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辦學的背後:造就親美人才,控制中國發展

清華大學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 因此, 有些人讚頌美國的仁義善良。 其實, 事實沒有這麼簡單。

1900年, 農曆庚子年, 北京爆發了“庚子之亂”。 當時, 幾十萬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 打殺外國人, 入京圍攻各國使館、教會大學和外國人住所。 義和團的舉動令國際震驚, 紛紛提出交涉, 但清政府應對無策。 不久, 八國聯軍攻佔了北京,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 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1860年英法聯軍。

《辛丑合約》條約第六款, 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 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 計28.97%, 德20.02%, 法15.75%, 英11.25%, 日7.73%, 美7.32%, 意 5.91%, 比1.89%, 其餘都不足1%。

為什麼美國人想用庚款辦學?義和團運動後,

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武裝的鎮壓並不能消除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反抗。 加以19世紀末期美國的排華浪潮, 曾在中國人民當中引起強烈反響。 1905年爆發了全國性的反美愛國運動, 上海等許多通商城市各階層人民紛紛抵制美貨, 使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銳減, 它在中國的市場受到沉重打擊。

如何改善在中國的形象?他們認為只有改變中國人的精神才能改變這點。 1906年, 3月6日, 美國傳教士明恩溥(A.H.Smith)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 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 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 他認為, 退還庚款的實際目的就是要“避免將來中國再次發生類似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和1905年的抵制美貨運動”,

稱:“隨著每年大批的中國學生從美國各大學畢業, 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 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國與美國在經濟上政治上聯繫在一起。 ”

明恩溥(1845—1932)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 1908年, 美國正式宣佈退還“庚子賠款”

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 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 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 ”“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 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 ”鑒於當時中國留學生去歐洲和日本的比去美國的多得多(僅1905年和1906年兩年,

中國留學日本的學生就達8000多人)。 詹姆士認為這對歐洲和日本來說, 將會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 而不利於美國在中國的長遠利益。 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7年, 羅斯福給國會諮文, 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 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于近世之境地。 援助之法, 宜招導學生來美, 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 使修業成器, 偉然成才, 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 同力合德, 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

美國總統希歐多爾·羅斯福

1908年, 5月25日, 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 7月11日, 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 將償付美國庚子賠款所得的半數,

共計1160余萬美元, 退還給中國, 作為遣送留學生赴美之用, 每年派100名學生赴美留學, 直到賠款退清為止。 為了培訓赴美留學人員, 清政府於1909年6月專設了遊美學務處負責考選學生出國留學, 並於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華留美預備校, 這所學校從開辦到1929年結束, 共計派遣留美生1279人。 早期的清華, 稱為“賠款學校”(Indemnity College), 因為清華最初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辦起來的。 清華學校的教育宗旨為“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 ”

為什麼美國不省力節事由自己出面直接辦學, 而要交由中國人來辦, 繞一個彎子?原來自1877年至1900年間, 美國曾在中國辦了許多教會學校。 但是, 當時清政府各省諮議局規定, 官立學堂的畢業生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而教會學校畢業生則沒有這個資格。 因此美國官員感到“教會學校……從未得到官僚階級的多少支持。 而它的畢業生極少可能找到官方任用的機會。 難得有一個人會獲得重要的位置。 ”因此, 美國為給庚款學生開闢仕途, 欲借此在中國社會各界施加美國的影響, 採取了背後操縱由中國官方自辦學校的形式。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從精神上、文化上控制中國的發展。

在美國政府的推動, 有時甚至乾脆是棒喝下, 對提升GDP比對辦學更為熱衷的大清政府終於半推半就地跟上了步伐。 庚款退款辦學迅速制度化, 為了保證留學生品質而設立的預備學校後來成為大名鼎鼎的清華大學;留美學生的選拔, 也居然在貪腐成風的大清國及之後民國, 成為“一小撮”廉潔高效、公平公正的仁政之一。

從此,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崛起,比肩日本。留日生與留美生在中國歷史舞臺上不斷成為主角。吊詭的是,當大多數留日生連日文都說不流利時,留美生多數能夠學貫中西,湧現了不少泰斗級的人物。當大多數留日生熱衷“主義”與“革命”,為了“主義真”而“砍頭不要緊”(無論砍別人的頭還是砍自己的頭)時,留美生則更為關注“問題”,關心文教,支持改良,他們對待“同志”或許也能做到春天般的溫暖,但對待“敵人”卻基本難以做到寒冬般的冷酷無情,“革命意志”極其薄弱。

做長線的美國與做短線的日本在中國體現了鮮明的對比:從日本進口的各種速食“主義”、“思潮”潮起潮落,而從美國“進口”的“德先生”、“賽先生”成為日後持久的理想燈塔,儘管很多時候其光芒實在太過微弱……

成為“一小撮”廉潔高效、公平公正的仁政之一。

從此,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崛起,比肩日本。留日生與留美生在中國歷史舞臺上不斷成為主角。吊詭的是,當大多數留日生連日文都說不流利時,留美生多數能夠學貫中西,湧現了不少泰斗級的人物。當大多數留日生熱衷“主義”與“革命”,為了“主義真”而“砍頭不要緊”(無論砍別人的頭還是砍自己的頭)時,留美生則更為關注“問題”,關心文教,支持改良,他們對待“同志”或許也能做到春天般的溫暖,但對待“敵人”卻基本難以做到寒冬般的冷酷無情,“革命意志”極其薄弱。

做長線的美國與做短線的日本在中國體現了鮮明的對比:從日本進口的各種速食“主義”、“思潮”潮起潮落,而從美國“進口”的“德先生”、“賽先生”成為日後持久的理想燈塔,儘管很多時候其光芒實在太過微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