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孫武等人無意導致革命洩密,俄國巡捕聞聲而來

1911年,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一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清廷為鎮壓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趁勢在武昌發動起義。

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 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 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處處提防,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延期。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 俄國巡捕聞聲面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秘密洩露。 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 情急之下,革命党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 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各標營革命黨人無法取得聯絡,當晚的計畫落空。

新軍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 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輻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集結。 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沖出營門,趕往楚望台;隨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 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 並命已入城之炮8標則在中和門及蛇山佔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

最終取得了勝利。

往期精彩推薦: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皇帝的第一次被8個宮女培訓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曾國藩身上的鱗片, 是龍轉世的之謎

清朝歷史的未解之謎:鬼才紀曉嵐的“縱——欲”之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