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為何不願意稱帝?這五點才是根本,之前說的都是假大空!

關於曾國藩為何不稱帝的話題,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

有人說他是寒門子弟, 若不是朝廷所推行的科舉以及破格提拔, 怎會有如此命運?所以從情感上來說, 出於對朝廷的感恩戴德, 他是絕不會背叛皇家的, 更不必說起兵造反, 推翻這個於他恩重如山的朝廷了。

也有人說他是一個理學信徒, 不是趙匡胤、袁世凱這類的強權政客。 他的人生榜樣是將信仰、道德放在第一位的聖賢, 而非那種眼裡只有權力和利益的豪傑。 他一向推崇“誠”, 若是起兵反叛朝廷的話, 那便是徹底背叛了過去, 是最大的不誠,

是最大的欺世盜名。

對於曾國藩這種理學家而言, 寧願死, 也不會這麼去做的。 所以要他接受勸進當皇帝, 從根本上說就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人說曾國藩出身農家, 在淳樸的鄉村裡長大, 珍惜勞動成果和生命這種農人意識, 對他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而戰爭是給人類帶來最大摧殘, 最大傷害的活動, 它可以頃刻間就摧毀千辛萬苦所獲得的成果, 毀滅人類所最為寶貴的健康和生命。

所以對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有深刻認識的曾國藩, 不忍心再挑起戰爭。

更有甚者, 說曾國藩是受道家“功成身退”思想的影響, 勝利後的他也不可能會去再舉反旗。

其實這都是假大空的理由, 我們不排除曾國藩有受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響,

但更大的原因怕是他不敢當這個皇帝。 理由如下:

一來, 曾國藩深知清廷對於洋人的欺淩, 吏治的腐敗、民生的凋敝都軟弱無能, 可是對於漢人官吏的防控卻老道的很, 辦法有的是。 當時湘軍兵力在江南數省雖然佔優勢, 可是清廷的王佳·官文卻牢牢佔據長江上游, 富明阿、馮子材分守揚州、鎮江, 曾格林沁又屯兵皖粵之間, 這擺明瞭就是對湘軍早有防備。

二來, 浙江的左宗棠, 江西的沈葆楨因為勸進不成, 早已和曾國藩離心離德, 被清廷拉攏了過去, 成了湘軍背後的兩把利劍。

三來, 當時的湘軍雖然號稱30萬, 可曾國藩能夠調動的只有10萬左右。 其中李鴻章雖是曾國藩一手扶植起來的, 可到了關鍵時刻, 難保他會像曾國荃、彭玉麟那樣對自己死心塌地,

甚至還有可能會站到清廷那邊。

四來, 湘軍當時經過長期的征戰, 早已沒了當年的朝氣, 軍內腐敗程度比起當年的綠營有過之而無不及。 靠這支名聲早已敗壞的軍隊爭天下, 天下人誰會跟從?

五來, 曾國藩即使黃袍加身,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歷史劇怕也要再度上演。 其弟曾國荃倔強狠毒, 野心勃勃, 更勝趙光義數倍, 他能夠帶頭勸進, 把黃袍加在曾國藩身上, 也會隨時將其奪走。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說不定最後得實惠的是曾國荃, 背駡名的才是曾國藩。

所以說, 曾國藩最終才沒敢聽從勸進, 去當皇帝。 同時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 他才自削兵權, 稍殺羽翼, 以釋清廷之嫌疑。 如果說當年他聽從了勸進,

真舉起“驅除滿清, 興複漢家天下”的大旗, 歷史又將會如何改寫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