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濟南名士杜仁傑

“濟南名士多”, 這是大詩人杜甫稱頌濟南的名句。 此言不虛, 在濟南歷史上, 確實曾出現過許多名標千秋的著名人物, 杜仁傑便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

人物簡介

杜仁傑(約1201-1282年), 原名之元, 又名征, 字仲梁, 號善夫("夫"也作"甫"), 又號止軒。 濟南長清 (今屬山東濟南市)人。 元代散曲家。 《靈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 "他由金入元, 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 元初, 屢被徵召不出。 性善謔, 才學宏博。 平生與元好問相契, 有詩文相酬。 元好問曾兩次向耶律楚材推薦, 但他都"表謝不起, "沒有出仕。 其子杜元素, 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

由於子貴, 他死後得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 諡號文穆。

杜仁傑出生於詩書之家。 父杜忱志行 廉潔, 有文名, 進士及第授京兆錄事判官, 後因病歸裡。 仁傑淡於名利, 一生未仕。 一生淡泊於功名, 不求仕進, 卻把大部分歲月 流連於山水之間。 與友人 麻革、 張澄等以詩相唱和;入元, 屢征不就, 隱居長清故里, 居住在 靈岩寺內的石龜泉畔, 優遊於 靈岩、 五蓮山之中, 並謁曲阜 孔廟, 登泰山, 留有多處碑文、遊記和 墨蹟。 在殘曲[ 雙調]“ 蝶戀花”中, 他說自己“難合時務”, 把“ 榮華”、“品秩”看作“風中秉燭”、“花梢 滴露”。 他認為世人只看官祿, 不辨賢愚;只認金玉, 不識親疏。 對昏暗腐敗的政治現實, 他無力改變也不想去改變, 只好 潔身自好, 保持住自己一點節操。

因此, 金正大中, 他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入元, 屢征不就, 隱居於長清故里, 伏游於靈岩和 五峰山之間。 其子杜元素, 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 因贈翰林院承旨、資善大夫, 卒諡“文穆”。 葬長清東北王宿鋪西裡許, 墓已不存。

至元初年, 杜仁傑約六十五歲, 是步入晚年的老者了。 此時東平行台嚴氏兄弟相繼去職 家居, 杜氏靠山失據;加之 行政區劃變動, 東平散府, 新任執政者與其關係不似嚴氏 親密;另外, 長期在東平 患難與共的老友或入京為官, 或去各地任職。 約在至元二年(1265)後, 杜仁傑便離開東平, 在此後的近二十年中, 他隱跡山林, 徜徉于泰山、靈岩、長清、濟南之間。 大約在至元十九年(1282)逝於長清老家。 杜仁傑之了杜無素,

字質, 曾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 杜仁傑因此被贈為翰林承旨、資善大夫, 諡文穆。 杜氏著作有《逃空絲竹集》、《河洛遺稿》, 惜皆早佚。 現存詩作二十八首, 詞二首, 散曲六首, 尚不足 九牛一毛。

詩文資料

1、杜仁傑詩文, 今於《重輯杜善夫集》與《 全元文》所輯之外, 又新獲十篇。 杜仁傑《泰安嚴氏遷葬之碑》:《重修泰安縣誌》卷三《輿地· 古墓》雲:“嚴謹墓:在城東六十裡埠前村西。 元 縣令。 有杜仁傑撰墓碑, 翁仲猶存。 ”墓在今泰安市 岱岳區 徂徠鎮西埠前村西北之淘河南岸。 按清 楊守敬《三續寰宇訪碑錄》卷十一:“《嚴氏墓表》:杜仁傑撰, 八分書。 考為憲宗四年。 山東泰安。 ”嚴氏墓表鐫立於 元憲宗二年(1254), 碑石高4公尺, 寬1公尺, 螭首, 額篆“泰安嚴氏遷葬之碑”, 碑文為隸書。 原碑1958年冬被毀。

文存于《泰安嚴氏族譜》及《岱粹抄存續編》卷五中。 2、杜仁傑撰《創修觀音殿碑》:2001年秋, 山東 東平縣州城鎮(即元代東平府治)在重浚桂井子 古井時, 新出土一方杜仁傑《創修觀音殿碑》。 碑體除底部殘失外, 基本完好。 3、杜仁傑撰《範公墓碣》:光緒《東平州志》卷二十二《金石下》載:“《元東平路都道教提點範公墓碣銘並引》:濟南杜仁傑撰, 明真大師上清 萬壽宮掌籍熊志清 書丹並篆額。 大元國至 元九年歲次壬申三月二十九日, 崇正大師前知 上清宮事陳居衡, 和靜大師前知上清萬壽宮事李淳立石。 岱宗高茂刊。 碑在周家營。 ” 範氏名圓曦, 號玄通子, 山東甯海人。 北宗七真 郝大通弟子。 金末“挈徒走泰山”, 東平行台嚴實迎駐上清萬壽宮, 署道教都提點。
事蹟具宋子貞撰《普照真人玄通子範公墓誌銘》( 《全元文》卷八)。 今複知其墓碑出杜仁傑手, 范、杜兩人之間當有過從。 此碣舊在東平縣州城南之周營村, 民國時猶存, 後不知去向(僅見碑座), 東平文物管理部門正在委人尋覓。 4、杜仁傑撰《謁林廟題記》:今曲阜孔廟漢魏碑刻館存有《大宋重修兗州文宣王廟碑銘》, 此碑之陰有杜仁傑《謁林廟題記》一條(擬名)。

人物評價及思想

杜仁傑喜愛彈唱, 博學多才。 他詩文兼擅, 而尤以 散曲名世。 他的散曲雖傳世不多, 但頗具特色。 由於他性善諧謔, 言談風趣, 因此善謔和風趣, 便形成了其散曲的特色。 對他的詩歌作品, 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曾稱譽:“仲梁氣銳而筆健, 業專而心精, 極他日所至, 當于古人中求之。 ”(《 遺山先生集·逃空 絲竹集引》

在杜仁傑創作的詩歌中,歌詠家鄉山色泉景的詩並不多見,但卻極具特色。例如他在《題五峰山》一詩中,既 歌頌了“魯中三山”之一的五峰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同時對山巔處泠泠作響的山泉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 青崖何亭亭,險絕不可狀。 中有仙人台,曾此簇大仗。 千年跡已陳,剪滅複誰創? 泉鳴 灌木杪,人語 飛鳥上。 居人固自輕,過客誠難忘。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前後的一個暮秋季節,杜仁傑因 公幹由東平客居於濟南金線泉畔的官舍中,此時正值 淫雨連綿,秋水橫流。在留宿金線泉畔的雨日裡,詩人寫了《宿金線泉》一詩: 官舍值淫雨,客衣驚早秋。 泄雲米灌木,行潦帶清流。 蛛網翻新霽,蟬聲咽暮愁。 古今何限事,白首對滄州。 在詩中,詩人表述了自己已無心觀賞千古奇泉金線泉雨中美景的惆悵心境,浮現在他眼前的“蛛網翻新”和噪耳的“蟬聲暮愁”,勾起了自己內心的無限往事,從而產生了“白首對滄州”的歸隱念頭。

”(《 遺山先生集·逃空 絲竹集引》

在杜仁傑創作的詩歌中,歌詠家鄉山色泉景的詩並不多見,但卻極具特色。例如他在《題五峰山》一詩中,既 歌頌了“魯中三山”之一的五峰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同時對山巔處泠泠作響的山泉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 青崖何亭亭,險絕不可狀。 中有仙人台,曾此簇大仗。 千年跡已陳,剪滅複誰創? 泉鳴 灌木杪,人語 飛鳥上。 居人固自輕,過客誠難忘。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前後的一個暮秋季節,杜仁傑因 公幹由東平客居於濟南金線泉畔的官舍中,此時正值 淫雨連綿,秋水橫流。在留宿金線泉畔的雨日裡,詩人寫了《宿金線泉》一詩: 官舍值淫雨,客衣驚早秋。 泄雲米灌木,行潦帶清流。 蛛網翻新霽,蟬聲咽暮愁。 古今何限事,白首對滄州。 在詩中,詩人表述了自己已無心觀賞千古奇泉金線泉雨中美景的惆悵心境,浮現在他眼前的“蛛網翻新”和噪耳的“蟬聲暮愁”,勾起了自己內心的無限往事,從而產生了“白首對滄州”的歸隱念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