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內戰史上第一次使用飛機,炸死一人一狗,打贏了

飛機第一次出現在戰場是1911年10月, 義大利和土耳其打起來, 義大利上尉皮亞紮駕機出戰, 不過沒扔下一顆炸彈, 因為只是去高空偵查。 咱中國也不落後, 6年後也有飛機參戰, 不僅扔了炸彈, 還促成了勝利。

這一仗叫“討逆之戰”, 段祺瑞討伐張勳。 軍閥混戰那麼多, 這也許是打得最悶的一次, 因為北京城裡洋人太多, 子彈炮彈不長眼, 誰都怕不小心往洋人身上招呼。 所以, 段祺瑞放不開手腳, 更多是心理戰。

1917年7月7日, 張勳宣佈復辟不到一周, 段祺瑞就率軍殺到城下。 首次接戰, 段祺瑞派出空軍, 一炸豐台辮子軍陣地,

二炸故宮。 這可創了記錄, 有書上說:“這是中國內戰史第一次使用空軍。 ”

當年的飛機比較簡陋

飛機哪兒來的?

北京南苑航空學校——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航校。 估計不少人沒聽過這學校, 因為它只存在了15年就消失了, 只辦了4期, 培養了158名飛行員。 該校于1913年袁世凱當政時期創建, 1928年北伐軍拿下北京後, 該校作為“北洋欲孽”之一壽終正寢。

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親自出馬, 駕機在故宮扔下3顆炸彈, 一顆落在隆宗門外, 炸死一名轎夫和一條狗;一顆落在御花園, 炸壞水池一角;還有一顆掉在瓦簷上, 下面正有幾個太監賭錢, 不過啞彈沒炸。

南苑航空學校舊址

溥儀當時11歲, 已經有了記憶, 對飛機轟炸這種事印象更為深刻:

“宮中掉下討逆軍的炸彈,

局面就完全壞了。 磕頭的不來了, 上諭沒有了, 大多數的議臣沒有了影子, 紛紛東逃西散, 最後只剩下了王士珍(“北洋三傑”之一)和陳寶琛(溥儀的老師)。 飛機空襲那天, 我正在書房裡和老師們說話, 聽見飛機和從來沒有過的爆炸聲, 嚇得我渾身發抖, 師傅們也面無人色, 太妃們的情形更加糟糕, 有的躲進臥室的角落裡, 有的鑽到桌子底下。 ”

討逆軍

皇帝的寶座和復辟功臣的榮耀當然重要, 但和命比起來當然就不算啥了。 飛機一炸前線辮子軍, 二炸故宮, 震懾作用不小, 張勳復辟12日就game over, 不到兩周(7月1日至12日)。

軍閥混戰中, 飛機登臺表演當然不止這一次, 也不是最有意思的一次。 最好玩的一次發生在筆者老家四川,

主角是著名的楊森同志。 他能在多如牛毛的四川軍閥中脫穎而出, 當然有些頭腦, 他知道土包子軍閥害怕洋玩意兒, 便不惜重金買了一架飛機, 還請了飛行員。

楊森

一次, 楊森的部隊戰敗, 他下令空軍出戰, 為陸軍報仇。 飛行員接到命令急了:老爺子當初為了節約經費, 沒買炸彈……現在買炸彈來不及, 咋辦?楊森有辦法, 讓石匠趕緊上山打些條石裝上飛機, 搖搖晃晃開到敵軍陣地上方往下扔。 “石頭炸彈”命中率低, 殺傷力也不大, 但對那些沒見過飛機的川軍來說, 看到“天降條石”, 以為是什麼新式武器, 怕得要命, 抱頭鼠竄去也。

那個年代, 空軍建設最好的大概要數東北張作霖, 可惜後來沒用上, 資敵了。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年

5.溥儀:《我的前半生》, 北京:中華書局, 1977年

(第180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