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不差錢的都市女司機,到底適合啥車?

文|Dedee

圖|網路

其實, 獲獎無數的i3並不是寶馬打造的第一款電動汽車。

話說第一款能正式出街的寶馬電動汽車1602e誕生於1972年, 並在同年的慕尼克奧運會正式亮相。

單看外觀, 它和經典的2002就像一雙兄弟——幾乎一毛一樣的前臉和身段。 不過內在卻大不相同:其前引擎蓋下“藏”著一組鉛酸電池和最大輸出功率為42馬力的電動機。

不過它所用到的電池, 並不是如今的主流鋰電池, 而是和傳統內燃機的電控系統供能的12V電源為同一類型。 據說單個電芯的體積非常巨大, 然後再各種串並聯地整齊碼成電池組。

因此,

這樣的組合註定是差強人意的。 當時1602e的續航里程僅有60公里, 相當於目前一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純電續航。

不過, 當時的寶馬依舊值得咱讚歎。 因為一共就兩輛1602e, 在慕尼克奧運會雖然曇花一現的角色, 但傳遞出的理念很有前瞻性和人性化——

其一, 當時雖然還未爆發石油危機, 但中東地區已經暴亂不已, 寶馬擔心未來全球石油供應鏈可能會被切斷。 其二, 1602e作為接送長跑項目時的運動員隨行車, 使運動員不會在奔跑中吸入大量的汽車尾氣。

應該是某種使命般的延續——上個月剛剛結束的上海馬拉松, 寶馬那款獲獎無數的純電動車i3, 作為馬拉松的頭車, 吸粉無數。 據說許多跑團都“抱怨”, 頭車居然沒有汽油味和尾氣味,

身體還真有些不太習慣。

前些天, 咱終於不再只“靜態”品味寶馬i3了, 咱參加了寶馬舉辦的一場翹特別的試乘試駕活動——就是開著i3和X1 PHEV, 在江浙滬的馬路上馳騁。 這也是寶馬首次在大東區舉辦新能源車試乘試駕活動。

其實整個活動特愜意, 先開著i3在大浦東兜兜轉轉半小時, 再開著X1 PHEV去寧波轉一圈。

對於X1 PHEV, 想必各位已經非常熟悉——一款魔都已經賣斷貨的超紅新能源車, 開起來充滿了寶馬特有的樂趣, 操控和底盤調校非常棒, 又能送牌照……簡直了!

咱主要來聊聊對於i3的試駕感受。 因為只試了半小時, 咱就有一個重大發現——這車, 超級適合都市女司機。

首先, 它是後置後驅, 四輪四角轉彎半徑非常短, 只有4.93米, 比3系還要小!所以過彎啊停車啊相當順溜。

所以去公司附近的cafe買杯咖啡, 或是家附近的菜場買個菜神馬的, 超級方便。

第二, 外觀真的太彈眼落睛了。 一直覺得真正熱愛時尚, 不美毋寧死的姑娘, 其實只適合兩種車:復古老爺車或如同《第五元素》或《千星之城》裡面的設定般, 充滿未來之美。 而i3, 明顯屬於後者。 據說寶馬設計師最早設計i3時, 就將外觀定性為“只一眼, 就知道是一輛與眾不同的純電動車”。

整輛車很輕, 但很穩。 因為i3打一開始就將設計分成兩塊:碳纖維的車身模組和鋁合金的底盤模組。 因此全車只有1298kg, 比1系還要輕上300kg, 但由於所有drive模組都在底盤上, 所以重心很低, 開起來一點也不漂。

其次, i3雖然看上去小, 個人感覺內裡比1系還要寬敞。 尤其是前排座位,

寶馬設計師將排擋設計在方向盤那裡, 有點像老款GL8。 於是原本排擋的位置, 變成了半敞開式的。

這種設計有一個巨大的優點——萬一哪天我女司機症候群復發, 把車停得太靠牆或者離旁車太近, 搞得只有一邊能打開車門, 車內任何一位小夥伴, 都能極為快速地從另一邊下車, 而不會遭遇各種擠壓尷尬。

不過, 得先要適應它獨特的對開式車門, 而且開門順序也有講究——後排乘客下車必須先開前門, 而關門則必須先關後門, 不然打不開也關不上啊。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i3內裡沒什麼新車特有的異味。 碳纖維的車身、洋麻纖維+FSC認證的桉木內飾板、羊毛混紡+橄欖葉原汁鞣制的真皮座椅。 所以, 內裡無論看起來, 摸上去, 抑或聞著都很安全。

最後, 一鍵轉換駕駛模式的設置也非常簡單, 只有三種:節能、節能+ 和運動模式。 特適合咱這種一看模式調整就頭暈眼花的女紙。

對了, 好多試駕的小夥伴都對0-100km的加速衝刺極為上癮, 放膽玩了好幾次, 因為i3的感應速度超級快, 這是內燃車很難做到的。

還有一點更重要——每每開過落葉繽紛又行人稀少的路段, 後輪會帶起無數金色的銀杏落葉, 就像幾百隻黃蝴蝶在車尾跟隨搖曳, 這畫面簡直美哭。 而且, 還沒有任何嗆人的氣味。

不過, 咱查了一下如今2017款i3的售價——45.58萬起……看來, 它的確適合理念前衛又不差錢的都市女司機, 能隨時隨地美美美, 包括去附近菜場買個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