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難忘家鄉茂腔戲

劉秀霞近照

作者簡介:劉秀霞, 女, 1967年生人, 山東高密人。 1989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語系, 現就職于高密市第四中學。 高密市紅高粱文學社會員。

1967年秋, 我出生在高密西鄉今闞家鎮的李營村, 它是膠萊平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 與周圍大多數村莊一樣, 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對家鄉印象最深的, 除了村前有一條美麗的小河外, 就是村裡的茂腔劇團。

茂腔有“膠東之花”的美譽, 流行於高密、膠州、膠南等地, 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我們村唱茂腔的歷史我卻不知始自何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集體的時候,

很多村都有自己的文藝演出隊, 我們村的演出隊更是辦得紅紅火火, 尤其是唱的茂腔戲是方圓十幾裡最有名的。 每到農閒時候, 尤其是逢年過節, 都會連演幾天, 引得十裡八村的人前來觀看。

戲臺就設在村子中央一個叫廟前的地方, 平時村裡人在此開大會, 也放露天電影。 七十年代的時候村裡還不通電, 晚上唱戲就在戲臺兩邊掛上汽油燈, 照得半個村子亮堂堂的, 再後來村裡自己發電, 戲臺上用上了電燈。

每逢開演, 小小的戲臺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 要想看戲時有個好位置, 得早早去占地方, 這可比看露天電影難度還大。 看電影去晚了還可以看反面, 銀幕掛得高高的, 遠點也可以看。 聽戲可就不行了, 不僅不能看反面,

離遠了聽不清, 看不著。 孩子們為了占地方, 甚至可能打起架來。 為了奶奶和母親能有個好位置看戲, 我和姐姐常常太陽還大高高就去占地方。

男女老少有站在長板凳上的, 有站在椅子上的, 外村騎自行車來的就站在自行車上, 有些淘氣的孩子會爬到牆頭上, 樹杈上, 真是熱鬧得很。 周邊小商小販抓住商機, 賣各種零食雜耍。 糖球、瓜子、爆米花, 泥老虎、吱啦猴、小風車應有盡有。 大人小孩喜氣洋洋, 整個村莊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

俗話說,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我們村這莊戶劇團雖說不大, 但從導演, 演員, 到音樂伴奏都是全套的, 而且都是本村人。 平時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忙各的, 冬閒時就聚在一起排練。 我村茂腔歷史悠久,

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大人孩子都能哼上幾句, 不愁選不著演員, 能登臺的都是熱愛茂腔且有表演才能的人。 小時候聽母親說父親年輕時也在村裡唱過戲, 他演出時不肯讓奶奶和母親去看, 估計是害羞吧。 我從沒聽父親唱過, 不知他唱啥行當, 唱得怎麼樣。 那時小, 聽了也不往心裡去, 現在兩位老人早已下世, 更無從得知了。 有多少往事隨風而逝, 了無痕跡。

我村茂腔劇團最紅火的時候我正在上小學。 記得經常上演的劇碼有《秦香蓮》《姊妹易嫁》《小姑賢》《羅衫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本家的二嬸李桂香是劇團的臺柱子, 女主角都是由她扮演。 那時她也就三十多歲, 扮相俊美, 唱腔高亢圓潤, 大名星一般。 扮演男主角的是王桂英,

她是我初中音樂老師譚京川的夫人, 個子高高的, 裝扮起來還真有英武之氣。 第一次見她女扮男裝, 我們這些小孩子還大大地驚奇了一番, 早早跑到後臺看她們化妝。 她倆從小學唱茂腔, 長大後嫁在本村, 是劇團裡不可或缺的人。 我的鄰居哥哥劉世平是鄉村醫生, 針灸技術好, 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礎, 多才多藝, 在劇團是導演兼演員, 我至今還清晰記得他拿著厚厚的劇本給演員說戲的畫面。 他多扮演反面角色, 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羅衫記》中飾演的那個殺害徐世祖父親的壞人。

作為十幾歲的小女孩, 我最愛看劇中的小丫環, 她們多由二嬸的侄女扮演, 她大女兒也演過一次, 讓我好生羡慕, 恨不得臺上那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就是我自己。

唱老旦的是婦女主任劉文香, 論輩份我得叫她老姑。 在《小姑賢》中她扮演登雲他娘, 把刻薄惡毒的壞婆婆演的惟妙惟肖。 我的堂叔劉洪臻, 二胡拉得很好, 就在劇團擔任伴奏, 他是獸醫, 平時背著藥箱走村串戶。 他為人熱情, 性情樂觀, 風趣幽默, 大人孩子都喜歡他。 過年村裡慰問烈軍屬, 總少不了他扮相滑稽的身影, 我們一幫小孩跟在後面看。 夏日晚上他拿著二胡往家門口一坐, 很快就會聚攏一堆人。 喜歡唱的就吼兩嗓子, 小孩子則在一邊打打鬧鬧看熱鬧。

唱老生的張洪禮是我的表姨父, 戴著長長的髯口, 在臺上咿咿呀呀, 走來走去……這些人的舉止神態, 在臺上的一招一式, 至今歷歷在目。 我們村這莊戶劇團, 唱出了名堂,不光在本村演出,還經常被邀請到外村去演。

我不僅喜歡看他們演出,還喜歡看他們排練。冬天的晚上,戲班的人經常在大隊的一個幹木工活的屋子裡排練節目。屋子有一間教室那麼大,放著很多木頭和木板子,很多小孩都去看,我家離那裡不遠,幾步就到,我寫完作業也經常跑去坐在木頭上看大人們排戲,看得津津有味,腳都凍木了也捨不得走,常常呆到他們排練結束才回家。我對戲曲的喜愛大概就來自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吧。

好的戲曲不僅能讓人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同時也傳承著先人的文化基因,那些目不識丁的農人們,祖祖輩輩通過聽戲知道了很多流傳已久的故事,學會了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戲裡的故事往往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著正能量。

在那個文化生活匱乏的年代,茂腔是村裡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大包乾後我們村的戲班解散了,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忙著小家庭的經濟建設。電視也開始普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不再依賴這莊戶劇團。我也一年年長大了,離開村子在外讀書,從此再也沒有聽過村裡人唱的茂腔戲。

最近十幾年,隨著城鎮化浪潮的到來,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孩子們都去鎮駐地闞家村上幼稚園,上小學。很多家庭更是舉家搬到鎮上或城裡居住。閒置房屋越來越多,村莊漸漸沒有了生氣。村前那條小河也早已斷流,被村民們栽上了樹,時過境遷,生我養我的村子已經找不到從前的樣子了。

我的家鄉美麗不再,熱鬧不再,只有在我的記憶深處,小河依然在流淌,優美高亢的茂腔依然在耳畔迴響……

唱出了名堂,不光在本村演出,還經常被邀請到外村去演。

我不僅喜歡看他們演出,還喜歡看他們排練。冬天的晚上,戲班的人經常在大隊的一個幹木工活的屋子裡排練節目。屋子有一間教室那麼大,放著很多木頭和木板子,很多小孩都去看,我家離那裡不遠,幾步就到,我寫完作業也經常跑去坐在木頭上看大人們排戲,看得津津有味,腳都凍木了也捨不得走,常常呆到他們排練結束才回家。我對戲曲的喜愛大概就來自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吧。

好的戲曲不僅能讓人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同時也傳承著先人的文化基因,那些目不識丁的農人們,祖祖輩輩通過聽戲知道了很多流傳已久的故事,學會了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戲裡的故事往往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著正能量。

在那個文化生活匱乏的年代,茂腔是村裡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大包乾後我們村的戲班解散了,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忙著小家庭的經濟建設。電視也開始普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不再依賴這莊戶劇團。我也一年年長大了,離開村子在外讀書,從此再也沒有聽過村裡人唱的茂腔戲。

最近十幾年,隨著城鎮化浪潮的到來,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孩子們都去鎮駐地闞家村上幼稚園,上小學。很多家庭更是舉家搬到鎮上或城裡居住。閒置房屋越來越多,村莊漸漸沒有了生氣。村前那條小河也早已斷流,被村民們栽上了樹,時過境遷,生我養我的村子已經找不到從前的樣子了。

我的家鄉美麗不再,熱鬧不再,只有在我的記憶深處,小河依然在流淌,優美高亢的茂腔依然在耳畔迴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