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散落天涯的世界最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

在609年前的今天, 1408年12月14日, 永樂大典成書。

自古以來, 中國即有“盛世修書”的傳統, 如唐朝《北堂書鈔》、《藝文類聚》, 宋朝《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及清朝《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明朝在南京成書的《永樂大典》也是其中之傑作。

誕生于南京的《永樂大典》堪稱我國文化的瑰寶, 但現在僅剩不足百分之四, 而且散落於世界多個角落。 因此, 有一種痛是丟失國寶大典之痛, 且痛心不已, 失魂落魄。

(一)國寶大典的由來

話說明成祖朱棣登基後, 心裡一直念叨, 朕想要天下歸心, 必須幹出點名堂。 出點什麼大招呢?他抓抓頭髮,

想得都快腦漿迸裂了, 也毫無頭緒。 PS:哎!乾脆集思廣益, 讓大臣們出出主意吧。 於是, 他刷了刷屏, 在朋友圈裡發了條消息:“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所以, 朕也想表現表現, 給朕支些招吧。 主意好了有大獎哦!” 立刻, 一石激起千層浪。 帥哥鄭和留言:“皇上聖明!要不咱們出海遠洋如何?可彰顯國力。 ”這主意太和成祖的胃口了, 他立馬回復:“准了!重賞!”眾人看了大受刺激, 紛紛抱頭想辦法。 這時, 才子解縉留言:“風雅之事莫過於著書立說, 主子, 編本書怎麼樣?”成祖看了點頭回復:“那就編套超級百科全書, 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 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蔔、僧道、技藝之言, 備輯為一書, 毋厭浩繁!解縉負責此事, 開工吧!”PS:天下文人無不為之歡喜雀躍。
一年後(1404年), 解縉抱著修好的書讓成祖御覽, 成祖翻翻白眼說:“朕要修的是百科全書!你卻拿這粗製濫造的東西糊弄朕!回爐再造吧, 只要活幹得好, 朕不惜人力物力。 謹記:態度決定成敗!”

之後, 成祖又派姚廣孝、鄭賜等人監工督促。 於是, 解縉再不敢偷工減料, 他讓手下2169人參考南京文淵閣的所有藏書, 又找到散落民間的所有可用文稿, 按目錄一併編入書典裡, 版面設計、插圖等等都做得一絲不苟。 PS:用金星的話說就是“完美!” 當時, 編書盛況空前, “天下文藝之英, 濟濟乎咸集于京師”。 由於文藝青年就好這口兒, 所以忙並快樂著。 不過, 成祖也厚道。 天天好煙好酒好茶地供奉著編書員, 水果點心花樣翻新隨便吃, 開的工錢高高的,

員工不僅免朝, 還有加班費。 PS:咱們國富民強不差錢!只要幹好活兒就成。

1408年, 寶典正式成書, 成祖親自作序, 命名為《永樂大典》, 全書共22877卷, 目錄60卷, 成書11095冊。 《不列顛百科全書》稱《永樂大典》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PS:堪稱世界文化的珍寶!寶典彙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保存了我國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 比如:西晉杜預的《春秋釋例》、唐林寶的《元和姓纂》等等, 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笈, 皆因寶典收藏才得以倖存。 所以, 寶典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次大規模的梳理善存, 彰顯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 PS:為成祖點贊!

(二)寶典命運堪憂

說實在的, 編修大典不是小活兒。 所以完工後只抄錄了一部, 叫做“永樂正本”,

供皇族要臣賞閱, 老百姓連面兒都沒見過。 後來“正本”下落不明, 對此, 史學界有多種猜測:顧炎武曾斷定“正本全部皆佚”;有人猜測大典已毀於戰亂或火災;還有人說, 已給嘉靖皇帝殉葬了, 不幸的是嘉靖的永陵經探測證實內部已全部積水。 PS:哎!好好的寶典給毀了, 太可惜了!當初, 要是能多印幾套該多好啊!

嘉靖時, 怕大典有閃失, 又抄了一部, 稱為“嘉靖副本”。 可惜“副本”從明代逐漸丟失, 到乾隆三十八年時, 已丟了2422卷, 約千餘冊, 幸好其中有385種被收入《四庫全書》。 期間, 有個《四庫全書》的編修員黃壽齡私自把六冊大典帶回家, 不料被盜。 PS:怎麼能這樣呢?公家的寶貝能往自己家裡拿嗎?這不是違法亂紀嗎?為此, 乾隆帝震怒並嚴查此事。

最後小偷嚇得趁夜將大典放到了禦河橋邊, 終於寶典失而復得。 之後, 翰林院的官員開始大肆偷盜寶典。 據清末繆荃孫記載, 當時翰林院的官員趁上下班之機, 把寶典裹在棉袍裡偷走。 光緒元年清查時, 大典已不足5000冊, 20年後再清點, 就剩800冊。 哎!寶典幾乎被偷光了。

1860年, 英法聯軍入侵, 寶典大部分被焚, 剩下的有的當磚頭壘戰壕用了, 有的墊了馬槽, 有的包東西用等等散落各地。 期間, 有人曾在洋人的馬槽下揀到數十冊寶典, 而副本則被火燒殆盡。 現在僅存約400冊, 810卷, 不到原書的4%, 而且被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機構收藏。 PS:很心慟啊!

(三)國寶大典的保護

眾所周知,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我們民族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 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它不僅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

所以,為了保護大典,官私輯佚。明世宗曾動用109人,耗時六年抄了一套副本。雍正年間,全祖望、李紱在翰林院上班時,整理出了王安石《周官新義》、高氏《春秋義宗》等十多種書籍,引起後人對大典的重視及保護。之後,乾隆帝發現大典丟失嚴重,於是,把剩餘大典的精華部分編入了《四庫全書》,對大典的部分知識進行了保存。但他編書很任性,看不慣的佛道、戲曲、小說、方志之類的內容一概捨棄,一些高科技、軍事方面的著作因害怕洩密,也不錄用。PS:拜託!您這是編書還是毀書啊?!後來嘉慶時,編修的《全唐文》、《大清一統志》等都用過大典的史料。1900年,大典幾近焚毀,陸潤庠收藏了僅存的64冊。抗日戰爭時期,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趙萬里、陳恩惠等耗時六年,輯佚史部、子部等213種,郭沫若、錢南揚等學者也為大典做出不少努力。

至今,經國家調撥及各界捐贈,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大典已有222冊,現存大典的膠捲也基本收齊。並為其訂做了楠木書櫃,進行專業修復。2002年,推出了模擬影印的大典。總之,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大典,還要讓它飛入尋常百姓家,共同領略其無窮的魅力。

《永樂大典》的故事同時也啟示我們,要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從而激發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後,我們期待能夠瞭解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樂大典》更多零冊的消息,以各種方式促成大典的團聚。

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它不僅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

所以,為了保護大典,官私輯佚。明世宗曾動用109人,耗時六年抄了一套副本。雍正年間,全祖望、李紱在翰林院上班時,整理出了王安石《周官新義》、高氏《春秋義宗》等十多種書籍,引起後人對大典的重視及保護。之後,乾隆帝發現大典丟失嚴重,於是,把剩餘大典的精華部分編入了《四庫全書》,對大典的部分知識進行了保存。但他編書很任性,看不慣的佛道、戲曲、小說、方志之類的內容一概捨棄,一些高科技、軍事方面的著作因害怕洩密,也不錄用。PS:拜託!您這是編書還是毀書啊?!後來嘉慶時,編修的《全唐文》、《大清一統志》等都用過大典的史料。1900年,大典幾近焚毀,陸潤庠收藏了僅存的64冊。抗日戰爭時期,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趙萬里、陳恩惠等耗時六年,輯佚史部、子部等213種,郭沫若、錢南揚等學者也為大典做出不少努力。

至今,經國家調撥及各界捐贈,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大典已有222冊,現存大典的膠捲也基本收齊。並為其訂做了楠木書櫃,進行專業修復。2002年,推出了模擬影印的大典。總之,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大典,還要讓它飛入尋常百姓家,共同領略其無窮的魅力。

《永樂大典》的故事同時也啟示我們,要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從而激發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後,我們期待能夠瞭解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樂大典》更多零冊的消息,以各種方式促成大典的團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