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猶不及,英央行官員:多工反而損害經濟成長

【Technews科技新報】許多人將多工視為一種能力, 桌上螢幕放好幾個, 一個腦袋能邊跟客戶講電話, 一邊回朋友捎來的手機短訊, 同時還能盯著另個螢幕的股市動態等。 雖然對個人或企業而言, 善用數字科技可以提高生產力, 但是研究表明, 一個人處在多工狀態, 其實是一種無自主意識的狀態, 不但讓生產效率下降, 且會讓人感到不快樂。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 研究指出現代人平均 6 分鐘就要查看一次手機, 英國央行經濟學家 Dan Nixon 撰文指出, 對螢幕的上癮症狀可能會侵蝕生產力, 大腦同時收發電子郵件與打電話,

比專注做一件事情時的智力下降 10 分, 嚴重程度等同一晚失眠, 比吸食大麻造成的衰弱程度更甚 2 倍。

而且在多工任務之後, 至少要半小時才能回復到原本的專心狀態。 Nixon 還寫到, 持續的干擾會讓一個人習慣性分心, 失去專注能力。 報導認為, 數字時代的多工紛擾, 甚至是造成全球生產力下滑的禍首之一。 2007 年就有研究發現, 多工任務與生產力之間有 U 型關係, 一開始使用 IT 工具從事多工任務會提高生產力, 但長期積累後反而降低表現, 增加錯誤機率。

IT 技術發展的確將生產模式帶入新高峰, 1990 年晚期到 2000 年初, 電子郵件、資料庫與網站的説明下生產力大增, 科技帶來的利益超過造成分心的負面影響, 但自 2000 年中期以後, 生產力停頓,

或許是因為分心的程度已到達臨界點。

但這種說法不適用於每個產業, 像是過去十年製造業與建築業勞動生產力低落, 不太可能是因為員工玩社交網站導致。 生產率低下也是勞工從成長率相對較高的產業, 重新分配到成長率較低產業的結果, 譬如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持續低下的醫療保健和教育領域, 自 2000 年以來占就業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當然經濟成長放緩有太多因素, 無論分心的大腦是否與之有關, 數位化浪潮遲早會造成損失。 Nixon 認為, 分心的勞工變得比較沒有同情心, 辦公室中每個人都透過網路自成小圈圈, 對隔壁的人視而不見, 這是嚴重的副作用, 因為與他人、客戶的人際關係是現代經濟中防禦自動化的武器。

此外, 分心也似乎讓人更不快樂, 勞工不滿意反會進一步拖累工作表現。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 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在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做公關多年, 本身對科技新聞很有感, 擅長操作科技新聞議題, 關心產業趨勢, 科技業品牌、行銷、策略佈局等, 工作之餘喜歡以書寫參與與刻劃時代。

Latest posts by 黃 嬿

未經許可,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 違者必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