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丨葉挺第二次入黨經歷了怎樣的曲折

今天, 是葉挺將軍遇難71周年紀念日。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呵!給爾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北伐的赫赫戰功與《囚歌》的慷慨激昂是我們對葉挺最熟悉的印象, 毛澤東稱他“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周恩來讚頌其為“革命的彗星”。 而你可曾知道, 在葉挺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 曾歷經兩次入黨。 他為什麼兩次入黨?第二次入黨又經歷了什麼曲折?

蒙受不白之冤, 選擇脫黨, 流亡海外十年

葉挺

1922年國民黨將領陳炯明發動叛亂, 面對國民黨混亂不堪的局面, 葉挺深感失望。 之後便向孫中山提出申請去蘇聯留學。 期間他結識了一批共產黨人, 並逐漸走上共產國際的道路。 1924年12月1日在王若飛的介紹下, 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留學歸來的葉挺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獨立團團長, 投身到北伐戰爭中。 葉挺獨立團一路斬關奪隘, 奇襲汀泗橋、血戰賀勝橋、揮師下武昌, 所向披靡, 展現了其過人的軍事才能, 成為當之無愧的北伐名將。

人生許多變故皆因世事無常,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國共合作戛然而止。 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白色恐怖,

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 但均以失敗告終。

1928年初黨中央派李立三處理廣州起義善後工作, 他不問事實依據, 就給葉挺定下了“表現消極”的罪名, 並給予“留黨察看六個月的處分”, 無端的指責使葉挺陷入苦悶。 同年6月黨中央通知在蘇聯養病的葉挺起草廣州起義詳細報告, 用於在莫斯科組織的共產國際會議上, 本以為借這次機會可以洗刷冤屈, 卻因王明等人的誣陷而以失敗告終。 氣憤之下, 葉挺脫離黨組織, 出走歐洲, 開始了十年的海外流亡生活。

在這十年間, 蔣介石多次以高官厚祿為誘惑, 試圖說服葉挺投靠國民黨, 卻都被其斷然拒絕。 脫離黨組織的葉挺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始終未變,

在他流亡期間也一直想辦法和黨組織取得聯繫, 希望能夠繼續為黨工作。 在共產黨的幫助下, 葉挺於1937年踏上了歸國之路。

“在黨的組織外, 但願在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1939年2月23日到3月14日, 周恩來(右三)視察新四軍時與葉挺(右一)、粟裕(右五)、陳毅(右六)等人的合影

1937年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實現第二次合作。 為應對抗戰需求, 共產黨提出將南方遊擊隊改編為一個軍, 蔣介石勉強同意了這個建議。 但是由誰來擔任軍長, 雙方卻未能達成一致。 為拉攏葉挺, 蔣介石單方面決定任命其為“新四軍軍長”。

為慎重起見, 毛澤東邀請葉挺在上任前一天來延安見面, 受到熱烈歡迎的葉挺激動地說“同志們歡迎我, 實在不敢當。 革命好比爬山, 許多同志不怕山高, 不怕路難, 一直向上走。 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 現在又跟上來。 今後, 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走, 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 堅持抗戰到底。 ”這次的見面充分展現了葉挺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但這次見面有一個細節卻讓葉挺深感遺憾:毛主席在葉挺的歡迎儀式上稱他為“葉挺軍長”而不是“同志”。當時黨中央問葉挺 “你願意不願意恢復黨籍?”葉挺說:“從心裡講,我離黨 10 年,為離群孤雁,思想極度苦悶,思念黨,做夢都想投入黨的懷胞,但此時我的這種身份,我認為暫不宜恢復黨籍。我作為無黨派人士,可以自由地與國民黨官員交往,調解國共兩黨矛盾,代表新四軍向老蔣要槍要軍費……”葉挺表示“在黨的組織外,但願在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從延安返回的葉挺積極投入到新四軍的組建工作中,克服蔣介石為他設置的重重障礙,屢立戰功,並將革命隊伍擴大到10萬多人,這些都引起了蔣介石的警惕,並為後來的皖南事變埋下了伏筆。

出獄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中國共產黨

葉挺(左)與先出獄的廖承志在重慶共產黨代表團駐地合影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在新四軍被國民黨軍隊圍攻多日,瀕臨絕境的情形下,葉挺奉命下山與國民黨談判“借路”,被國民黨無理扣押,自此失去自由。

蔣介石一向欣賞葉挺的軍事才能,想借此機會勸降。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多次“宴請”葉挺,勸他“投靠中央(蔣介石)不但可以不死,而且有官做”,“只要同意說皖南事變是共產黨挑起的,可以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相屈,合作抗日。”但葉挺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隨後葉挺給蔣介石寫了封信表示“挺不願苟且偷生”,寧願“保其真情而入地獄”“個人之操守至死不可變”。為切斷葉挺與外界的聯絡,蔣介石先後將其囚禁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重慶、湖北恩施等地,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羅卓英、吳奇偉、郭懺等人,屢次勸說葉挺,請他出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或代理司令長官,均遭葉挺嚴詞拒絕。即使蔣介石親自勸降,葉挺也堅貞不屈。囚居重慶期間,葉挺寫下著名的《囚歌》,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氣節和高尚的人格風範昭如日月。

抗戰結束後,經我黨多次交涉,並提出將邯鄲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馬法五作為交換條件,蔣介石才被迫答應放人。得知葉挺快要出獄的消息,戴笠的手下沈醉特意問葉挺出獄後第一件事要幹什麼,誰知葉挺毫不猶豫地回答說:“ 我將來出去第一件要辦的事,便是請求中國共產黨恢復我的黨籍。”沈醉驚訝不已,戴笠更為震驚,不禁深深感歎:“共產黨人的可怕,就是在這個地方。”

毛澤東親自修改複電,同意葉挺入黨

葉挺入黨申請書 新華社發(中央檔案館提供)

1946年3月4日,經共產黨多方面的努力,葉挺始得釋放。共產黨代表團在重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席間,葉挺激動地說:“在五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我想的很多。我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我認識清楚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一個和平、民主富強的中國。”

次日,葉挺即致電中共中央,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表示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葉挺在出獄後10個小時寫就的入黨申請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毛澤東親自動手修稿潤色了批准葉挺入黨的複電:

毛澤東親筆修改的複電 新華社發(中央檔案館提供)

“親愛的葉挺同志:五日電悉。欣聞出獄,萬眾歡騰,你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二十餘年的奮鬥,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全中國都已熟知你對民族與人民的無限忠誠。茲決定接受你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員,並向你致熱烈的慰問與歡迎之忱。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毛澤東把原文中的稱呼“葉挺將軍”先改成“親愛的葉挺同志”,又改成“親愛的葉挺將軍”,而後複改為“親愛的葉挺同志”,其中心意,溢於言表。

讀著這封熱情洋溢的複電,葉挺百感交集,多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向報社記者談到自己為什麼重新入黨時說:“在失去自由的五年零兩個月當中,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考慮既往的事情。出獄後第二天就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經過五年多考慮的結果。”

葉挺重新回到黨的懷抱,激動不已。周恩來關懷他的身體,建議他好好休息,但他立即投身國共整軍談判,為實現真正的和平而奔走。1946年4月8日,葉挺重獲自由的第36天,在從重慶飛回延安的途中,飛機失事,葉挺不幸遇難,年僅50歲。

紀念雕塑

“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從1924年入黨,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與黨脫離關係,到1946年3月再度入黨直至4月遇難,葉挺的黨齡不足4年,而脫党卻長達18年,在這18年中他有10年在海外流亡,3年當新四軍黨外軍長,5年被蔣介石囚禁,歷經種種坎坷、磨難與考驗,但他始終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對革命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我的一切”的誓言。他的精神如涅槃的鳳凰,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成為今天黨員的一面旗幟,鼓舞著後人繼續奮鬥前行。

但這次見面有一個細節卻讓葉挺深感遺憾:毛主席在葉挺的歡迎儀式上稱他為“葉挺軍長”而不是“同志”。當時黨中央問葉挺 “你願意不願意恢復黨籍?”葉挺說:“從心裡講,我離黨 10 年,為離群孤雁,思想極度苦悶,思念黨,做夢都想投入黨的懷胞,但此時我的這種身份,我認為暫不宜恢復黨籍。我作為無黨派人士,可以自由地與國民黨官員交往,調解國共兩黨矛盾,代表新四軍向老蔣要槍要軍費……”葉挺表示“在黨的組織外,但願在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從延安返回的葉挺積極投入到新四軍的組建工作中,克服蔣介石為他設置的重重障礙,屢立戰功,並將革命隊伍擴大到10萬多人,這些都引起了蔣介石的警惕,並為後來的皖南事變埋下了伏筆。

出獄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中國共產黨

葉挺(左)與先出獄的廖承志在重慶共產黨代表團駐地合影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在新四軍被國民黨軍隊圍攻多日,瀕臨絕境的情形下,葉挺奉命下山與國民黨談判“借路”,被國民黨無理扣押,自此失去自由。

蔣介石一向欣賞葉挺的軍事才能,想借此機會勸降。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多次“宴請”葉挺,勸他“投靠中央(蔣介石)不但可以不死,而且有官做”,“只要同意說皖南事變是共產黨挑起的,可以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相屈,合作抗日。”但葉挺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隨後葉挺給蔣介石寫了封信表示“挺不願苟且偷生”,寧願“保其真情而入地獄”“個人之操守至死不可變”。為切斷葉挺與外界的聯絡,蔣介石先後將其囚禁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重慶、湖北恩施等地,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羅卓英、吳奇偉、郭懺等人,屢次勸說葉挺,請他出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或代理司令長官,均遭葉挺嚴詞拒絕。即使蔣介石親自勸降,葉挺也堅貞不屈。囚居重慶期間,葉挺寫下著名的《囚歌》,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氣節和高尚的人格風範昭如日月。

抗戰結束後,經我黨多次交涉,並提出將邯鄲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馬法五作為交換條件,蔣介石才被迫答應放人。得知葉挺快要出獄的消息,戴笠的手下沈醉特意問葉挺出獄後第一件事要幹什麼,誰知葉挺毫不猶豫地回答說:“ 我將來出去第一件要辦的事,便是請求中國共產黨恢復我的黨籍。”沈醉驚訝不已,戴笠更為震驚,不禁深深感歎:“共產黨人的可怕,就是在這個地方。”

毛澤東親自修改複電,同意葉挺入黨

葉挺入黨申請書 新華社發(中央檔案館提供)

1946年3月4日,經共產黨多方面的努力,葉挺始得釋放。共產黨代表團在重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席間,葉挺激動地說:“在五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我想的很多。我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我認識清楚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一個和平、民主富強的中國。”

次日,葉挺即致電中共中央,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表示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葉挺在出獄後10個小時寫就的入黨申請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毛澤東親自動手修稿潤色了批准葉挺入黨的複電:

毛澤東親筆修改的複電 新華社發(中央檔案館提供)

“親愛的葉挺同志:五日電悉。欣聞出獄,萬眾歡騰,你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二十餘年的奮鬥,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全中國都已熟知你對民族與人民的無限忠誠。茲決定接受你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員,並向你致熱烈的慰問與歡迎之忱。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毛澤東把原文中的稱呼“葉挺將軍”先改成“親愛的葉挺同志”,又改成“親愛的葉挺將軍”,而後複改為“親愛的葉挺同志”,其中心意,溢於言表。

讀著這封熱情洋溢的複電,葉挺百感交集,多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向報社記者談到自己為什麼重新入黨時說:“在失去自由的五年零兩個月當中,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考慮既往的事情。出獄後第二天就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經過五年多考慮的結果。”

葉挺重新回到黨的懷抱,激動不已。周恩來關懷他的身體,建議他好好休息,但他立即投身國共整軍談判,為實現真正的和平而奔走。1946年4月8日,葉挺重獲自由的第36天,在從重慶飛回延安的途中,飛機失事,葉挺不幸遇難,年僅50歲。

紀念雕塑

“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從1924年入黨,1928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與黨脫離關係,到1946年3月再度入黨直至4月遇難,葉挺的黨齡不足4年,而脫党卻長達18年,在這18年中他有10年在海外流亡,3年當新四軍黨外軍長,5年被蔣介石囚禁,歷經種種坎坷、磨難與考驗,但他始終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對革命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貢獻我的一切”的誓言。他的精神如涅槃的鳳凰,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成為今天黨員的一面旗幟,鼓舞著後人繼續奮鬥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