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牛”的河,共削平1250座山頭才建成,堪稱“人間奇跡”

1942年華北大旱, 加上日寇掃蕩, 國民黨搶掠, 全縣共有10800戶逃荒, 餓死1650人。 解放前四十萬人中, 有28萬人常年翻山越嶺到幾裡外, 甚至是20裡以外去挑水喝。 曾有一位媳婦挑水時, 因不慎摔倒, 把水倒了, 回家上吊身亡。 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離子散, 悲劇重生。 因為缺水, 林縣96%的地區是光嶺禿山。

1960年2月10日, 縣委召開了“引漳入林”實施大會。 11日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 浩浩蕩蕩的建渠大軍開赴太行山裡漳水河畔。 3700名農民組成的水利隊伍進入各段工地, 從此揭開了紅旗渠工程的序幕。

勤勞勇敢的林州人民, 苦戰十個春秋,

僅僅靠著一錘, 一鏟, 兩隻手, 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 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 從山西境內把水引到了林縣, 決了人民吃水難的問題, 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

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 架設151座渡槽, 開鑿211個隧洞, 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 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紅旗渠總幹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 幹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 據計算, 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 寬3米的牆, 可縱貫祖國南北, 繞行北京, 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現在, 紅旗渠已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稱為“中國水長城, 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紅旗渠風景區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 主要有紅旗渠紀念館, 分水閘,

絡絲潭瀑布。

青年洞, 位於紅旗渠總幹渠任村盧家拐村西牛嶺山下方, 是總幹渠最長的隧洞。 青年洞從地勢險惡, 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

虎口崖, 崖高百丈, 山崖向外突出十余米, 像老虎張開的大口。

修渠時, 山崖上時有鬆動石頭掉下來砸人, 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隊員, 像雄鷹展翅在空中蕩秋千, 飛蕩數次, 才能蕩進虎口, 除掉險石, 人們稱這叫虎口拔牙, 於是此山崖被稱為“虎口崖”

絡絲潭, 是著名勝跡漳河九峽十八斷中最為壯觀的一斷:天橋斷。 斷者, 斷落下跌也。 水在上游谷底形成半環形瀑布, 勢如壺口

神公鋪, 建渠時民工住過的山崖, 後人稱為神工鋪, 而在崖壁上, 還有當年修渠的民工, 留下的豪言壯語:“崖當房,

石當床, 虎口崖下度時光, 我為後代創大業, 不修成大渠不還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