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土樓中竟藏古廟,炮擊13發均未爆炸,日軍進城後嚇的趕緊下跪求饒

鹿邑縣明道宮內的老君台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 老君台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之地, 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 1938年農曆五月, 侵華日軍從鹿邑東部進軍鹿邑。 一路上僅僅並沒有碰到大的抵抗, 日軍如入無人之境, 整個部隊可謂是士氣正旺, 沿途百姓都已經逃散, 僅僅留下一些空無一人的村莊, 日軍囂張氣焰正旺, 就沿途點燃了村莊的房屋, 大火在日軍經過的幾個村莊中蔓延, 黑煙在幾裡地之外都能看見。

(圖片來自網路, 圖文無關)

正當日軍繼續前進時, 哨兵報導在前方發現一座土樓, 正是鹿邑縣城。

日軍不瞭解城裡的守備情況, 就在離城牆三華里的地方停了下來, 瞭望鹿邑縣城, 發現有兩個高大的建築。 他們當然不知道, 左邊的是縣城城牆的東南角樓奎星樓, 右邊的便是老子講學的高臺老君台。 日軍指揮官舉起軍刀, 下令先攻擊這兩個高大的目標, 梅川太郎受命發炮, 他是部隊中最有經驗的老炮兵, 他手腳麻利的調轉炮口瞄準, 第一炮就擊中了左側那個奎星樓, 就這一發炮彈就把整個奎星樓砸得粉碎。 巨響之後是日軍一陣歡呼聲, 梅川太郎又再次調轉炮口, 對準右側那個更為高大的建築, 一炮打了出去沒有聽到爆炸聲, 兩炮打了出去卻還是沒有動靜, 一連打了十二發一顆都沒有爆炸。 進軍中國以來,
梅川太郎從來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現象, 身邊的日軍個個都感到納悶。 指揮官氣急敗壞, 一腳把梅川太郎踹翻在地, 自己操控起炮筒, 對著那個高臺又發射了第十三發炮彈。 發射出去後, 大家都支愣著耳朵傾聽來自遠方的那一聲巨響。 結果又是出乎他們的意料, 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指揮官驚呆了, 整個部隊都驚呆了, 全軍都懷疑城內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部隊, 整個部隊中散發出一股緊張的氣氛。 指揮官下令全軍緩慢攻進城中, 整個部隊慢慢散開從四周包圍了這個縣城, 如臨大敵, 以極其慢的速度進入城中。 進城後日軍第一件事就是讓翻譯找來當地百姓打探那個高臺是什麼工事, 為什麼會有如此特殊的功能。
得知那是太上老君升仙台時, 整個日軍隊伍譁然, 梅川太郎更是長大了嘴巴,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觸怒了神靈就要去懺悔, 到了鹿邑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全體進城日軍, 來到老君台下匍匐在地磕頭作揖, 求老君爺饒恕, 在日軍城裡維持會和日偽縣政府期間, 日軍更是破例專門安排了一個班的兵力在老君台駐守。 這段時間裡, 日軍更是每段時間都會帶好好酒好肉去老君台參拜, 祈求武運昌盛、性命平安, 並且允許鹿邑人可以參觀可以叩拜。 但是老君爺似乎並沒有保佑這只部隊, 這只部隊日後在無大的戰績, 在面對我軍戰士的遊擊戰術時, 更是疲于應付, 節節敗退, 其指揮官更是在一場埋伏中被手榴彈炸死。 而開炮的梅川太郎則是在之後的戰鬥中被俘,
回到了日本, 1983年, 梅川太郎懷著一顆懺悔的心再次來到鹿邑。 他說:“我就是當年炮擊老君台的那個炮手, 我們的炮彈應該是打得很准的, 打在老君臺上的炮彈為什麼不響, 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還是太上老君顯靈護佑的結果, 更說明我們發動的那場戰爭是非正義的, 是赤裸裸的侵略!”他還說:“我今天之所以虔誠地跪拜中國的老祖先, 是請求中國的老祖先原諒, 請求中國人民原諒, 向中國老祖先和人民懺悔請罪!”。

(圖片來自網路, 圖文無關)

時至今日, 老君台依然屹立在鹿邑縣, 而鹿邑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幸福的生活著。 雖然包括梅川太郎在內的日本侵略者在鹿邑犯下了滔天罪行,

但鹿邑縣人民還是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懷, 把梅川太郎所立的“謝罪碑”改為了“和平碑”, 這表明了鹿邑人民對和平的熱愛和嚮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