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來被視為“醫林珍品”,也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的香料——砂仁

砂仁, 熱帶和亞熱帶特有的薑科植物香料縮砂密的成熟果實, 作為芳香性藥草在中國應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縮砂密古稱“縮砂蔤”, “蔤”本指荷的地下莖, 李時珍在釋名時曰∶藕下白多密, 取其密藏之意。 此物實在根下, 仁藏殼內, 亦或此意。 狀似益智而圓, 皮緊濃而皺, 有粟紋, 外有細刺, 黃赤色, 似白豆蔻仁。 又如沙粒般緊縮一起, 故稱“縮砂蔤”, 以後寫成“縮砂密”。

而“砂仁”原指其種子。 因其果實表面密佈突起的小刺, 在使用時通常會剝去果皮, 只留下種仁使用。 砂與土有關, 中醫認為:縮砂屬土, 主醒脾調胃,

引諸藥歸宿丹田。 這也是以後砂仁之名的由來。 也有解釋說:新鮮者為縮砂蔤, 幹者稱砂仁。

砂仁原產于緬甸、泰國、越南和印尼等地, 我國南方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福建也有出產。 其中以廣東陽春縣的砂仁最出名, 被稱為陽春砂仁或陽春砂。

關於陽春砂仁, 在當地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 陽春縣曾發生了一次牛瘟, 而唯獨蟠龍金花坑附近的耕牛沒有發病, 據說是吃了一種散發濃郁芳香的草, 人們後來發現這種草就是砂仁的植株。 從此陽春砂仁名聲大噪, 百姓紛紛種植。 陽春砂仁在同種植物中品質最好, 歷來被視為“醫林珍品”, 也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

據載清乾隆年間, 御醫用陽春砂仁治癒了皇妃腹脹肚痛的頑疾, 之後更是被列為貢品。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 描寫了尤二姐飯後咀嚼砂仁, 賈蓉進門後與她搶著吃的場景, 說明砂仁在當時不僅可以藥用, 民間把它當作調胃、養胃、助消化的保健食物, 用來煲湯、燉肉、煮粥, 甚至零食。

砂仁芳香微苦, 可除腥膻異味及馥香。 此外, 砂仁還有抑菌、防腐作用。 但“微苦”的特徵是它最大的特點、也是它的短板。 因此, 砂仁聰明地極少單獨出場而多與其它香料相互合作, 適於燉、燜、燒、煨、鹵、醬、醃等方法。 烹調上砂仁可整粒或拍碎使用, 但加工成粉效果為佳。

在中國飲食文化中, 有很多名菜的創立, 得益於香料的功勞。 因為香料與食材搭配的合理或巧妙, 會給一道普通的菜肴賦予新的生命, 或者說因為香料的介入改變了一道普通的菜肴的命運而成為經典之作。

砂仁就是這樣一種受人追捧的香料。

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 傳統的“紅燒大腸”的改良升級版, 因在製作上採用了9道工序而契合了道家“九轉煉丹”之意, 則被冠以“九轉大腸”的稱謂。 其在調味上最重要的改變就是以砂仁及桂皮磨成粉的“苦”香, 化腐糗為神奇抑制豬大腸的腥臭瘴氣, 又猶如畫龍點睛之筆提升了豬大腸的香濃和化解其本身的肥腴。 也使“九轉大腸”脫胎而出成為與“蔥燒海參”齊名的名饌佳餚。 這道菜的技術關鍵之一就是砂仁和肉桂粉的用量要恰到好處, 一般以2克為宜。

李連貴熏肉大餅

魯菜中以砂仁入饌的名菜還有“砂仁肘子”, 此道菜砂仁與花椒、草果、八角一起登臺,

相得益彰。

各地菜系都有用到砂仁調味的名菜小吃, 如江蘇徐州的“沛縣狗肉”、貴州“花江狗肉”、宮廷禦膳“蘇造肉”、京味“鹵煮火燒”、吉林“李連貴熏肉大餅”、粵菜“砂仁瘦肉湯”、川菜“砂仁肚條”、蘇州“砂仁炒鱔絲”、雲南芒市“傣家火燒豬”、上海老城隍廟風味“梨膏糖”, 養生菜“ 砂仁燉牛肉”、 “砂仁鯽魚湯”、 “砂仁內金橘皮粥”等。

梨膏糖

砂仁也是紅、白鹵水及醬貨的香料之一。 與其它香料客串配製複合味型地方風味。 如山東德州扒雞、安徽符離集燒雞、張集熏雞等。 還可以灌制香腸, 在廣式春砂仁臘腸、山東博山香腸、河北大名五百居香腸等裡面都有砂仁。

傣家火燒豬

近年來, 在廣東陽春縣還將砂仁深度加工成系列產品, 如砂仁茶、春砂蜜餞、春砂糖、春砂醋、春砂仁蜜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