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宮秘史:乾隆為何如此寵愛香妃,難道因為漂亮?

一天夜裡, 清乾隆帝夢見一個來自西域、跨騎黃龍的仙女, 一手捧鍍金白玉天印, 一手執鋼枝銀葉金瓣花, 騰雲駕霧來到面前, 自稱奉真主之命嫁于陛下為妃。 畢竟只是一個夢, 乾隆沒有很在意。 乾隆二十四年, 福康安統領大兵, 會合伊犁將軍兆惠出師回部, 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兆惠帶領十萬大兵, 從烏什地方打進喀什噶爾。 和卓木兄弟連吃敗仗, 越過蔥嶺逃去。 兆惠長驅直入, 殺到伊西渾河邊。 大小和卓木兄弟兩人逃過河去, 後來被巴達克山的酋長擒住。

第二年二月, 兆惠奏凱還朝, 乾隆見俘虜中有一位絕色女子,

也是兩手反綁。 乾隆不禁憐惜起來, 於是問道:“這是叛回的家眷麼?”兆惠應了聲“是”。 乾隆道:“婦女無知, 也遭此螺, 瞧她情狀, 很是可憐, 朕擬一律赦有。 ”兆惠忙道:“罪人不箏, 乃是聖主仁政, 皇上恩赦了她, 她定然感激不淺。 ”乾隆傳旨釋縛, 眾回部家眷, 叩首謝恩, 唯獨這位絕色女子, 雖然隨眾人一同行禮, 但口中卻絕不道謝。 乾隆舉目一看, 不禁十分驚異。 這女子分明就是那夜夢見的仙女, 世上難道有這樣巧的事?

御駕還宮, 便召和砷入見, 乾隆問和砷:“叛回眷屬中, 有個絕色婦人, 未知是誰?”和砷奏稱是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 回人叫她香妃, 因她身上有一種奇香, 天然生成, 所以得此佳號。 乾隆歎道:“朕做了天朝皇帝, 不及那回部逆酋。

”和即道:“逆酋已死, 這個佳人聖上想如何處置, 便做如何處置。 ”乾隆道:“朕想把她叫入宮中, 但恐外人談論, 奈何?”和砷道:“罪婦為奴, 本是我朝的成例, 今將香妃沒入掖庭, 有何不可?”乾隆便命太監隨和砷去叫香妃。 不久太監帶入香妃, 玉容未到, 芳氣先撲來。 既不是花香, 又不是粉香, 別有一種奇芬異馥, 沁人心脾。 走近御座前, 乾隆見她柳眉微蹙, 杏臉含掣, 粉頸琢玉, 低費垂雲, 柳腰一擱, 香肩雙斜, 纖手玲瓏纖潔, 似乎是白玉雕成的。 太監叫她行禮, 她卻全然不理睬, 只是淚眼瑩瑩。 乾隆急急擺手, 叫太監不要驚動美人。 香妃見了乾隆冷若冰霜, 只說了一句“國破君亡, 情願一死”。 乾隆尷尬道:“她生長在外域, 未識中朝禮制, 不必多事苛求。
”接著命太監將香妃引入西苑居住, 並命太監小心伺候。

第二日, 乾隆視朝畢, 又召和砷入內, 和砷見乾隆面帶愁容, 暗暗驚異, 只聽乾隆說:“香妃不從, 如何是好?”和砷說:“她蒙恩特赦, 又承聖上格外抬舉, 如何不從?”乾隆道:“她口中說的回語, 朕聽不懂, 幸好宮中有個番女, 頗熟悉回文, 朕命她翻譯出來, 那香妃說:‘國破君亡, 情願一死。 ’如今怎麼才好?”和砷想了一會兒, 便道:“婦人家大都如此, 只要待得她好, 她自然回心轉意。 ”乾隆道:“恐不容易。 ”和砷道:“她做過回妃, 一切飲食起居, 統是回部格式, 現若令她吃回式的菜蔬, 穿回式的衣服, 居回式的房屋, 另擇回部老婦, 伺候了她, 不怕她不漸漸服從。 ”乾隆依了和砷的計策, 凡香妃服食, 概募回教徒供奉,

又在西苑香妃住的樓外空地上, 造起回式房屋, 並築回教禮拜堂, 又弄了許多回族人在街市上做買賣, 跑來跑去, 和回部的風俗一絲不差。 凡服侍香妃的宮監人等, 一概不准私吃豬肉。 選了數名老回婦, 引香妃出入遊覽。 但她見了回部街市, 思鄉的念頭越發厲害了, 常常倚在樓窗口, 對著那窗外風景流淚。 乾隆百計勸誘, 她卻寂然漠然。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乾隆一位堂堂皇帝竟不能奈何她。 乾隆暗地想:“枉為天子, 卻不能享受這一段豔福, 真是人生在世, 各有姻緣。 ”

有一天, 香妃被宮女苦勸不過, 竟取出一柄冷森森的匕首來, 刀光閃閃, 冷氣逼人, 宮女都嚇得倒躲。 乾隆見香妃性情剛烈, 於是也不敢威逼她, 吩咐宮女隨時規勸。

這事傳到慈甯宮太后那裡, 太后恐乾隆被害, 趁著乾隆郊天, 住宿齋所, 傳旨宣召香妃。 太后問:“依你現在的意思, 打算怎麼樣?”香妃只說了一個“死”字, 太后說:“那今日就成全你。 ”於是吩咐把香妃拉出去在月華門西廂房裡勒死。

乾隆郊天禮畢, 回至宮中, 聽說香妃已死, 不禁大吃一驚, 忙走人香妃寢室, 但見室空人去, 淒寂異常。 於是就把侍過香妃的太監, 傳來問話, 太監就將太后賜香妃自盡的事, 說了一遍。 乾隆道:“可曾入殮麼?”太監道:“早已入殮, 且已埋葬得兩日了。 ”乾隆道:“為什麼不來報知?”太監道:“奉太后娘娘命, 因聖上郊天, 不准通報。 ”乾隆頓足道:“這件事情, 太后也太辣手了。 ”太監道:“太后娘娘, 恐香妃不懷好意, 所以把她賜死。 ”乾隆道:“香妃死時, 形狀怎樣?”太監道:“香妃雖死,面色如生,全不見有慘死形狀。”乾隆聽後哀傷不已,在南城陶然亭東北角上香妃墓前豎一方石碑,上刻著“香家”兩個大字。碑的陰面,刻著一首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月明缺。鬱鬱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太后處死香妃的原因,除了太后擔心自己的兒子為香妃所害,還有人說由於香妃受乾隆帝寵愛,諸妃妒忌,向太后進獻讒言,太后聽信讒言而加害香妃。

香妃的故事在清末民初流傳頗廣,出現不少戲曲說唱、小說詩歌,繪聲繪色,淒婉動人,使不少人對香妃傳聞信以為真。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朝女子戎裝油畫像,於是傳說的細節更加逼真了。現在因金庸先生的小說《書劍恩仇錄》而更是人人皆知。

但有人認為野史傳說中的香妃很可能是根據容妃的身世杜撰出來的。

真實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她的本來面目又是如何的呢?從清宮檔案及墓中遺物來看,香妃的身世經歷十分清晰。她就是乾隆帝四十一位後妃中唯一的維吾爾族女子,宮中賜號為容妃。

容妃(1734~1788年),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帝小二十三歲。她是秉持回教的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世居葉爾羌,就是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莎車。其族為和卓,故稱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和卓”是波斯語的音譯,又譯“和加”、“火者”,加詞尾“木”成“和卓木”,是中亞、西亞和過去新疆一些地區對伊斯蘭教封建上層的稱呼,如清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的和卓波羅尼都及其弟霍集占曾被稱為“大和卓木”和“小和卓木”。容妃的父親為台吉和紮麥。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軍平定準嘴爾部阿睦爾撒納叛亂,解救了曾被囚禁的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與霍集占。不久,這兄弟二人又搞起了叛亂,圖謀反清自立,殺副都統阿敏道,占南疆,自稱巴圖爾汗。容妃之兄圖爾都,因不屈順于叛酋兄弟,全家被迫從南疆的葉爾羌遷往北疆的伊犁。乾隆二十三年,清朝大軍征討霍集占到達葉爾羌,容妃的叔叔額色尹偕同圖爾都及其堂兄瑪木特也奔赴葉爾羌,配合清軍作戰。乾隆二十四年,叛軍大敗,波羅尼都與霍集占逃往巴達克山,結果被殺。平定了大、小和卓木叛亂,之後,額色尹、瑪木特被召入京師,乾隆以額色尹等為派噶木巴爾後裔而加封為輔國公,瑪木特授紮薩克一等台吉;容妃之兄圖爾都入京後,也封為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五年正月諭軍機大臣等:在京安插回人內,額色尹系公品級,瑪木特、圖爾都和卓系劄薩克,應歸理藩院管轄;又樂工、匠藝人等共編一佐領,其佐領白和卓補綏,歸內務府管轄,嗣後續到回人,均入此佐領下。這年(1760年)正月十五日,額色尹、圖爾都、瑪木特三人都出席了同樂園正大光明殿的盛大宴會。

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圖爾都的妹妹進宮,最初的封號是和貴人,時年二十七歲。受封賞賜了珊瑚朝珠、銀鍍金鑲青金項圈、金累絲風、金累絲壽麵簪、銀鍍金累絲蓮花管、金累絲行龍面簪、金累絲翠桃牌、金累絲寶蓮流蘇東珠耳墜、金素手鐲,還有金十五兩、銀二百兩,另有緞、紗、皮、綿等袍褂衣物。圖爾都和卓等安置京師,著照伊等應得體銀賞給祿米,以資養贍。四月初八又將宮中女子巴朗給圖爾都為妻,並賞給巴朗許多金銀首飾和衣料袍褂。和貴人進宮後,六月十九日,福建巡撫吳士功呈獻宮中的十八株荔枝樹結了鮮果。荔枝本生在南國,居然在移植的北方結下鮮果,確實令人驚訝。這奇跡一下轟動了宮廷,宮中後妃濟濟一堂,和貴人也分享到一份鮮荔枝。宮中歷年的賞賜,和貴人均按“宮份”領取,如她每年九月十五日生辰,按例受賞白銀一百五十兩。江浙總督呈進的蜜荔枝、陝甘總督奉獻的哈密瓜,以及每年十二月下旬禦茶房按例分貨給後妃們的幹果品,計有綠葡萄乾、白棗幹、荔枝幹、白葡萄乾、藏杏、蓮子等等,和貴人都按份領取。

皇太后很喜歡和貴人,進宮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冊封她為容嬪,時年二十九歲。五月二十一日舉行了接冊禮,以兵部尚書阿裡襲為正使,禮部侍郎五吉為副使,冊封霍卓氏為容嬪,每年宮份賞銀三百兩。同年,容嬪之兄圖爾都因追論三年前攻大和卓木波羅泥都所據的喀什噶爾之功,而晉升為輔國公。這兄妹二人都很受乾隆帝寵愛,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日,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這兄妹二人均隨同前往;一行人中還有皇太后、皇后、令貴妃、慶妃,以及孝賢皇后之弟、大學士傅恒和文武官員、王公大臣等。一路上遊山玩水,觀賞了蘇、杭等江南美景;乾隆帝遵照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的習俗,賞賜給容嬪飯菜,計有奶酥油野鴨子、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燉羊肉等八十多個名目。這次南巡中,也發生了一起不愉快的事,即烏喇那拉皇后觸怒了乾隆帝。第二年皇后去世,至此乾隆帝決意不再立皇后了。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三十五歲的容嬪在皇太后的賞識下,著升為容妃。因容嬪進宮以來一直穿著回族朝服,未置滿洲朝服,所以在封妃的前夕,即六月初四,專門行文,為其專做冠服。清廷檔案載:“容嫉封妃,現無滿洲朝服、吉服,應賞給處賞給其項圈、耳墜、數珠……”這年十月初六日命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冊封容嬪霍卓氏為容妃。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三日至四月初七日,容妃隨乾隆東巡,同行的六位妃嫉遊歷了泰山風光,拜謁了曲阜孔廟,一路上容妃膳食受到了格外的賞賜,有回回悖悖、羊西爾占等五十多種。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二日提前為容妃慶四十千秋,恩賞了無量壽佛、玉如意、青玉壽星等珍寶和大量銀兩。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六日乾隆帝盛京之行,在隨行的六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了。此行遊歷了清入關前的宮殿(瀋陽故宮),拜謁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在塞外仲秋之夜,賞容妃奶子月餅。到圍場時,獵得一頭野豬、一隻孢子,乾隆帝賞眾妃野豬肉一盤,唯獨賞容妃以孢子肉。容妃生活在宮中,由一位回族廚師名叫努倪馬特的侍候;在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五齋宮乎順殿晚膳上,這位回族廚師做了兩道可口的菜,受到乾隆帝的獎賞。這年正月十五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會餐時,容妃居西邊頭桌首位。八月十三日在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宴會上,容妃仍為西邊首位。臨到十二月乾清宮大殿擺萬壽爺大宴時,她已居座東邊第一桌第二位了。

容妃在宮中深得乾隆帝寵愛,每逢賞賜後妃們哈密瓜時,一般妃嫉賞青皮瓜,只有容妃常常受賞花皮瓜,這品樣是皇帝食用的上等哈密瓜。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宮中宴會,容妃等四位妃子各為乾隆帝進一熱鍋,回族廚師努倪馬特做了“穀倫杞”、“滴非雅則”兩道名菜,還按皇帝旨意做了羊肉餡餛飩,很受稱讚,乾隆帝還賜予他一些銀兩。正月二十九日在正誼明道處進晚膳時,容妃等三位妃子又獻了熱鍋、菜肴、攢盤肉。這年四月十五日容妃得到了乾隆帝單獨賞賜,一次賞春橘十個。事隔五天,即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卒,時年五十五歲。當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裕妃園寢地宮。

所以說演義傳說中的香妃是根據容妃的身世杜撰出來的。野史所載,香妃為太后賜死,這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枯祿氏。但是,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而香妃(容妃)死於乾隆五十三年,比太后晚死十一年,怎能說太后賜死她呢!事實上,太后不僅沒賜死容妃,容妃在宮中由貴人升為嬪,晉升為妃,都是太后的主張。

民間的香妃故事中,這位絕代佳人死後葬在新疆喀什。實際上略什的“香妃墓”是容妃的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優素福·霍加的墓地,坐落在喀什市東門外,是新疆著名的大型伊斯蘭教建築群。始建於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維吾爾族人稱之為“浩罕”。容妃的曾祖是新疆白山派和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名勝詞典》中,稱這座墓祠為“阿巴和加瑪紮”,“瑪紮”即墓之意。墓祠全部用綠色琉璃磚砌成,間以部分白牆,造型穩重簡練,色彩鮮豔奪目。門上繪有美麗圖案。兩邊的牆壁上裝飾著米黃色的石膏花飾,雕刻精細。主墓室為全祠的主體,結構嚴謹,內部以四個大尖拱支持一個穹窿頂,大拱四周又以厚牆支托,而牆的四個角上又用塔樓固定,肅穆凝練,別開生面,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祠內墳慕層選環列,埋葬著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慕上皆覆以各種圖案的花布。墓祠內部刷白,更增加了靜穆的氣氛。1807年(嘉慶十二年)曾對慕祠進行了擴建和重修。這裡地勢高爽,林木參天,果園茂密,清幽宜人,為避暑勝地。真正的“香妃”墓坐落在清東陵的裕妃園寢內。在寶城東側第二排第一號墓裡,埋葬著容妃。1979年10月容妃地宮前踏垛塌陷,在清理修補時,發現地宮內積水很深,石門敞開。排水後,積水線二米五十深;地宮內由一道石門、四道石券組成,罩門券很短,門洞券也較窄。在梓券後面的金券內,一具紅漆棺木停放在寶床之上,棺側被砍開一個大洞,棺內已空空無物。在杉木紅漆棺頭,有手書的金漆行文字跡,是伊斯蘭文的古蘭經,可辨的文字是:“以真主的名義……”

棺外西側,在泥水中發現一具頭骨、一條長九十三公分的花白髮辮,上面結有紅色的頭繩。西北角的棺木下壓著一些繡花、維絲袍褂的殘片,還有幾件織成的袍料。這些織物的機頭上織有“江甯織造巨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機匠王奇”等字樣。尤其是一條黃色八寶花淩織成的“哈達”最為引人注目,它與北京白塔寺塔腹內所出的乾隆年間的五條色彩的哈達很相似,機頭上所織的文字,也類似、“吉祥頌”。其他各色寶石、貓眼石、鑽石、珍珠等飾物零星散見,為數不多;另有幾顆牙齒和指甲。這些墓中遺物並非奇珍異寶,然而這些實物對於考證容妃的身世,卻是極為難得的資料。(一)清代帝、後妃的棺上,大多是鐫刻藏文佛經,用以超度亡靈;容妃棺木上獨書伊斯蘭文古蘭經,頗為罕見,也是死者生前信仰及民族所屬的證物。(二)墓中所出的貓眼石與髮辮,證明了死者的身份和年齡。容妃是按照清制,穿朝服結髮辮、飾有妃等級貓眼石入葬;花白髮辮與檔案所載妃年齡五十五歲相吻合。發辯通過化驗,知其血型為“O”型。(三)墓中所出的頭骨,顯示出維吾爾族女性特徵,其骨縫密合程度及牙齒磨損狀況,也證實了容妃的卒年是五十五歲。(四)墓中所出的織物上的文字,與文獻所載相對照,江甯織造巨成善正是乾隆五十多年任職的織造官;蘇州織造巨四德在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時任杭州織造,四十九年始調任蘇州任職。清宮檔案《繡杏黃緞淨八團金龍袍一件料工銀兩清冊》中載有容妃生前曾在蘇州織造了一批織物,正是四德任職時所織造。這些織物及織物上織有的織造官姓名,旁證了容妃生活的年代。

大量史實和物證表明,容妃就是傳說中的香妃,是乾降帝四十一位後妃中唯一的一位維吾爾族女子,既不是叛亂頭目霍集占的妃子,也沒被皇太后賜死。最奇怪的一點是以所有出土的文物中以及有關她身世的記載裡,均未找到她身上曾散發出來的香味,以及有關“香妃”之說的痕跡。一個傳說中如此神秘的女子竟然是一個很平凡的宮妃,真讓人不可思議。歷史猶如一座迷宮,充滿了幻覺和玄奧。

形狀怎樣?”太監道:“香妃雖死,面色如生,全不見有慘死形狀。”乾隆聽後哀傷不已,在南城陶然亭東北角上香妃墓前豎一方石碑,上刻著“香家”兩個大字。碑的陰面,刻著一首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月明缺。鬱鬱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太后處死香妃的原因,除了太后擔心自己的兒子為香妃所害,還有人說由於香妃受乾隆帝寵愛,諸妃妒忌,向太后進獻讒言,太后聽信讒言而加害香妃。

香妃的故事在清末民初流傳頗廣,出現不少戲曲說唱、小說詩歌,繪聲繪色,淒婉動人,使不少人對香妃傳聞信以為真。1914年故宮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裝像》為題的清朝女子戎裝油畫像,於是傳說的細節更加逼真了。現在因金庸先生的小說《書劍恩仇錄》而更是人人皆知。

但有人認為野史傳說中的香妃很可能是根據容妃的身世杜撰出來的。

真實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她的本來面目又是如何的呢?從清宮檔案及墓中遺物來看,香妃的身世經歷十分清晰。她就是乾隆帝四十一位後妃中唯一的維吾爾族女子,宮中賜號為容妃。

容妃(1734~1788年),生於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帝小二十三歲。她是秉持回教的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世居葉爾羌,就是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莎車。其族為和卓,故稱和卓氏,也稱霍卓氏。“和卓”是波斯語的音譯,又譯“和加”、“火者”,加詞尾“木”成“和卓木”,是中亞、西亞和過去新疆一些地區對伊斯蘭教封建上層的稱呼,如清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的和卓波羅尼都及其弟霍集占曾被稱為“大和卓木”和“小和卓木”。容妃的父親為台吉和紮麥。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軍平定準嘴爾部阿睦爾撒納叛亂,解救了曾被囚禁的墨特的兩個兒子,波羅尼都與霍集占。不久,這兄弟二人又搞起了叛亂,圖謀反清自立,殺副都統阿敏道,占南疆,自稱巴圖爾汗。容妃之兄圖爾都,因不屈順于叛酋兄弟,全家被迫從南疆的葉爾羌遷往北疆的伊犁。乾隆二十三年,清朝大軍征討霍集占到達葉爾羌,容妃的叔叔額色尹偕同圖爾都及其堂兄瑪木特也奔赴葉爾羌,配合清軍作戰。乾隆二十四年,叛軍大敗,波羅尼都與霍集占逃往巴達克山,結果被殺。平定了大、小和卓木叛亂,之後,額色尹、瑪木特被召入京師,乾隆以額色尹等為派噶木巴爾後裔而加封為輔國公,瑪木特授紮薩克一等台吉;容妃之兄圖爾都入京後,也封為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五年正月諭軍機大臣等:在京安插回人內,額色尹系公品級,瑪木特、圖爾都和卓系劄薩克,應歸理藩院管轄;又樂工、匠藝人等共編一佐領,其佐領白和卓補綏,歸內務府管轄,嗣後續到回人,均入此佐領下。這年(1760年)正月十五日,額色尹、圖爾都、瑪木特三人都出席了同樂園正大光明殿的盛大宴會。

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日,圖爾都的妹妹進宮,最初的封號是和貴人,時年二十七歲。受封賞賜了珊瑚朝珠、銀鍍金鑲青金項圈、金累絲風、金累絲壽麵簪、銀鍍金累絲蓮花管、金累絲行龍面簪、金累絲翠桃牌、金累絲寶蓮流蘇東珠耳墜、金素手鐲,還有金十五兩、銀二百兩,另有緞、紗、皮、綿等袍褂衣物。圖爾都和卓等安置京師,著照伊等應得體銀賞給祿米,以資養贍。四月初八又將宮中女子巴朗給圖爾都為妻,並賞給巴朗許多金銀首飾和衣料袍褂。和貴人進宮後,六月十九日,福建巡撫吳士功呈獻宮中的十八株荔枝樹結了鮮果。荔枝本生在南國,居然在移植的北方結下鮮果,確實令人驚訝。這奇跡一下轟動了宮廷,宮中後妃濟濟一堂,和貴人也分享到一份鮮荔枝。宮中歷年的賞賜,和貴人均按“宮份”領取,如她每年九月十五日生辰,按例受賞白銀一百五十兩。江浙總督呈進的蜜荔枝、陝甘總督奉獻的哈密瓜,以及每年十二月下旬禦茶房按例分貨給後妃們的幹果品,計有綠葡萄乾、白棗幹、荔枝幹、白葡萄乾、藏杏、蓮子等等,和貴人都按份領取。

皇太后很喜歡和貴人,進宮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冊封她為容嬪,時年二十九歲。五月二十一日舉行了接冊禮,以兵部尚書阿裡襲為正使,禮部侍郎五吉為副使,冊封霍卓氏為容嬪,每年宮份賞銀三百兩。同年,容嬪之兄圖爾都因追論三年前攻大和卓木波羅泥都所據的喀什噶爾之功,而晉升為輔國公。這兄妹二人都很受乾隆帝寵愛,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日,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這兄妹二人均隨同前往;一行人中還有皇太后、皇后、令貴妃、慶妃,以及孝賢皇后之弟、大學士傅恒和文武官員、王公大臣等。一路上遊山玩水,觀賞了蘇、杭等江南美景;乾隆帝遵照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的習俗,賞賜給容嬪飯菜,計有奶酥油野鴨子、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燉羊肉等八十多個名目。這次南巡中,也發生了一起不愉快的事,即烏喇那拉皇后觸怒了乾隆帝。第二年皇后去世,至此乾隆帝決意不再立皇后了。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三十五歲的容嬪在皇太后的賞識下,著升為容妃。因容嬪進宮以來一直穿著回族朝服,未置滿洲朝服,所以在封妃的前夕,即六月初四,專門行文,為其專做冠服。清廷檔案載:“容嫉封妃,現無滿洲朝服、吉服,應賞給處賞給其項圈、耳墜、數珠……”這年十月初六日命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冊封容嬪霍卓氏為容妃。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三日至四月初七日,容妃隨乾隆東巡,同行的六位妃嫉遊歷了泰山風光,拜謁了曲阜孔廟,一路上容妃膳食受到了格外的賞賜,有回回悖悖、羊西爾占等五十多種。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二日提前為容妃慶四十千秋,恩賞了無量壽佛、玉如意、青玉壽星等珍寶和大量銀兩。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六日乾隆帝盛京之行,在隨行的六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了。此行遊歷了清入關前的宮殿(瀋陽故宮),拜謁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在塞外仲秋之夜,賞容妃奶子月餅。到圍場時,獵得一頭野豬、一隻孢子,乾隆帝賞眾妃野豬肉一盤,唯獨賞容妃以孢子肉。容妃生活在宮中,由一位回族廚師名叫努倪馬特的侍候;在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五齋宮乎順殿晚膳上,這位回族廚師做了兩道可口的菜,受到乾隆帝的獎賞。這年正月十五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會餐時,容妃居西邊頭桌首位。八月十三日在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宴會上,容妃仍為西邊首位。臨到十二月乾清宮大殿擺萬壽爺大宴時,她已居座東邊第一桌第二位了。

容妃在宮中深得乾隆帝寵愛,每逢賞賜後妃們哈密瓜時,一般妃嫉賞青皮瓜,只有容妃常常受賞花皮瓜,這品樣是皇帝食用的上等哈密瓜。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宮中宴會,容妃等四位妃子各為乾隆帝進一熱鍋,回族廚師努倪馬特做了“穀倫杞”、“滴非雅則”兩道名菜,還按皇帝旨意做了羊肉餡餛飩,很受稱讚,乾隆帝還賜予他一些銀兩。正月二十九日在正誼明道處進晚膳時,容妃等三位妃子又獻了熱鍋、菜肴、攢盤肉。這年四月十五日容妃得到了乾隆帝單獨賞賜,一次賞春橘十個。事隔五天,即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卒,時年五十五歲。當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裕妃園寢地宮。

所以說演義傳說中的香妃是根據容妃的身世杜撰出來的。野史所載,香妃為太后賜死,這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枯祿氏。但是,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而香妃(容妃)死於乾隆五十三年,比太后晚死十一年,怎能說太后賜死她呢!事實上,太后不僅沒賜死容妃,容妃在宮中由貴人升為嬪,晉升為妃,都是太后的主張。

民間的香妃故事中,這位絕代佳人死後葬在新疆喀什。實際上略什的“香妃墓”是容妃的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優素福·霍加的墓地,坐落在喀什市東門外,是新疆著名的大型伊斯蘭教建築群。始建於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維吾爾族人稱之為“浩罕”。容妃的曾祖是新疆白山派和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名勝詞典》中,稱這座墓祠為“阿巴和加瑪紮”,“瑪紮”即墓之意。墓祠全部用綠色琉璃磚砌成,間以部分白牆,造型穩重簡練,色彩鮮豔奪目。門上繪有美麗圖案。兩邊的牆壁上裝飾著米黃色的石膏花飾,雕刻精細。主墓室為全祠的主體,結構嚴謹,內部以四個大尖拱支持一個穹窿頂,大拱四周又以厚牆支托,而牆的四個角上又用塔樓固定,肅穆凝練,別開生面,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祠內墳慕層選環列,埋葬著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慕上皆覆以各種圖案的花布。墓祠內部刷白,更增加了靜穆的氣氛。1807年(嘉慶十二年)曾對慕祠進行了擴建和重修。這裡地勢高爽,林木參天,果園茂密,清幽宜人,為避暑勝地。真正的“香妃”墓坐落在清東陵的裕妃園寢內。在寶城東側第二排第一號墓裡,埋葬著容妃。1979年10月容妃地宮前踏垛塌陷,在清理修補時,發現地宮內積水很深,石門敞開。排水後,積水線二米五十深;地宮內由一道石門、四道石券組成,罩門券很短,門洞券也較窄。在梓券後面的金券內,一具紅漆棺木停放在寶床之上,棺側被砍開一個大洞,棺內已空空無物。在杉木紅漆棺頭,有手書的金漆行文字跡,是伊斯蘭文的古蘭經,可辨的文字是:“以真主的名義……”

棺外西側,在泥水中發現一具頭骨、一條長九十三公分的花白髮辮,上面結有紅色的頭繩。西北角的棺木下壓著一些繡花、維絲袍褂的殘片,還有幾件織成的袍料。這些織物的機頭上織有“江甯織造巨成善”、“蘇州織造臣四德”、“機匠王奇”等字樣。尤其是一條黃色八寶花淩織成的“哈達”最為引人注目,它與北京白塔寺塔腹內所出的乾隆年間的五條色彩的哈達很相似,機頭上所織的文字,也類似、“吉祥頌”。其他各色寶石、貓眼石、鑽石、珍珠等飾物零星散見,為數不多;另有幾顆牙齒和指甲。這些墓中遺物並非奇珍異寶,然而這些實物對於考證容妃的身世,卻是極為難得的資料。(一)清代帝、後妃的棺上,大多是鐫刻藏文佛經,用以超度亡靈;容妃棺木上獨書伊斯蘭文古蘭經,頗為罕見,也是死者生前信仰及民族所屬的證物。(二)墓中所出的貓眼石與髮辮,證明了死者的身份和年齡。容妃是按照清制,穿朝服結髮辮、飾有妃等級貓眼石入葬;花白髮辮與檔案所載妃年齡五十五歲相吻合。發辯通過化驗,知其血型為“O”型。(三)墓中所出的頭骨,顯示出維吾爾族女性特徵,其骨縫密合程度及牙齒磨損狀況,也證實了容妃的卒年是五十五歲。(四)墓中所出的織物上的文字,與文獻所載相對照,江甯織造巨成善正是乾隆五十多年任職的織造官;蘇州織造巨四德在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時任杭州織造,四十九年始調任蘇州任職。清宮檔案《繡杏黃緞淨八團金龍袍一件料工銀兩清冊》中載有容妃生前曾在蘇州織造了一批織物,正是四德任職時所織造。這些織物及織物上織有的織造官姓名,旁證了容妃生活的年代。

大量史實和物證表明,容妃就是傳說中的香妃,是乾降帝四十一位後妃中唯一的一位維吾爾族女子,既不是叛亂頭目霍集占的妃子,也沒被皇太后賜死。最奇怪的一點是以所有出土的文物中以及有關她身世的記載裡,均未找到她身上曾散發出來的香味,以及有關“香妃”之說的痕跡。一個傳說中如此神秘的女子竟然是一個很平凡的宮妃,真讓人不可思議。歷史猶如一座迷宮,充滿了幻覺和玄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