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索尼:我是如何被狼性文化搞沒落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狼性成了一些公司的企業文化, 更有一些CEO、老闆將狼性作為自己的口頭禪, 動輒以精神導師自認, 教導大家要學習狼的精神。

一些口號成為了這些老闆們的口頭禪:

“不要以打工思維做事, 不以公司為先的員工, 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我們就需要能加班的員工, 不能加班的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

“不要跟我提待遇, 你不為先公司付出, 有什麼資格待遇?”

被狼性毀掉的索尼帝國

儘管有很多職場雞湯在抨擊這種“瘋狂加班”的狼性文化, 但還是有很多人將狼性文化奉為聖經。 他們認為,

這種文化不僅能促進優勝劣汰還能增加組織創造性。

直到一個叫做天外伺郎的人戳破了狼性文化的肥皂泡。

天外伺郎是索尼前常務董事, 他在一次採訪中, 將索尼的江河日下歸結於“狼性文化下的績效主義”。

他認為索尼的對狼性文化下績效主義帶來了如下惡果:

戰鬥力被消解了

從1995年左右開始, 索尼公司逐漸實行績效主義, 成立專門機構, 制定非常詳細的評價標準, 並根據對每個人的評價確定報酬。

為衡量業績, 索尼必須把各種工作要素量化。 但是工作是無法簡單量化的, 為了公司為統計和計量業績, 索尼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無形之中, 索尼的戰鬥力被消解了一部分。

挑戰精神消失了

其次, 因為要考核業績,

幾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 一旦領導者要求提高目標準線, 員工就會激烈反彈。

對於那些挑戰性更高的工作, 所有人都遠遠避開。 因為相比這個月的工作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員工更關心這些工作在業績衡量系統裡面的價值。 簡單說, 員工不關心這個項目能為公司賺多少錢, 只關心自己能讓自己有多少績效工資。

團隊精神被瓦解了

索尼不僅對每個人進行考核, 還對每個業務部門進行經濟考核, 由此決定整個業務部門的報酬。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 各個部門抱團、相互拆臺, 都想方設法從公司的整體利益中為本部門多撈取好處。 邊界不明顯的工作變成了眾人踢來踢去的皮球。

被狼性磨滅掉的創造力

有人總結了一個員工在工作中的三種狀態:

第一種, 做自己能做的工作。

員工做這份工作僅僅是為了工資, 他們有一個信條——給多少錢, 幹多少活。

第二種, 做自己擅長的工作。

員工所做的工作是自己擅長做的, 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為了掙取更多的工資, 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三種, 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員工把工作當成一種快樂, 喜歡挑戰, 力求在工作上有所建樹, 工作的帶給他們的快樂遠高於工資。

狼性文化企業下的員工, 大多處於第一種和第二種狀態下, 很少有第三種狀態, 把工作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來做。

第一種員工, 你只能指望你交代下去的工作不會出岔子, 不要指望他們會提出什麼建設性建議。

第二種員工, 他能很輕易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但不要指望他們會為這個公司的遭遇低谷的時候犧牲自我利益。

第三種員工, 是特別能為企業創造核心價值的人。

人都是利己主義的, 企業對大多數員工來講, 只是謀生的手段, 不是快樂的源泉。 現實生活裡, 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 第三種員工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 從創造性這個角度來講, 雖然都在努力工作, 但工作動力也分很多種, 而且效果完全不一樣。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下, 殘酷的末位淘汰, 即效機制到底對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如果一個員工, 他可能是一位父親, 有照顧妻兒的責任, 或者是一個年輕人, 有賺錢買房的壓力, 因為怕末位淘汰,

怕業績不達標, 怕被團隊拋棄, 從而每天擔驚受怕, 工作努力, 一天干18個小時, 但效果真的會好麼?

強扭的瓜不甜, 強幹的工作也出不來效益, 停下休息, 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天外伺郎認為狼性文化讓索尼江河日下, 就是覺得“蒙眼狂奔”讓索尼沒有休息, 所以走不了更遠的道路了。

狼性文化, 遠沒有人們想的那麼美妙。

狼性文化只是看上去很美, 但為什麼還是被很多企業boss掛在嘴邊呢?這你就天真了, 你以為他真的是要狼性文化嗎?只是找個壓榨你的藉口罷了。

加班YES, 加班費NO;工作YES, 待遇N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