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熊孩子”如何教育成難題

【熱點回顧】

1. 小孩子調皮搗蛋本不是新鮮事, 然而近幾年來孩子不懂事闖出的大災小禍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今年7月, 在長沙瑞都華庭社區, 2歲女童被另外兩個小孩用電梯帶到了18樓, 女童走出去後不久就發生了墜樓的悲劇。

如今, “熊孩子”早已成為了網路熱詞, 未成年的“熊孩子”犯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人們開始討論家長應該如何管教現在的孩子, 才能防止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

2. 近期發生了兩起惡性“熊孩子”事件。 其中一起, 因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 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

一氣之下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 致使其懸在半空動彈不得, 經消防大隊緊急出動後才將人安全救下。 面對警方詢問, 小孩說, “我當時在看《喜羊羊》, 外面鑽機打牆的聲音太吵, 我就用刀子把繩子割斷了。 ”

一起, 也是一個10歲大的男孩, 將一隻鐵質茶葉罐套在7個月大的表妹頭上, 結果怎麼也取不下來, 而之前家長曾嘗試取下茶葉罐時, 已經將女嬰的額頭處弄得傷痕累累。 最後民警決定用鋼鋸條, 將茶葉罐側面鋸開後再用鐵鉗將茶葉罐剪開。

【面試預測題】

現如今有很多熊孩子破壞公物、傷害他人, 談談你對熊孩子的看法?

【解析】

熊孩子對公共秩序、公共財物, 甚至他人生命安全的威脅一點不容小覷, 可以說管理好“熊孩子”成為社會新課題。

孩子是一張白紙, 兒童時代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 其間形成的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式對其一生影響深遠。 而熊孩子的出現, 就是他們的第一個老師沒有教育好, 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就是家長。 所以, 出問題的是孩子, 病根卻在大人身上。

一些家長不僅做不到言傳身教, 而且對孩子的頑劣視而不見, 甚至, 採取放任的態度, 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等, 對孩子不文明行為進行無原則庇護。

更多的家長, 是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 忽視精神培養;重視學習成績, 輕視素質教育;注重保護孩子天然個性, 卻忽視培養必要的禮義廉恥心。 結果就是, 孩子無形中養成了缺乏規則意識、唯我獨尊、不拘小節的壞毛病。

國民素質應該從娃娃抓起, 更應該從家長抓起。 一張成績單絕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維護個性也應有度, 這些都是家長需要深刻意識到的。 教育部門也應積極與社會組織聯動, 加大家庭文明理念規範的宣傳和引導。 與此同時, 當孩子的行為觸犯法律法規時, 應依法對監護人實施懲戒。

另外, 我認為有必要建立監護人培訓教育機構, 對不稱職的父母進行教育指導, 同時, 還應該建立協力廠商未成年人教育懲戒部門, 形成家校社協同教育的模式。 比如學校與家長建立教育公約, 形成協同教育。 當家長跟教師存在概念和行為不一致時, 就需要有公約裁判介入, 即公約校外輔導員,

社會中立的協力廠商以公約協同介入才能出高效精確效果。

我覺得, 如果我國未來家長教育戰略預防措施得當, 家有《家庭公約》, 校有《班級公約》, 便在家校之間架起了孩子安全成長的橋樑, 避免未成年人每天“摸石頭過河”。 公共利益要由公共道德來實現, 公共道德要由公共秩序來維護, 而公共秩序需要公共約定來保障, 只有家校協同的公約教育才會讓教育真正豐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