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章太炎和吳稚暉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導火索是什麼?

章太炎與吳稚暉, 二人均在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領域中產生過巨大影響, 均為辛亥革命元老。 但二人自相交開始到章太炎辭世間, 始終互相攻訐, 其中夾雜的學術之爭和歷史恩怨是頗為複雜的。

《蘇報》案發一個逃走一個入獄

1902年12月, 蔡元培創辦愛國學社, 由蔡元培出任總理, 從日本歸來的吳稚暉、章太炎, 也陸續來此, 擔任義務教員。 作為同事, 章太炎與吳稚暉卻很少有並肩作戰的同志情誼。 兩人都天生一副稀奇個性, 一個奇崛, 一個古怪, 兩個以“罵人”著稱的“名嘴”湊到一起, 一開始就鉚足勁拌上了。

不多久, 《蘇報》案發, 會社均漸漸走向末路, 章吳兩人, 亦徹底反目。

早在1902年, 愛國學社與《蘇報》合作, 發表文章鼓吹反清革命。 其中, 尤以推介鄒容《革命軍》的文章(其中一篇為章太炎的《序〈革命軍〉》), 及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社會反響最大, 可稱振聾發聵。 對這些“大逆不道”的言論, 清廷當然不能容忍, 故嚴諭兩江總督予以拿辦。

暗中得知消息的蔡元培、章士釗等人皆從容離滬躲避。 見旁人皆遁, 章太炎自己卻獨不肯去, 並說:“革命沒有不流血的, 我被清廷查拿, 已經七次, 現在是第八次, 我志在流血, 何必逃走!”

就在章太炎被捕前一夜, 吳稚暉等人趁夜來到愛國學社, 匆匆將放在樓上的鋪蓋卷走。 當時正睡在樓上的章太炎被驚醒, 罵道:“小事擾擾!”次日一清早,

吳稚暉又來學社等人, 正撞見獨自吃粥的章太炎, 兩人互相作出鄙夷不屑之態。 緊接著, 吳匆忙躲去;不多久, 章太炎即被抓走。 鄒容在章太炎被捕那一天, 從後門逃走。 但經章太炎入獄後“馳書勸之”, 以大義相招, 隔一日, 鄒容即自行投獄。

在章鄒兩人在監獄受折磨的時候, 同在愛國學社, 且一度也被列入清廷黑名單的吳稚暉, 卻在盤算著另外一件事——遠走高飛。 約半個月後的一天早上, 躲避多日的吳稚暉, 終於悄悄登上英國太古公司的龍門號輪船, 遠走香港, 旋轉赴倫敦, 後來又移居法國。 事隔多年, 他才重回故國。

長達半個世紀的口舌之戰

大難臨頭, 保住自己, 當時並非只有吳稚暉一人有這個打算。

他的與眾不同, 在於出事和逃跑之前, 曾與清廷查案專員俞明震有過一次單獨的會見。

原來, 兩江總督加派來的候補道員、辦案專員俞明震, 正是吳稚暉好友俞大純之父。 那日, 俞大純遣人約見吳, 吳應約入門, 才知是大純之父俞明震托子之名, 相約前來。 雙方寒暄畢, 俞即取出一件公文, 中間赫然寫著上諭, 令俞明震會同上海道, 拿辦“逆犯”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鄒容等六人, “即行就地正法”。 俞明震接著示意吳稚暉早日起程, 離開上海這是非之地, 遠走國外避難。

本來這件事五人知曉, 然而, 章鄒等人被捕後, 吳稚暉在探監時, 卻將此事的前因後果, 全盤向他們道出。

1905年4月3日, 鄒容病死獄中。 1906年6月29日, 章太炎出獄, 再次流亡日本。 1907年3月,

為紀念鄒容, 章太炎在發表《鄒容傳》。 此文記述了《蘇報》案發前後經過, 責駡吳稚暉曾經依附權貴, 又尤其詳細寫了俞明震“召”見吳氏一事。 其中, 章太炎除了交代俞氏曾示意吳氏逃跑之外, 還多寫了一個細節, 即吳稚暉曾從袖內拿出鄒容的《革命軍》與章著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並向俞明震獻計策、進讒言:“為首逆者, 此二人(指章鄒兩人)也。 ”文中寫到鄒容投案, “聞餘被系, 即徒步走赴獄自首”。

此文一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法國的吳稚暉, 看到這篇文章即寫了一封回信反詰章太炎, 兩人的罵戰由此展開。 從舊賬到新賬, 從私事到公事, 從是非之爭到主義之爭, 再到人身攻擊, 雙方勢同水火。

雙方關係一直緊張到清朝滅亡, 民國建立。

直到二次革命前夕, 為了使民黨一致對外, 才由與兩人關係都甚好的章士釗出面, 邀章吳一起, 到他家赴宴。 大家心照不宣, 相互客客氣氣, 舊事則一概不再重提。 此後, 兩人偶爾見面, 有時也是說說笑笑。 然而, 這筆舊賬留在雙方內心中的陰影, 卻始終未曾完全散去。

1936年6月, 章太炎撒手西去。 單獨留在人間的吳稚暉, 一直到1943年, 還發表《上海蘇報案紀事》一文, 繼續為自己辯白。 不過十年後, 他也向人間謝幕了。 兩人間這半個世紀的恩怨, 就此結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