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器換人 出爐醫用第一“套”

近年來, 隨著對外貿易受歐洲債務危機等因素的影響, 乳膠製品行業的總體形勢不是太好, 很多乳膠製品企業步履艱難。 但在我市有一家乳膠製品企業卻前景一片大好。 不僅在逆境中前行, 更是每年以5%-8%市場銷售穩步遞增。 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呢?

機器換人 提質增效

上午九點, 在蘇惠乳膠製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 一片繁忙景象。 隆隆的機器聲響裡, 脫模工張陳梅靈活的將脫模後的手套從膜具上取下, 幾分鐘不到是時間, 一個個加工好的乳膠手套便“新鮮出爐”。

作為從事脫模工作十多年的老員工,

張陳梅告訴記者, 以前脫模操作全靠人力, 耗時不說還費力, 但自從公司引進了這種自動生產線後, 現在的工作強度較以往降低了不少。

事實上, 在女工眼中, 機器換人帶來的只是工作強度的變化;但對蘇惠乳膠製品有限公司來說, 機器換人給企業帶來的卻是多個層面質的飛躍。

車間主任施鵬飛介紹, 相比以往, 工人不必再站在機器前做著重複的工作, 而是每隔十幾分鐘監測下機器的運作情況就可以了, 生產量從原來的每天150萬隻左右, 提高到了每天380萬隻左右。 並且產品合格率也提升了3—4個百分點。

延誤生產 決心技改

據瞭解, 創建於1984年的蘇惠乳膠製品有限公司, 經過近30年的發展, 成為了國內規模較大的專業生產檢查手套和手術手套的基地,

年產各類乳膠類製品10億多件, 位居中國醫用手套產銷第一。

然而一隻乳膠手套的成型, 從浸漬、瀝濾、卷邊, 再到烘乾、脫模、檢測, 每一步看似簡單的工序都繁瑣複雜, 再加上一次性乳膠手套屬於薄利產品, 附加值低。 所以, 如何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降低企業成本, 提升企業競爭力就成了那時蘇惠乳膠管理層重點考慮的問題。

回憶起之前的生產, 錢迎春表示, 有次, 企業接到一比上百萬的大單子, 但是在加工過程中, 由於設備故障頻發, 人手不足等原因, 導致結果不甚理想, 最終這批產品廢品率極高, 錢沒賺的, 合作也就從終止。

經過那次慘痛的教訓, 蘇惠乳膠的管理層開始意識到, 企業要想有更長遠的發展,

就必須要改造生產線、擴大生產能力。 於是經過商討, 董事會當即決定對公司十四條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

全新生產線帶來全新效益

通過5000萬的投入、9個月的改造, 2015年底, 蘇惠乳膠的生產線全面改造完成。 而改造完成的生產線, 產出率與合格率均得到了提升, 不僅降低了成本, 也使得蘇惠的手套品質更硬, 在國際市場上相比於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 正因如此, 新的生產線為蘇惠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如今在蘇惠乳膠製品有限公司內, 機器換人的效果正逐漸開始顯現, 雖然設備升級前期的投入較大, 但對於企業長遠發展而言, 是有益無害的。 錢迎春表示, 接下來, 企業還會繼續加大技改方面的投入,

爭取將產品品質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

記者:錢磊 宗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