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女人要捨得為自己花錢丨你想要的生活,不是行銷者想要你過的生活

“女孩子為什麼要有錢……我說, 終歸還是為了兩個字:變美。 要買護膚品、化妝品, 要買新款包包和衣服, 要打玻尿酸, 要做半永久。 現在成熟的科技手段越來越多,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這些稍稍調整自己的面容, 讓自己變得更漂亮。 ”

換言之, 女人為了變美, 就得使勁燒錢。 如果你嫌貴, 文末一句話, 更是擊中了萬千女性的心:

“你什麼都嫌貴, 穿的嫌貴, 吃的嫌貴, 臉上用的也嫌貴, 減肥嫌貴, 美甲嫌貴, 無論你做什麼都嫌貴, 就你自己最便宜, 最後連男人都嫌你便宜。 ”

這篇文章, 當時獲得了百萬級的閱讀, 轉載的公眾號裡都生產了數不清的10W+。

這樣一篇成功的爆文, 在知乎上, 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在它極具迷惑性的文字背後, 是商家、行銷者的詭計。

01 “YSL的唇膏, SK-2的神仙水, Chanel的眼影”

消費主義的毒

大學生小明的家裡並不寬裕, 他想買雙跑鞋, 預算只有300塊。 但他死也不買安踏, 而寧願上網買NIKE莆田鞋, 原因很簡單:是不是真品小明不在乎, 高仿莆田鞋一般人看不出來。 他在乎的是那個NIKE的符號, 因為這道鉤子代表著高端。

再比如那篇爆文中所說, 好看的女人必須養YSL的唇膏, SK-2的神仙水, Chanel的眼影, Dior的口紅、愛馬仕的包包……她們消費的, 其實是符號, 仿佛在說:

“看, 我是一個用YSL、SK-2、Chanel、Dior、愛馬仕的人。 ”

說白了, 她們鼓吹:你消費了什麼定義了你是誰。

這條有毒的思想, 早在50年前, 法國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就揭露了——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指的是, 當今社會生產力過剩, 許多人把消費作為人生的終極意義, 完全以消費來定義自我。

注意, 消費主義並不強調實用價值:比如買幾百斤大米。 他們的消費更看重符號, 說得通俗點, 就是logo。

別忘了一年前的裸條事件。

161名女大學生用裸照替代借條, 為了買名牌包、高級化妝品和電子產品等瘋狂借錢, 如果違約不還錢, 借貸平臺就以公開裸照要脅還款。

其中有一位合肥女生, 借來的本金不到5萬, 一年不到, 欠下的錢卻高達50多萬。 還不起錢, 裸照被發到網上, 家裡被催債電話打爆, 父親不得不變賣了唯一的住房還款……

如果你的消費觀正常, 攢點錢買雙好看好用NIKE, 也不會因此變窮。

但商家、行銷者、雞湯教主們的煽風點火, 洗了很多人的腦, 讓他們覺得這個logo代表了自我, 比什麼都重要。

他們認為, 不光鞋, 衣服、化妝品、包包都統統名牌, 才叫所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02 “你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還是行銷者想要你活成的樣子?”

類似《好看的女孩都自帶燒錢屬性》的文章, 數都數不過來。

我的大學室友阿鮑, 曾經跟我們說, 女朋友有時推給他的文章, 他有點反感。 名字記不大清了, 總之是諸如《真正愛你的人, 都很會為你花錢》《什麼樣的男人才討女人喜歡》的爆款文。

前幾天, 我在網上隨便搜了搜, 就有了《女人一定要捨得為自己花錢》《男人不願為你花錢的真相!》《如何讓男朋友心甘情願為你花錢》《娶老婆, 一定娶會花錢的那種》《聰明的女人,

捨得為自己花錢》……而這些文章, 90%以上都是10W+。

在這篇《女人一定要捨得為自己花錢》10W+裡, 讀者在評論區給了使勁花錢的理由:女孩子就要對自己好一點、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讓自己變得精緻起來、女人就應該多寵愛自己……

點贊第一的評論說:“看完這篇文章…糾結了一周準備買那套1500的sk2套裝了, 雖然我月薪才3000。 ”

或許, 他們已經中了行銷者的毒, “病”得不輕了。

這些文章鼓動你花幾個月錢買只包、買項鍊首飾、買其他人買不起的奢侈品, 或者為他們推送的廣告買單。 至於這錢從哪來, 是裸貸?是拼爹?是靠男友?還是靠啃饅頭省下的錢?他們才不管。

他們只管說這才是優雅品味、才是開拓格局、才是投資自己、才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屁咧。

你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還是活成了行銷者想要你活成的樣子?

03 如何建立良性的消費觀?

那麼, 如何建立自己良性的消費觀呢?

下面這3種方法, 可以參考。

(1)別讓行銷者定義你想要的生活

當你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他們告訴你用3000元一套的化妝品才有魅力, 他們告訴你每天下班去酒吧來兩杯威士卡才叫生活, 他們告訴你裸辭去北歐旅行半年才算夢想……

當行銷者把幸福的標準越調越高, 若是全盤接受, 你會變得越來越不幸福。

因為他們把你對幸福生活的期望, 調得太高了, 再對比現狀, 讓你陷入焦慮的黑洞, 如何緩解這種焦慮呢?他們說:買買買。

以後, 當你再看到這類文章, 就要謹慎了。 因為他們給你灌下的,很可能是定制的毒雞湯。

記住,你想要的生活,不是行銷者想要你過的生活。

(2)不極度浪費,也沒必要極度地省

一派人認為你不買上千的鞋上萬的包就是對自己不夠好,年輕就應該買更貴的,不然到老有錢卻不適合了。

一派人認為你只穿淘寶幾十塊的衣服只吃路邊十幾塊速食,年輕就應該艱苦奮鬥,買任何名牌都是罪大惡極。

千萬別走上面這兩種極端。你仔細想想,在能力範圍內,哪有什麼正確和錯誤呀?

我剛畢業在上海打拼,一個月出去房租吃喝餘不下幾個錢,幾周前,我卻花700塊買了一支羽毛球拍。

外人可能會罵“哎呦,你太浪費了,怎麼能用700塊買一支羽毛球拍!”但實際上,只要稍微接觸過羽毛球專業訓練的人都知道,700元,只是球拍的中檔價位。

這就像,一個特別熱愛吉他彈奏的人,攢錢終於買了把上萬的高品質吉他,一個二次元愛好者,買了一款六七百元的原版手辦,你能說這就一定是浪費嗎?

在經濟實力範圍內,偶爾奢侈任性一下,又有什麼呢?因為他們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3)始終留一部分錢,投資自己

多投資脖子以上的部分。

上大學時,我每月的生活費1000出頭,四年來我卻花了10000元買書讀書,也有好幾千元買了線上課程。

但買書、買課都不是投資,買了以後輸入、消化、實踐才是投資。

沒有這些輸入、消化、實踐,我也不可能從一個二本機械男轉行到上海從事互聯網。

剛開始,你可能會看了些價值不高的書籍和課程,這都沒關係,就像買衣服,你總是會想臥槽我以前怎麼會買那麼醜的衣服?

隨著你不斷試錯,品味、知識、篩選能力都會越來越高。

04 寫在最後的話

兩年前我看過一本小說——宮部美雪的《火車》,女主人公新城喬子因為信用卡負債累累,四處逃亡,最後選擇了殺人而自己替代其身份。

新城喬子沒錢、沒學歷、長相一般、頭腦也不夠聰明,但她總是把電視、新聞、小說、雜誌裡看見的富裕生活當做夢想,達成夢想的方法很多,而她選擇了信用卡,用拼命花錢買奢侈品來達成富裕生活的幻覺。

對於新城喬子的遭遇,文中有一處精闢的比喻:

“這世界上有很多蛇,想有腳,卻疲於蛻皮、懶得蛻皮、忘記如何蛻皮。於是聰明的蛇賣給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腳的鏡子。於是有些蛇就是借錢也想買到這種鏡子。”

鏡子裡的你很幸福。

但,幸福的代價,太高了。

– The End –

因為他們給你灌下的,很可能是定制的毒雞湯。

記住,你想要的生活,不是行銷者想要你過的生活。

(2)不極度浪費,也沒必要極度地省

一派人認為你不買上千的鞋上萬的包就是對自己不夠好,年輕就應該買更貴的,不然到老有錢卻不適合了。

一派人認為你只穿淘寶幾十塊的衣服只吃路邊十幾塊速食,年輕就應該艱苦奮鬥,買任何名牌都是罪大惡極。

千萬別走上面這兩種極端。你仔細想想,在能力範圍內,哪有什麼正確和錯誤呀?

我剛畢業在上海打拼,一個月出去房租吃喝餘不下幾個錢,幾周前,我卻花700塊買了一支羽毛球拍。

外人可能會罵“哎呦,你太浪費了,怎麼能用700塊買一支羽毛球拍!”但實際上,只要稍微接觸過羽毛球專業訓練的人都知道,700元,只是球拍的中檔價位。

這就像,一個特別熱愛吉他彈奏的人,攢錢終於買了把上萬的高品質吉他,一個二次元愛好者,買了一款六七百元的原版手辦,你能說這就一定是浪費嗎?

在經濟實力範圍內,偶爾奢侈任性一下,又有什麼呢?因為他們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3)始終留一部分錢,投資自己

多投資脖子以上的部分。

上大學時,我每月的生活費1000出頭,四年來我卻花了10000元買書讀書,也有好幾千元買了線上課程。

但買書、買課都不是投資,買了以後輸入、消化、實踐才是投資。

沒有這些輸入、消化、實踐,我也不可能從一個二本機械男轉行到上海從事互聯網。

剛開始,你可能會看了些價值不高的書籍和課程,這都沒關係,就像買衣服,你總是會想臥槽我以前怎麼會買那麼醜的衣服?

隨著你不斷試錯,品味、知識、篩選能力都會越來越高。

04 寫在最後的話

兩年前我看過一本小說——宮部美雪的《火車》,女主人公新城喬子因為信用卡負債累累,四處逃亡,最後選擇了殺人而自己替代其身份。

新城喬子沒錢、沒學歷、長相一般、頭腦也不夠聰明,但她總是把電視、新聞、小說、雜誌裡看見的富裕生活當做夢想,達成夢想的方法很多,而她選擇了信用卡,用拼命花錢買奢侈品來達成富裕生活的幻覺。

對於新城喬子的遭遇,文中有一處精闢的比喻:

“這世界上有很多蛇,想有腳,卻疲於蛻皮、懶得蛻皮、忘記如何蛻皮。於是聰明的蛇賣給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腳的鏡子。於是有些蛇就是借錢也想買到這種鏡子。”

鏡子裡的你很幸福。

但,幸福的代價,太高了。

– The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