, 味精加入其中溶解性非常差。 如果要加入涼菜中最好事先將味精溶解在溫水中, 再拌入其中會更好。

5、調餡的時候

人們喜歡在調拌餃子餡、包子餡、餛飩餡、春捲餡時加入味精增餡, 其實這樣做是極不安全的。

因為做出的餃子、包子或春捲會經過高溫煮、蒸、炸等過程。 這些溫度往往要超過120℃, 味精的鮮味將被破壞, 將不會起到任何增鮮效果。

6、3個月內的嬰兒

嬰兒體制較為特殊, 如果3個月內的嬰兒食用味精會導致血液中產生一種名為谷氨酸鋅的物質。 谷氨酸鋅不能被人體吸收, 並會隨著尿液排出, 從而導致嬰兒急性缺鋅。 而缺鋅會導致夜盲症、性晚熟、成年侏儒症, 甚至影響智商。

並且哺乳期的女性也不應該大量食用味精, 因為味精產生的谷氨酸會隨著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同樣會導致嬰兒缺鋅。

7、含甜味的食物

甜味食物較多, 甚至加糖調味的食物也不應該加入味精。 糖的甜味會抑制味精的鮮味, 並會產生一種怪味。

味精的鮮只能在鈉離子濃度適宜的情況下發揮出最佳效果, 因此不宜在甜味食物中加味精。

最後一點, 味精的食用切勿過量。 過量食用味精會導致體內谷氨酸含量大幅增加, 這會影響體內鈣和鎂的吸收, 長期會導致噁心、頭痛等症狀, 並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生殖系統。 而且過量食用會導致味精中的鈉元素攝入過高, 可能導致高血壓。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就一律開始採用糧食作物進行製作味精, 而且質控標準也很高, 所以適量情況下味精可以放心食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