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寧可揮淚斬馬謖,也要庇護此人!諸葛亮一生唯一徇私枉法只為他?

要說諸葛亮會徇私枉法, 恐怕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在人們心目中, 他永遠都是那位足智多謀、嚴於律己的千古一相。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政事無巨細咸於己”的諸葛丞相, 終於還是會有一點瑕疵, 留給後世“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的遺憾。

街亭一役, 讓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即使他起初力排眾議, 重用馬謖後, 以至於最後的大潰敗, 也未使得他動了惻隱之心, 最後不光要處斬馬謖, 更要自貶官職, 彰顯法紀。 其實, 早先我們就知道, 馬謖的兄長馬良與諸葛亮稱兄道弟, 早已經是生死兄弟。 馬謖臨死之前給諸葛亮的書信中寫道:“明公視謖猶子,

謖視明公猶父, 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 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 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從這封信中, 我們可以讀出諸葛亮與馬謖之交情遠非一般人可比, 終於使他違背劉備的遺旨, 武斷的選擇重用馬謖必然也有此種因素在內。 就算馬謖死後, 諸葛亮親自祭奠, 十萬將士痛哭流涕, 為之哀嚎。 馬謖妻子後人, 諸葛亮厚待如以往。 由此種種, 馬諸之情便覺油然而生, 已不是一般的朋友之情。

要說揮淚斬馬謖應該算是諸葛亮最容易徇私枉法的事情, 但是即使這樣艱難的抉擇也不至於諸葛亮循半點私情。 可是, 在蜀漢陣營中一位名不見經傳、可謂是寸功未立的“顯赫”之人因喝酒鬧事, 在軍中挑釁大將,

反而是諸葛亮輕易的放了他, 而且一切官位爵祿依舊如故, 沒有半點損失。 那麼, 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竟使得諸葛亮甘願徇私枉法, 丟掉自己一世英名為其開脫罪責呢?此人正是官至車騎將軍、都鄉侯的劉琰。

劉琰其人, 前文已經詳細介紹, 此處不再累贅。 但他確實有賢名, 而且還是劉備在豫州起家時的原班人馬, 按照這樣的道理來說, 他一生跟隨劉備應有近三十年, 算是蜀漢的肱骨重臣。 可是在跟隨劉備四處拼殺的這麼多年中, 這位劉琰僅僅是以賓客的身份擔當幕僚, 並沒有一點值得讚揚的建議或者可以讓人信服的功勳。 所以, 在劉備平定益州後, 劉琰因與劉備同宗的關係勉強混了個固陵太守。

劉禪繼位後,

劉備起家的人馬早已所剩無幾, 當權的諸葛亮也僅僅是半路遇到的軍師, 至於關羽、張飛等人早已隨劉備入了黃泉道鬼門關。 仍舊活著的劉琰以其漢室宗親的身份, 加上是劉備的舊仕, 終於混了個衛尉中軍師後將軍, 後來做了車騎將軍, 成為蜀漢的三把手。 當然, 這位三把手並不管事, 只顧每日驕奢淫逸, 泡妞消遣。 終於, 因為閑的過分, 招致群臣的憤恨, 諸葛亮因怕他在朝中惹事, 於是在北伐之時便將他帶在身邊。

可誰知這位顯貴之臣讓諸葛亮頗不省心。 剛到軍中, 他便喝酒鬧事, 與大將魏延鬧不和。 無奈, 諸葛亮只有公開責備他, 劉琰非常感激諸葛亮不法辦他, 回信感激, 言辭頗為慷慨。 諸葛亮以為劉琰這回要痛改前非,

重新做人了。 於是將他遣送成都, 依舊擔任車騎將軍。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這句名言是有幾分道理的, 回到成都後的劉琰早就將對諸葛亮的承諾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最終終於因為得罪了後主, 本來罪不至死的他終於被滿朝官員以“莫須有”的罪名處以極刑。 更為巧合的是, 僅僅幾個月後, 身在五丈原的諸葛亮終於積勞成疾, 憂鬱而死。

本來劉琰作為漢室宗親, 又是劉備親信之人, 加之身居高位。 醉酒之後與魏延鬧不和, 諸葛亮頂著徇私枉法的駡名為其開脫, 不加任何責罰, 他就應該痛定思痛, 夾著尾巴做人。 可是有些人高出站久了就不勝寒了, 一向高調慣了也難以放下架子了。 雖然有諸葛亮的護佑, 為了他徇私枉法,

可是終於引起滿朝憤慨, 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至於諸葛亮, 或許本來就沒有徇私枉法的命, 一生之中的惟一一次徇私枉法非但沒有瞧對人, 也成為他繼馬謖之後的又一次錯識英傑。 當然, 劉琰的特殊身份, 或許還是有些官場“潛規則”的, 諸葛亮也要遵循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