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玉泉山 京郊有名的風景遊覽地

玉泉由來

北京的玉泉在玉泉山上, 山因泉得名。 泉水自山間石隙噴湧, 水卷銀花, 宛如玉虹, 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說, 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相傳清乾隆帝常到此處觀景, 為驗證此泉水質, 令人汲取全國各大名泉的水樣, 和玉泉水比較。 稱量結果, 濟南珍珠泉、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蘇州虎丘泉等, 每鬥(銀制小鬥)品質都在一兩二厘以上, 唯有玉泉水, 每鬥品質僅為一兩, 水輕質優, 淳厚甘甜, 乾隆於是賜封天下第一泉, 並題字“玉泉趵突”。

玉泉山位於北京海澱區西山山麓, 頤和園西側。 山勢為西北走向,

狀如馬鞍, 縱深1300米, 東西最寬處約450米, 主峰海拔100米。 山中奇岩幽洞, 小溪潺潺, 流泉活水, 有風水寶地一說。 明、清兩代, 宮廷用水, 皆從玉泉遠來, 並成為民間用水泉源之一。 元、明以來就是京郊有名的風景遊覽地。

據說乾隆帝游江南時, 專門用車運玉泉水, 供路上飲用。 但到了濟南, 一嘗趵突泉, 認為比玉泉水還要清冽甘美, 就把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又賜給趵突泉。 並從濟南開始往南, 改用趵突泉水。

歷史發展

玉泉山地圖由於它倚山面水, 而距中都城不遠, 所以在西元十二世紀末, 就被統治者看中。 相傳金章宗曾在這裡建有玉泉山行宮、芙蓉殿。 到元明以來, 也都成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 十三世紀末, 元世祖忽必烈在這裡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間,

建有上下華嚴寺等。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原有行宮、寺廟翻修擴建。 康熙三十一年, 將原先“澄心園”改名為“靜明園”。 規模壯麗的玉泉山靜明園成為“三山五園”之一, 二名揚四方。 1860年英法侵略軍將這裡破壞, 清光緒年間, 又重新得到修復。

燕京八景

所謂“燕京八景”最早產生于金代, 是老北京的八處景觀, 又稱“燕台八景”、“燕山八景”。 說法、提法也幾經變更, 但最終的說法, 還是最好提詩、處處題字的乾隆皇帝定下了, 並留下碑文石刻作為見證, 其中的“玉泉趵突”指得就是玉泉山的泉水。 沒錯, 聽起來, 的確有點兒山寨版濟南趵突泉的感覺, 為什麼叫“玉泉趵突”呢?其實自金代以來, 這一景一直叫“玉泉垂虹”, 但乾隆皇帝有個愛好, 就是希望把天下美景統統搬到北京來,

就好像他下了江南, 覺得江南風光無限好, 就把江南水鄉的美景直接搬到北京, 修了個蘇州街, 這樣的例子很多, 可是趵突泉他搬不過來啊, 據說經過他多次實地考察, 認為玉泉山

的水是從石縫中流出的, 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 更像趵突泉, 就把名字給改成“玉泉趵突”了, 並作詩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 史筆誰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 幾曾百丈落雲空!廊池延月溶溶白, 倒壁飛花淡淡紅。 笑我亦嘗傳耳食, 不能免俗且雷同”。 天下第一泉故事說到這裡, 大家也該猜到了, 封玉泉山的泉水為天下第一泉的, 自然也是咱們的最懂享樂、最有生活情趣的乾隆爺了。 古人認為水“質貴輕”, 意思就是,

水的重量越輕越好, 乾隆皇帝就是想弄清楚到底是哪兒的水最

好, 於是收集天下名泉的泉水來與玉泉山的泉水做PK, 結果發現:濟南珍珠泉鬥重一兩二厘;揚子江金山水一兩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兩四厘;平山水重一兩六厘;涼山、白沙、虎丘、碧雲寺諸水各重一兩一厘, 玉泉山的泉水只有一兩重, 果然是最輕的。 從此, 玉泉山的水, 不但是清朝宮庭專用水, 而且還得到了乾隆御筆親題的“天下第一泉”石碑。

交通

公車從頤和園前往玉泉山路, 可乘坐469路, 自駕車西四環有“玉泉山路”出口, 西五環路可途徑玉泉山西側。

從頤和園乘330路、346路郊區車至林研所下車。

從北京站口東出發,乘坐728路下行(武夷花園-老山公交場站),到木樨地東下車,在木樨地北換乘特5路上行(北京南站南廣場-香泉環島),抵達娘娘府.約26.07公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