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佛系文化:為什麼什麼破事都是90後的

投稿|蘇學弟

佛系文化, 更多的是一種無欲無求的表現, 取之于佛文化但又不同于佛文化。 佛系文化很多受眾人群是90後, 而大學生全是90後。 第一批90後出家, 體現的是90後或是大學生的生活態度, 精神狀態。

佛系文化為什麼偏偏是90後或是大學生的通病?

佛系文化在我的認知中, 他更傾向於一種不悲不喜無欲無求的狀態, 他們不會去要求自己, 也不會去要求他人, 只追求自己過好每一天, 甚至是連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會去要求。

就像前段時間的喪文化, 頹廢, 絕望, 悲觀, 種種負能量糾纏在一起, 用文字, 圖片,

視頻的形式表達出來, 這也是一種縮影, 一種社會亞文化的縮影, 一種在這個新媒體時代表現出來的非主流亞文化的縮影, 這或多或少的是拜這個高壓的社會所致。 但是這個高壓的社會帶來不僅僅只有喪文化, 佛系文化也應運而生。 佛系文化不像是喪文化, 他更多的是追求一種不喜不悲, 不願意麻煩纏身也不願意去給他人帶來麻煩。

無欲無求, 是這個文化的最大的象徵。

為什麼這種情況出現在了九零後而非零零後或者是八零後, 零零後生活條件較九零後而言好的不行, 八零後較九零後的壓力更小, 種種環境因素綜合下來, 處於尷尬時代的九零後正是必須要承受這些的問題的物件。 毫無疑問, 這是種不公平的待遇。

吃飯, 隨便吃點吧;上課, 那就卡點到吧;打車, 師傅您別過來了, 我走過去;擠地鐵, 人這麼多那我就等下一班吧;做工作, 客戶都那麼要求了還要自己的想法幹嘛...他們不再去選擇競爭, 甘於做落後者, 不再想著去擁有的追求。

他們不會覺得獲取不到這些有失落感, 因為他們的壓力已經夠大了。 他們沒有必要再為, 這些小小的勝利付出, 巨大的代價了。 佛系文化的出現, 為什麼什麼破事都是90後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