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55年授銜,新四軍的將領到底虧不虧?答案其實很簡單

1955年授銜, 八路軍出了九位元帥, 新四軍只出了一位:陳老總, 很多人說新四軍太虧了。 真的虧嗎?今天咱就來說說新四軍高級將領們的軍銜。

首先, 咱要弄明白一個基本常識, 就是路軍相當於集團軍(八路軍後來改稱第十八集團軍), 下轄兩到三個軍, 所以八路軍的級別要比新四軍高一級。 至於八路軍下面為什麼是三個師, 而不是三個軍, 這你就要問老蔣了。

明白了這個常識, 授銜的級別就好理解了, 新四軍的軍長陳老總, 跟八路軍下面的三個師長是平級的, 所以都是元帥。

當然, 新四軍只給了一個元帥還是有點虧的,

在全軍的總人數上, 八路軍跟新四軍大致是4.5:1, 新四軍給兩個元帥還是比較合理的。

那麼, 給誰合適呢?如果沒有皖南事變, 軍長葉挺和政委項英應該是最佳人選。 但歷史沒有假設, 這兩位大佬都沒能活到授銜, 元帥就落到了繼任軍長陳老總身上。

那麼, 除了陳老總, 還有誰合適呢?從資歷上來說, 張雲逸可以, 但從軍功來說, 毫無疑問應該是粟裕。 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 粟裕沒有接受元帥軍銜。

元帥這個級別有點虧, 那麼大將呢?

十位大將中, 新四軍出了三位:粟裕、黃克誠、張雲逸。 很顯然, 新四軍的大將人數是不少的。

皖南事變後, 新四軍重建, 下轄七個師, 師長分別為:粟裕、張雲逸、黃克誠、彭雪楓、李xian念、譚震林、張鼎丞。

前三位都是大將, 後三位也是準備授大將的, 只有彭雪楓英年早逝, 不然也肯定是大將的人選。

這一點, 比八路軍的六位旅長就高多了, 八路軍的六位旅長分別為:陳光、徐海東、盧冬生、陳伯鈞、王宏坤、陳賡, 只有兩位大將, 兩位上將, 當然如果盧冬生沒有過早犧牲的話, 也應該是大將。

57名上將中, 有新四軍經歷的, 共12人。 這個比例跟兩支部隊的人數大致相同, 也是可以接受的。

新四軍師以下是旅, 但旅長這一級, 授上將的不多, 除了葉飛、張愛萍、劉震外, 其他的旅長多授中將, 比如王必成、成鈞、彭明治、梁興初、陶勇、周志堅、饒子健、楊梅生。

別人不說, 葉飛的上將是肯定跑不了, 他可是新四軍1師1旅旅長, 堪稱新四軍第一王牌部隊, 後來在華東野戰軍也是1縱司令,

響噹噹的華野王牌縱隊, 不給上將說不過去。

而旅政委, 一般也是中將, 比如3師8旅的李雪三和吳信泉, 5師13旅的方正平, 4師9旅的康志強。

新四軍出身的中將, 還有兩個特殊人物, 就是林總的四大金剛之二:吳法憲和邱會作。 吳法憲是3師政治部主任, 邱會作是4師供給部主任。

新四軍的旅大致相當於八路軍的團, 看看八路軍的團級幹部, 也是上將少, 中將多, 比如王近山、王尚榮、文年生、劉轉連、張才千等等, 都是中將。

這樣看來, 新四軍將領們的軍銜其實也並不虧, 跟新四軍的地位基本相符。

當然, 從個人來說, 虧的還是有的, 比如新四軍4師6旅旅長譚友林, 正常情況下應該授中將, 最後只給了個少將。

不過, 譚友林還有另外一種榮譽,

所有人都比不上他, 就是獲得了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還有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的一級紅星勳章。 能獲得這5枚一級勳章的, 在所有開國將帥中也只有他一個。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