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均衡才是王道 Battle Excellence 980 27.5山地車評測

不得不說, 今年小編都沒怎麼接觸高配置的自主品牌山地車, 基本上是些只具備基本越野能力的入門級山地車。 當主編推來這輛Battle Excellence 980, 或許叫邦德富士達卓越980 27.5山地車過來叫我幹活時, 小編內心是拒絕的, 但仔細看過整車配置以及車架設計後, 發現這車明顯與過往的有著極大差異, 是真正具備山上“生存能力”的XC山地車!

作為一款現代的山地車架, 錐形頭管自然必不可少, 相比傳統頭管剛性更好, 有效增加整車穩定性與操控性。

出於對性能的追求, 頭管處並未使用完全平滑的焊接, 並且增加了下管與上管的連接,

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前端剛性。 車架走線使用全線管內走線設計, 外觀更加整潔, 還可以延長變速線的更換週期。

車架使用三抽管鋁合金液壓成型, 降低管壁厚度的同時可以使用豐富的異形管型, 在降低重量提高剛性的同時還能更加美觀。 其中下管使用粗壯的方管以增加車架剛性。

上管使用低跨點設計, 減少“卡蛋”現象。

由於使用了低跨點設計, 三通處需要額外的補強。 仔細看會發現後上叉是繞過立管, 再與立管和上管焊接的, 與許多碳纖維車架的工藝非常相似, 據說能夠提高一定後端舒適性。

相信大家都已經發現了Battle喜歡將各種車架技術設計成圖示來“炫技”, 所以小編附上各種技術圖示的解讀,

你們就不用一個一個來問我了。 哦, 好像還漏了幾個?

圓形漸變成三角形的異形立管以寬連接的方式焊接在BB92壓入式五通上, 並且沒有打磨焊點, 這些設計全都是為了讓五通剛性更好, 讓踩踏效率更高。

後上叉同樣使用方截面異形管, 在三通處漸變成較寬的截面, 並且在後叉腳除有個折彎, 將後三角變成個“後四邊形”, 使操控過程中尾部更活躍。

後下叉十分粗壯, 所以有一個避讓外胎的設計, 以容納更寬的輪胎。

後叉片緊隨目前山地車潮流, 使用整合式桶軸螺母搭配142x12桶軸, 增加後部剛性, 還可以杜絕拆裝輪組後的蹭碟現象。 後夾器也使用了後下叉直裝的制式, 使整車外觀更整潔。 不過作為一輛規格較高、競賽風味兒濃郁的車架,

竟然還留有腳撐安裝孔, 這就讓人一頭霧水了。

作為一輛硬尾山地車的靈魂, 前叉自然也是配置十分高, 使用帶有油壓線控的Rockshox SID XX, 15mm桶軸版本, 阻尼調校偏向競賽, 讓整車應對賽事也毫無壓力。

套件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Shimano M8000雙盤版本, 前撥為D型側拉規格, 可靠耐用, 雙盤的設定對於新手還算友好。 刹車則搭配了一對Magura MT-Race, 經小編查證後, 這對非系列油刹主要供給OE市場, 實際則為MT4刹把搭配MT2夾器。 雖然表面上看這樣的配置非常好, 但在實際的使用中, 由於有視窗版本的XT指標不能裝在刹把外側, 導致在單指刹的設定下大拇指夠不到指撥撥片, 算是個小BUG吧。

碟片方面使用小編比較喜愛的前180mm後160mm設定

輪組配備的是DT Swiss X1700輪組, 附帶有真空胎墊,

隨時可以升級真空胎。 花鼓自然是使用DT招牌的行星棘輪結構, 但標配為18T棘輪, 希望獲得更快的踩踏回應可以自行升級為36T或54T棘輪。 至於銀黑配色的花鼓, 這就是蘿蔔白菜, 各有所愛了, 反正小編總是會聯繫到現在本田車上的輪轂……

雖然標配馬牌Race king外胎十分良心, 但寬度僅2.0。 密而淺的花紋註定也它是一條幹土路競賽型外胎, 並且2.0的窄胎總讓人有心裡沒底的感覺, 想愉快地在各種山路玩耍還是需要更換一條更寬胎齒更高的外胎。

操控組件方面配備了一套美國品牌Controltech的MST系列把組和座管, 最大的亮點是把橫使用目前較為流行的35mm口徑, 提供更好的車把剛性, 而9度的後擺角使得操控更加得心應手;坐墊方面,

則是配備了一隻XC玩家都非常熟悉的WTB VOLT。

十分有意思的是把套搭配WTB Padloc, 非常柔軟舒適, 而且抓手,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打滑。 看到這款把套, 就意味著這支把橫不用賣二手了。 為什麼不會打滑?為什麼不能賣二手?謝謝秘密盡在《增加手感提升操控 WTB PadLoc鎖死把套》裡。

整車配置非常均衡, 整車不帶腳踏11kg出頭的重量還算是不錯的。 車架和輪組剛性表現出乎小編意料, 加速非常輕快, 爬陡坡時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不過由於花鼓原裝棘輪僅18響, 對踩踏的回應還是有慢半拍的感覺, 小編推薦更換齒數更密的棘輪來改善踩踏回應速度。

在操控方面, 由於前後均為桶軸, 而且使用了35mm口徑的把組, 整車操控感較好, 面對單車道髮夾彎這類需要大幅度扭轉車頭的情況反映很快, 搖車時也不會有“鬆散”的感覺。Magura MT-RACE油壓碟刹車線性較好,前180mm後160mm碟片的設定可以提供較為充足的刹車力,至於手感,這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問題了。

SID前叉在正確設定氣壓的情況下,能有效吸收路面小震動;在面對大震動時行程末段的支撐力較強,防止前叉打底。前叉油壓線控在各種情況下的操控都比較順手,手感十分順滑。但RACE KING 2.0外胎在需要抓地力的環境難免有點力不從心,高速過彎時會讓人心裡沒底。

受制於鋁合金車架的材質特性以及外胎較窄,在越野路況整體感覺還是有點顛簸的,想必大家都懂的。所幸輪組已經預裝了真空胎墊,只需更換一對抓地力更好的真空胎,就可以讓整車表現獲得質的飛躍。

美騎點評

優點:配置均衡,加速輕快,操控較好

不足:外胎抓地力一般、指撥和刹把位置不合理、迷之腳撐安裝位

改裝建議:真空胎、花鼓棘輪片

相比同價位的低配碳架,小編還是認為高配的鋁架更加好騎,你們怎麼看?

攝影:Kent

(美騎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與我們聯繫。)

搖車時也不會有“鬆散”的感覺。Magura MT-RACE油壓碟刹車線性較好,前180mm後160mm碟片的設定可以提供較為充足的刹車力,至於手感,這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問題了。

SID前叉在正確設定氣壓的情況下,能有效吸收路面小震動;在面對大震動時行程末段的支撐力較強,防止前叉打底。前叉油壓線控在各種情況下的操控都比較順手,手感十分順滑。但RACE KING 2.0外胎在需要抓地力的環境難免有點力不從心,高速過彎時會讓人心裡沒底。

受制於鋁合金車架的材質特性以及外胎較窄,在越野路況整體感覺還是有點顛簸的,想必大家都懂的。所幸輪組已經預裝了真空胎墊,只需更換一對抓地力更好的真空胎,就可以讓整車表現獲得質的飛躍。

美騎點評

優點:配置均衡,加速輕快,操控較好

不足:外胎抓地力一般、指撥和刹把位置不合理、迷之腳撐安裝位

改裝建議:真空胎、花鼓棘輪片

相比同價位的低配碳架,小編還是認為高配的鋁架更加好騎,你們怎麼看?

攝影:Kent

(美騎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與我們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