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晚“袍哥會”堂口規矩甚多,想加入者必須祖上查三輩!

四川袍哥起源于清朝初期, 在有些地區也把四川袍哥稱為哥老會, 如果你看到哥老會也就是說四川袍哥。 "袍哥"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是取自於《詩經》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這只是傳說, 很難考證了。 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倒說明四川袍哥的創建者們肚子裡有點墨水的。

四川袍哥在清末民初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中曾扮演過重要角色。 比如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 都能看到四川袍哥的身影。 因為四川袍哥是革命的, 推翻滿清統治後四川袍哥自然成了"革命英雄",

使他們名聲大噪, 便湧現大量崇拜者紛紛加入幫會, 四川的各個縣、鎮幾乎都有堂口。 以至於當時民間流行兩句口語:"明末無白丁, 清末無倥子", 倥子是指未加入袍哥組織的人。

要加入袍哥這個團體還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要身家清白, 往上查三代都沒有什麼醜事, 不偷不搶……除了身家清白, 如果祖上三代幹過下賤職業也是不能加入泡過的, 比如剃頭的, 搓背的, 修腳的, 唱戲的, 這些所謂的低賤職業都是不能加入袍哥的。 還有官府的公務人員也是不能加入袍哥的, 這個後來就沒怎麼要求了, 特別是民國的時候很多政府人員, 軍隊裡的人也加入袍哥。

而且早期的袍哥想給錢加入都是不可能的, 買官容易, 買袍哥卻難。 後來這一條也變了,

袍哥非常歡迎有錢人加入, 增加社團收入嘛。 說了這麼多加入袍哥的條件, 你就可以知道在當時袍哥這個團體是非常嚴格的一個組織。 他們的組織構架可能並不比官府的組織構架簡單。

袍哥的每一個堂口將兄弟分為十排。 一排就是堂口的舵把子, 稱為大爺。 一般一個堂口有兩個舵把子, 一個是負責管堂口具體事宜的執事舵把子, 還有一個掛頭銜的甩手掌櫃, 不管事兒的舵把子, 有點名譽會長的意思。

二排稱為聖賢二爺, 對標的是關二爺, 黑社會都是非常尊敬關二爺的, 關二爺排行第二, 所以這個人必須是非常正直重義守信的人才行。

三排為當家三爺, 一個堂口往往有很多三爺。 每個三爺分管不同的事宜,

比如有的管執法的, 有的管對外關係的, 有的管人事的, 有的管經濟的, 還有的管後勤的……有點像部長的意思。

五排是管事, 一個堂口五排的管事也很多, 但分工也比較細碎, 每個堂口也不太一樣。 籠統來講, 五排的管事有點像打手小隊長的意思。

如果你注意到了四排沒有講就直接跳到五排了, 這是因為四排和七排, 都是不設的。 相傳鄭成功創立了一個組織“明遠堂”, 堂中有一個叫錢四和有一個叫胡七的人後來都成為了叛徒。 袍哥是最見不得出賣兄弟的叛徒的, 那是要受三刀六眼的!所以在袍哥的堂口中是不設四排和七排的。

還有六排, 八排, 九排, 十排都通稱為小老么, 這些人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堂口中的普通成員了,

並沒有很明確的等級制度。

甚至袍哥還規定有十八條罪行來規範成員行為, 如果不孝父母、不敬長輩、調戲婦女等等都會受到嚴厲處罰, 最嚴重的懲罰便是"自己挖坑自己埋", 自己把自己活埋了。 90年代的四川電視劇《傻兒師長》中就有這樣的情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