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終極秘密——釋迦牟尼佛如何做到“不食”(切勿模仿)

化緣, 規定弟子們不要起分別心, 窮人富人一樣, 挨次去化, 不可以專向窮人化緣, 或專向富人化。

譬如迦葉尊者, 是印度的首富出身, 但是他特別同情下層的貧苦社會, 所以他都到貧民區去化緣, 同時收些弟子也都是窮苦的人。 另外一個弟子須菩提尊者則相反, 喜歡到富貴人家乞食化緣, 佛曾把他們兩人叫來說:你們這個心不平, 不管有錢沒錢, 有地位沒地位, 化緣的時侯, 平等而去, 此心無分別, 而且人家給你多少就是多少, 這一家不夠, 再走一家。 我們現在看到出家人站在門口拿個引磬叮叮, 那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風範。

說到乞食的制度, 泰國還保存著。 泰國信佛教的家庭, 中午飯做好了, 出家人沒有來化緣以前, 鍋蓋也不敢開;出家人來了, 鍋蓋趕快打開, 用勺子在飯鍋中心挖起裝上一碗, 再把很好的菜給他裝滿。 化緣的走了, 自己才吃飯, 這是佛教所遺留的制度。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

這一段是講化緣吃午飯的事。 我們研究佛經, 會發現所謂夜裡到白天, 晝夜二六時中, 佛都在禪定中, 在如來大定中;只有中午吃了飯, 才打坐休息一下。 大概從下午一兩點到五六點鐘說法, 等到天快要黑了, 大家閉起眼睛又入定去了。

在舍衛國首都的大城, 他挨門挨戶的化緣。

化好了以後, “還至本處”, 沒有說在路上就吃起來了, 不像我們買一根香蕉, 一邊走就咬了一口, 很沒有威儀的。 佛把飯碗端回自己的講堂, “還至本處”, 在規定的地方吃飯, “飯食訖”, 飯吃完了。 “收衣缽”, 再把衣服及碗都收起來。 然後有一個動作, “洗足已”, 還打水洗腳。

所以我說這一本經是最平實的經典, 佛像普通印度人一樣, 光腳走路, 踩了泥巴還要洗腳, 非常平凡, 也非常平淡, 老老實實的就是一個人。

“敷座而坐”。 洗完了腳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鋪一鋪, 抖一抖, 弄得整整齊齊, 也沒有叫學生服侍他, 更沒有叫個傭人來打掃打掃, 都是自己做。 生活是那麼嚴謹, 那麼平淡, 而且那麼有次序。 由這一段看來, 金剛經會使人覺得學佛要設法做到佛的樣子才好,

不像其它經典那樣, 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 只能想像、膜拜。

看了金剛經, 佛原來同我們一樣的平常, 雖是太子出家, 但是他過的生活同平民一樣。 當時印度的階級森嚴, 他卻指定一個最低貧民出身的弟子優波離尊者, 執法管紀律, 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樣處理。

所以在現實的生活裡, 在最平凡中, 建立了一個非凡神聖的境界, 也就是佛的境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