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第一大老虎堪比和珅,身亡後子嗣靠乞討度日

一、落魄貴族靠一手好字發跡

奕劻為滿洲鑲藍旗人, 原本是滿清落魄貴族。 奕劻跟慈禧弟弟桂祥, 是兒女親家, 由此攀上了親戚關係。

慈禧在咸豐年間與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為捉筆,奕劻雖無學問,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 奕劻又善於站隊, 故慈禧專政以來官運亨通。

二、最後一個鐵帽子王, 是決定清廷命運的人物之一

1884年(光緒十年),慈禧太后罷斥恭親王奕昕,本無實權的奕劻因緣得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並進封慶郡王。 次年設立海軍衙門,受命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 權位漸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無為,常為時人所暗譏。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後,奕劻仍任總理大臣。 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奕劻被封為慶親王,又在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後一個鐵帽子王。 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奕劻當了6個月的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是決定清廷命運的關鍵人物。

三、晚清第一巨貪, 堪比和珅

奕劻之貪財,在晚清無人可與其匹敵,堪稱“晚清第一巨貪”。 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慶親王外傳》一文,稱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雲‘其門如市’也。 ”該報還爆料稱,慶親王僅在滙豐銀行一地的存款,就達到200萬兩之巨。 有清一代,奕劻之貪,與和珅不相上下。

末代皇帝溥儀關於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為,有個最為尖銳的評價:“(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四、與袁世凱沆瀣一氣, 成為滿清的掘墓人

1903年,榮祿病死,袁世凱得知奕劻將到軍機處任職,立即派親信楊士琦給奕劻送去1張10萬兩的銀票。

奕劻假意推辭。 楊士琦說:“宮保知道王爺不久必入軍機。 在軍機處辦事的人,每天都得進宮伺候老佛爺,而老佛爺左右,許多太監們一定向王爺道喜討賞,這一筆費用也就可觀。 所以這些錢不過作為王爺到任時零用而已,以後還得特別報效。 ”聽了這番話,奕劻欣然收下了銀票。 此後,袁世凱對奕劻“月有月規,節有節規,年有年規”,供奉不斷。 袁世凱還和小自己17歲的奕劻長子載振結拜為兄弟,與奕劻套近乎。

奕劻果然如袁世凱所願,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旋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 奕劻為人貪鄙,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時人譏為慶那公司。

奕劻做事,善於猜測慈禧風向,“榮辱忽焉,皆在聖意”,慈禧對其很信任。

與八國聯軍打過一仗之後,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 在清末最後十年中,奕劻與袁世凱沆瀣一氣,一個掌朝,一個掌軍,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個“大北洋”政治框架, 甚至於袁世凱在1909年下臺,也沒有從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軍事上的壟斷地位, 這無疑是為清朝的滅亡備好了掘墓人。

五、身故後子嗣迅速敗家衰落

1917年奕劻病故, 兩年後載振三兄弟分了家。 1924年載振遷居天津, 並投資商業、旅館業, 辦起了新業公司。 他還利用巨額資金做黃金、美元的投機生意, 還買了一些股票。 載振三兄弟遷居天津後, 留下一些傭人看管北京的慶王府。 1927年國民軍方振武將他的司令部設在慶王府內,

一年後離去時, 將府中的傢俱物品都拿走了。 日軍佔領北京時期, 載振兄弟將慶王府賣給了日偽華北行政委員會。

載振一家平時的生活異常奢侈, 加上妻妾成群, 鴉片煙癮又很大, 慶王府的日用開支浩大。 日軍佔領天津時期, 新業公司經營不力, 業績一落千丈, 載振只得靠變賣古玩、珠寶、玉器維持生計。 1948年, 載振病死在天津。

載振的三弟也是個吃喝嫖賭樣樣都會的花花公子, 在賭場上常常一晚上就輸掉一兩所房子。 他的妻子、兒子、兒媳也跟他一樣吃喝玩樂抽大煙, 幾年下來, 把賣王府時分到的十幾萬元財產揮霍一空, 然後就賣珠寶、玉器、古玩、首飾、衣物, 最後終於陷入貧病交加的境地, 於1925年死去。 他的兩個兒子後來靠撿破爛或向親友乞討為生。

小編也納悶兒:今天的大老虎們,貪了那麼多留給兒女,能管幾代呢?

他的兩個兒子後來靠撿破爛或向親友乞討為生。

小編也納悶兒:今天的大老虎們,貪了那麼多留給兒女,能管幾代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