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017年車圈哪些事情讓你記憶猶新?

2017年還剩半個月, 但各家車企還是沒閑著, 新車一款接著一款發佈, 爭取在過年前再放幾個大招。 在展望2018之前, 貓哥先回顧一下2017, 其實, 今年車圈挺多事讓我們驚喜。

阿爾法·羅密歐, 一個曾經在中國曇花一現的傳奇品牌再次踏足國內汽車市場。 並帶來了來兩款新車, 一款是Giulia, 一款是Stelvio。 從消費市場的角度上來說, 阿爾法羅密歐入華與否對普羅大眾的影響並不大, 畢竟作為FCA集團下的品牌, 同時也有著純正義大利血統的阿爾法·羅密歐, 一些獨特的東西可能不太適合所有人, 尤其是車子的可靠性、售後的費用方面,

但義大利作為眾多跑車品牌的發源地, 而阿爾法·羅密歐相對那些義大利超跑來說價格上也不是那麼觸不可及, 這不就有了入華的理由?

在消費者至上的理念驅使下, 車企不可避免地要向消費者妥協, 每一個品牌都如此, 區別的只是多與少而已。 而阿爾法羅密歐偏偏在這股大潮之下保留了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偏執和純粹。 車牌掛個歪的, 與三系相似的尺寸, 但後排乘坐感基本沒有, 不是跑車, 卻勝似跑車。 目前已經很難找到向Giulia這樣強調駕駛, 弱化功能性的轎車了。

將某種設計走向極致, 會帶來的肯定也是一批偏執的用戶, 阿爾法·羅密歐不是BBA那樣的豪華品牌, 準確來說, 在中國市場它到底算怎樣的品牌?沒有明確的定位,

就會讓大多數消費者對其難以理解, 既愛快也愛壞的阿爾法羅密歐, 喜歡的人很喜歡, 不喜歡的自然會忽略。 選擇阿爾法羅密歐的用戶是要一輛跑車嗎?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

這樣的品牌是“走心不走量”的, 但它就是火成了“網紅”, 就憑那個歪掛的車牌, 開它上街很多人都會多看幾眼, 這種回頭率無疑觸及到了國內汽車消費某些根源上的東西, 有些東西說不明白, 就是有人好這口。 有了阿爾法·羅密歐打前站後, 貓哥到是期待, 以電動車形式復活的薩博, 中國市場又會給怎樣的表情。

突然發現, 中國品牌現在20萬以上的產品不斷增加, 這在五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從博瑞到GS8再到VV7, 這些產品都是市場認可的。

看起來中國品牌已經完成了向高端突破的初級階段。

目前消費者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品牌在向造好車的方向努力, 長城有了WEY, 吉利做領克, 蔚來這樣充滿了藝術概念的產品也即將上市。 往前推10年, 中國品牌的乘用車就是個茶几, 充滿了悲劇和慘劇。 一個東安三菱的發動機, 大家都在用, 真的好嗎?並不好, 但是沒別的用了。

領克的高端之道就挺有意思:收購全套技術, 讓有技術的團隊來開發, 利用成熟的資源搭建供應鏈, 再按照中國市場的需求優化, 開發國際水準的車。 在同品質下, 領克的中國製造更有成本優勢。

領克01問世後, 有了富豪背書, 其在豪華品質的塑造上可以與豪華品牌一較高下, 價格上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吉利這幾年的新品反過來為領克帶來了口碑, 對消費者來說, 領克是值得嘗試的, 萬一真的是“換標富豪”呢?

長城的WEY又走了另外一條路:把體驗做到極致。 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VV7, 有足夠大的後排空間, 足夠長的軸距, 特立獨行的外觀都有了。 技術檔次雖然不是很高, 但是體驗上超出同價位其他產品一大截, 靠著長城海量的用戶背書, WEY在半年時間內就完成了單車銷量破萬的壯舉。 有人黑WEY是“H6換殼”, 講真, 只要能賣出H6那樣的使用者基礎, 設計配置體驗做上去, 你換你也行。

整個2017日系與汽車有關的製造業好像都處於一個“流年不利”的情況中, 從年頭的三菱排放造假, 高田氣囊風暴;到年尾的東麗輪胎數據作假。

今年我們總是能看見日系企業的領導帶頭鞠躬, “經久耐用”的日系車, 品質已經到了一個拐點了嗎?

高田氣囊一棍子打翻了一票日系車企的船

說穿了:汽車就是一種競爭高度激烈的工業消費品。 大家都是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做遊戲, 誰也不會比誰真的有很大優勢。 在核心技術、設計結構、配置組成高度同質化的今天, 車企心裡十分清楚:不同品牌, 最大的差異化, 其實只不過是設計師的設計手法和品牌Logo背後的售賣的人設。 供應商?誰家又便宜又好就用它咯。 日本汽車製造業以往一直是垂直一體化的供應體系, 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之間非常有默契, 利益聯結很深, 但一出問題就是“整船翻”的節奏。

日系車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己的供應商

成本問題是擺在每家車企面前的頭等大事,現在很流行的“平臺化”也是車企對於成本把控的另一種手法,消費者最終看到的產品都是由車企精打細算幫大家省出來的產物。日系車以前給我們的感覺是:用80%的價格做出了100%的事情。但不斷的品質問題曝光後,讓人覺得是否日系一直是在用:60%的價格做120%的事情?這個就有些過分了。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人為了價格相近的兩款車進行爭執,在貓哥看來,這幾乎是浪費時間。就像在爭執國際米蘭和AC米蘭誰更偉大。同樣花了15萬,你買的車就是比別人好很多?日系2017年不斷的車輛召回告訴貓哥一件事,品質和錢包,確實就是天平的兩端。

本田要在2018年往國內引入電動車新品,眾泰福特/江淮大眾的新能源合資項目也已經敲定。在中國嚴苛的“雙積分”政策到來之時,外資品牌將沒有選擇的加入中國電動車偉大事業。沒有拒絕的理由。2018年,可能會是新能源車井噴的一年。

新能源車的市場越緊迫,外資車企在國內找新合作夥伴的機會就越大

有輿論表示,到2020年,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才能完成佈局。那麼自主品牌這兩年有很大機會追上來,不同于燃油車,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可以說起步期就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產業規模。當很多國家的電動車技術只能在實驗室裡演習的時候,我們早已經拉上路實戰。像比亞迪這樣的,已經開始了產品全球輸出。

不管電動車是不是最靠譜的未來,反正車企還想在中國市場賣車,就一定要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同時很多國內的新興造車企業都助推了新能源車的大潮,貓哥在讀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中國汽車要靠“新能源彎道超車”,現在才明白,在中國,只要是政策導向,那都不算個事。2017中國新能源已經很精彩,但對比2018可能只是個前奏。

現在車企確實過得不容易,對比10年前,它們在一款產品的開發上要考慮的因素可能不止翻了一倍。除了電動車是下一個市場風口外,全球不斷提高的尾氣排放標準要把燃油車逼向另一個極端。

B38可能會成為寶馬家族中最為短命的發動機

前段時間有消息曝出,寶馬正在考慮將B38 1.5T三缸技術轉讓給華晨中華,原因是三缸1.5T的表現並未達到寶馬的期待值,對品牌的駕控口碑有一定的影響。嚴苛的排放標準下,小排量渦輪增壓成為了很多車企的靈藥。但要做好一款小排量渦輪很不容易,尤其是三缸機,先天的抖動和低速時滯後的動力輸出都是較難克服的問題。

別克在小排量渦輪增壓上的投入很大

政府遠比消費者更關心油耗和排放。86/銳志沒了,牧馬人都開始2.0T了,不玩T的豐田現在渦輪玩的賊溜,BMW都開始前驅了,各種品牌爭著上新一水兒的三缸新發動機——還有什麼是不能打破的信仰?大排量自吸的快感估計以後只能期望于電動車了……啥?MX-5引進了?只賣500台?回頭是不是馬自達要賣5000台電動車抵帳啊?

大眾的MQB平臺在軸距可調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輕量化

貓哥總結:

從以上五件事可以看出,汽車不再是一個較獨立的行業,它與很多方面展開互動相互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擁有車的人越來越多時,汽車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也更近了。汽車才能給我們留下更多記憶猶新的事情。

PS:GT Sport跳票這麼多年,縮水縮成這個樣子,唉······

成本問題是擺在每家車企面前的頭等大事,現在很流行的“平臺化”也是車企對於成本把控的另一種手法,消費者最終看到的產品都是由車企精打細算幫大家省出來的產物。日系車以前給我們的感覺是:用80%的價格做出了100%的事情。但不斷的品質問題曝光後,讓人覺得是否日系一直是在用:60%的價格做120%的事情?這個就有些過分了。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人為了價格相近的兩款車進行爭執,在貓哥看來,這幾乎是浪費時間。就像在爭執國際米蘭和AC米蘭誰更偉大。同樣花了15萬,你買的車就是比別人好很多?日系2017年不斷的車輛召回告訴貓哥一件事,品質和錢包,確實就是天平的兩端。

本田要在2018年往國內引入電動車新品,眾泰福特/江淮大眾的新能源合資項目也已經敲定。在中國嚴苛的“雙積分”政策到來之時,外資品牌將沒有選擇的加入中國電動車偉大事業。沒有拒絕的理由。2018年,可能會是新能源車井噴的一年。

新能源車的市場越緊迫,外資車企在國內找新合作夥伴的機會就越大

有輿論表示,到2020年,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才能完成佈局。那麼自主品牌這兩年有很大機會追上來,不同于燃油車,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可以說起步期就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產業規模。當很多國家的電動車技術只能在實驗室裡演習的時候,我們早已經拉上路實戰。像比亞迪這樣的,已經開始了產品全球輸出。

不管電動車是不是最靠譜的未來,反正車企還想在中國市場賣車,就一定要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同時很多國內的新興造車企業都助推了新能源車的大潮,貓哥在讀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中國汽車要靠“新能源彎道超車”,現在才明白,在中國,只要是政策導向,那都不算個事。2017中國新能源已經很精彩,但對比2018可能只是個前奏。

現在車企確實過得不容易,對比10年前,它們在一款產品的開發上要考慮的因素可能不止翻了一倍。除了電動車是下一個市場風口外,全球不斷提高的尾氣排放標準要把燃油車逼向另一個極端。

B38可能會成為寶馬家族中最為短命的發動機

前段時間有消息曝出,寶馬正在考慮將B38 1.5T三缸技術轉讓給華晨中華,原因是三缸1.5T的表現並未達到寶馬的期待值,對品牌的駕控口碑有一定的影響。嚴苛的排放標準下,小排量渦輪增壓成為了很多車企的靈藥。但要做好一款小排量渦輪很不容易,尤其是三缸機,先天的抖動和低速時滯後的動力輸出都是較難克服的問題。

別克在小排量渦輪增壓上的投入很大

政府遠比消費者更關心油耗和排放。86/銳志沒了,牧馬人都開始2.0T了,不玩T的豐田現在渦輪玩的賊溜,BMW都開始前驅了,各種品牌爭著上新一水兒的三缸新發動機——還有什麼是不能打破的信仰?大排量自吸的快感估計以後只能期望于電動車了……啥?MX-5引進了?只賣500台?回頭是不是馬自達要賣5000台電動車抵帳啊?

大眾的MQB平臺在軸距可調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輕量化

貓哥總結:

從以上五件事可以看出,汽車不再是一個較獨立的行業,它與很多方面展開互動相互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擁有車的人越來越多時,汽車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也更近了。汽車才能給我們留下更多記憶猶新的事情。

PS:GT Sport跳票這麼多年,縮水縮成這個樣子,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