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古帝國中的伊利汗國是如何滅亡的?

伊利汗國(1256–1335年):又譯伊兒汗國或伊爾汗國, 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 元朝西南藩國,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1221到1222年, 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爭中, 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諸城, 然而並未設置民政機構。 1256年, 伊利汗國始建。 忽必烈稱蒙古大汗時, 伊利汗國一直承認其為宗主直至忽必烈去世為止。 他的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 克爾曼的後西遼, 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格魯吉亞。

1305年, 合兒班答致信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宣告此事, 信上鈐用漢字“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方印。

1316年合兒班答卒, 子阿布·賽義德嗣位, 還都大不裡士。 權臣出班有擁立之功, 阿布·賽義德為他向元朝請封。

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開府儀同三司、翊國公”, 賜銀印、金符。 出班專擅國政, 諸子皆居要職, 與阿布·賽義德發生矛盾。 阿布·賽義德殺其第三子, 出班舉兵叛, 兵敗被殺。 經過這次內亂, 國勢削弱, 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國內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同時迸發。

1335年阿布·賽義德死後, 伊利汗國迅速瓦解, 權臣、統將各自擁立傀儡可汗, 國家分裂成東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 西波斯的穆劄法爾王朝和劄剌亦兒蒙古人的劄剌亦兒王朝, 土耳其的楚邦王朝, 互相攻殺。

1355年, 欽察汗國賈尼別克汗攻入大不裡士, 殺操縱朝政的出班後人, 伊利汗努失兒完不知所終。

在紛亂中, 一些地方貴族也乘機獨立, 形成割據局面。 據有巴格達的蒙古貴族哈桑(劄剌亦兒氏)于1340年自立為汗。 1358年, 其子兀窪思汗兼併亞塞拜然等省地, 移都於大不裡士, 史稱劄剌亦兒王朝。 14世紀末被突厥人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