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牽手寶馬集團,環球車享的平臺打法初現端倪|愛分析調研

環球車享旗下共用汽車品牌EVCARD目前已進駐40個城市, 根據不同城市定位實行差異化進駐策略, 如此快的攻城掠地, 是出於公司策略和政策影響等方面考量;車隊規模近1.9萬輛, 居行業首位, 未來發展戰略會通過平臺化變輕。

指導 | 凱文 張揚

調研 | 超超

撰寫 | 超超

滴滴日前宣佈將投資超10億元發展共用汽車業務, 這是行業提速的一劑猛料。

放眼國內的共用汽車市場, 從上海起家的環球車享是目前國內車隊規模最大的共用汽車運營商, 由上汽集團旗下e享天開, 與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旗下EVCARD, 在2016年5月資產重組,

在全國推廣共用汽車品牌——EVCARD。

環球車享首席市場官黃春華表示, 2018年資本將大規模進場, 共用汽車行業的競爭也將隨之加劇。

進駐40個城市, 不同級別城市差異化進駐策略

EVCARD目前已開通40個城市, 是共用汽車行業開通城市最多的運營商。

在選擇進駐城市時, 環球車享綜合考慮經濟體量、居民需求、城市面積、人口規模、出行習慣、消費能力以及當地政策等因素。 具體到執行層面, 不同的城市定位打法也不一樣。 按照城市級別, 主要分為三類:一線城市、省會重點城市和重點地市、旅遊城市。

一線城市主要通過解決交通擁堵, 輔助公共交通體系等角度切入, 借此跟政府溝通, 展開佈局;省會重點城市則是幫當地發展新能源汽車,

通過與當地主機廠合作, 以運營為導向切入;旅遊城市的核心是主打旅遊牌, 通過與當地政府發展旅遊經濟, 切入共用汽車領域。

愛分析認為, EVCARD如此快的進行城市佈局, 一方面是公司的策略導向, 通過不斷地攻城掠地擴大覆蓋度;另一方面, 則是出於政策的考量, 由於車牌、停車位等場站資源的限制, 在某些城市提升車隊規模的空間有限, 需要不斷地開拓新城市來保持發展的態勢。

車隊規模行業第一

環球車享當前運營車輛全部通過主機廠進行集采, 相比融資租賃形式, 拿車成本更低。 但是, 新能源車在車的性能每年都會有較大升級革新的情況下, 通過租賃形式每年定期更新車輛, 對運營端來講, 是更好的一種選擇。

雖然上汽集團作為大股東, 但環球車享的運營車輛中, 只有1/3來自上汽集團, 其餘車型則由奇瑞、北汽、海馬、江淮、寶馬等提供。 車源的多樣化一方面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提供多種車型降低車輛損耗的風險。

黃春華表示, 目前環球車享線下運營車輛近1.9萬, 車隊規模排行業第一, 其中1/3投放在上海, 這也是目前國內共用汽車行業在單城投放數量最多的運營商。 放到整個租車行業來看, 近2萬的車隊規模, 在2C領域僅次於神州租車和一嗨租車。

環球車享先自營做重, 再平臺化做輕

而環球車享的戰略是先通過自營做重, 再平臺化做輕。

做重是指前期在所有目標城市通過搶佔關鍵資源先行佈局,

包括車牌、停車場和充電樁等資源, 通過自營車輛優化運營模式, 待整套架構體系穩定後, 即可轉向平臺化。

環球車享先自營再平臺的路徑打法, 一方面可以通過自營去標準化整套運營規範體系, 方便後續指導平臺上後進玩家去拓展業務;另一方面, 通過前期自身積累的場站類資源, 在其自身運營效率提升後, 將其共用給合作夥伴後也將幫助他們更快的成長。

12月1日, EVCARD與寶馬集團合作, 寶馬集團在中國共用汽車品牌REACH NOW將在EVCARD平臺上運營(REACH NOW POWERED BY EVCARD), 首批投入100輛寶馬i3落地成都, 這正是EVCARD平臺化戰略的嘗試。

近日, 愛分析對環球車享CMO黃春華進行了調研訪談, 現摘選部分精彩內容分享如下:

明年行業競爭加劇

愛分析:怎麼看明年的共用汽車行業?

黃春華:2014-2016年初, 是滴滴、Uber等做網約車的時代;2016-2017年, 無疑是共用單車的時代, 但現在小藍單車結束了, 小鳴單車基本也結束了, 慢慢集合在ofo和摩拜兩大寡頭。 ofo最近又融了10億美金, 可能很多人覺得有10億美金好羡慕, 但要看時間資料, 這次融資離上次很短, 所以它燒得很快。

對資本來講, 它們一定要找一個風口。 我們預判從2018年開始, 共用汽車行業會進行殘酷的競爭跟碾壓, 強者愈強。 那些做不到規範化、規模化, 技術沒什麼領先, 運營模式也沒有創新的運營商, 基本上慢慢都會淘汰, 趨於幾家大的。

愛分析:小公司都會被淘汰?

黃春華:是的, 絕大多數會消失。 不過, 區域性的、有獨特地方資源支撐的會存活下來。

比如, 某公司是交通大學旗下的, 實行園區化的管理,每個園區前後門都布兩個網點,進行捆綁式的運營,所有的校園裡面的消費卡都可以來刷分時租賃。由於這種卡是實名制,做一些廣告優惠,甚至有些補貼,這時企業會活得很滋潤。

愛分析:怎麼看平臺加盟模式?

黃春華:現在的平臺即所謂協力廠商、第四方等運營平臺,首先,技術方面並不是很完善或領先,規範化也做不到;第二,現在這個行業相當於春秋時代,還沒有到戰國時代,這麼多諸侯,大大小小,各懷心思,憑什麼聽平臺的。

環球車享是先自己做,再做平臺,走的是由重到輕的路。我前期就是要搶佔資源,要佈局,要往前沖,自己主導可能更快,後期等架構體系都搭好了,那就可以跟你談了,很多地區地方租賃公司稍微大一點的,可以掛在EVCARD上面,這樣我們資產就會變輕,這是環球車享未來的大平臺打法。

12月1日,我們在成都時尚地標太古裡作為與寶馬集團共用出行的聯合發佈,即“REACH NOW POWERED BY EVCARD”,接下來首批100輛寶馬高端電動汽車i3將在EVCARD平臺運營,這只是剛剛開始。

愛分析:所以滴滴未來會扮演什麼類型的角色?

黃春華:滴滴原來一直做的是輕資產平臺,它現在在上海做分分租,由輕變重,這是滴滴團隊要考慮的。在我們行業,重資產重行銷是目前的一個門檻,但它是有可能被領先的技術跟創新的模式結合起來超越的。

現在講滴滴能不能成功,我不好做判斷,畢竟滴滴只是在上海小試牛刀。當時滴滴跟快的剛起來的時候,也未必覺得這兩家公司就成了。

百度搶先入局共用汽車,自動駕駛利好行業發展

愛分析:怎麼看百度佈局分時租賃?

黃春華:百度在尋找主機廠來測試它的無人技術端,這是分時租賃廠商可以做的。

資本+技術當然可以給很多人無限想像空間,但是我一直講這樣一句話,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自身是不是能夠接得住,這是對每家分時租賃公司來講都要面對的。所以現在算今年最後一段時間的苦練內功,還是要把基礎夯實,總結運營中積累的經驗等一系列成果。

跟百度合作是好事,最起碼讓大家看到了互聯網公司開始重視分時租賃。

愛分析:怎麼看無人駕駛對分時租賃的影響?

黃春華:無人駕駛到來的那天,計程車就沒了,對我們是最好的,因為我們手頭有這麼多的車輛資源,就可以很好地運轉起來。

我們內部經常在探討,不是很多人都喜歡駕馭的樂趣,很多人還是喜歡享受的,特別是在中國,他喜歡的是到目的地過程中的被服務,而不是駕馭的樂趣。

愛分析:所以會影響大家買車?

黃春華:不會的,現在整個中國2億多輛車,即便到2020年分時租賃做到30萬輛車,在2億的車輛保有量裡面佔據比例很小。

即便環球車享有100萬輛車,整個行業做到300萬輛車,又怎麼樣,300萬跟2億比還是很小的,但是因為分時租賃能夠讓主機廠更好的接觸使用者,潛在用戶,人人有一輛車,這是大家都嚮往的地方。

愛分析:現在整車智慧化能做到什麼程度?

黃春華:第一,用APP開關車門,可以更具體的計費;第二,人臉識別,從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上做的更好;第三,車內部溫度和異味等的監測;第四,車輛速度的限制,防止超車危險。對這些技術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模式需要不斷創新,一切基於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創造價值。

從需求導向選擇城市

愛分析:環球車享如何考慮城市佈局?

黃春華:我們佈局的城市一定是從一線城市跟中心城市開始,但像北京我們進不去,因為大的運營牌照限制和資質限制達不到,深圳那邊比較混亂,我們也暫時沒進,但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但是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重慶、武漢這些城市我們都進去了,然後再往下包括一些省會城市,比如像合肥、南昌、福州、昆明等,再往下就是一些重點城市,蘇州、嘉興、寧波等,然後再往下就是旅遊城市,黃山、青島、麗水、常州等。

愛分析:不同城市的打法有哪些差異?

黃春華:具體打法方面,說實話,上海有上海的海派打方,江蘇有蘇派打法,浙江有浙派打法,安徽有徽派打法,因為總經理個人風格不一樣,但是在大的運營體系和管理標準方面是一致的,另外還要根據當地實際市場情況因地制宜的去做調整。

舉個例子,比如說成都,首先要和當地的主管部門,比如說經信委取得聯繫,一方面看當地有沒有新能源汽車方面運營補貼政策,然後通過經信委牽頭,看哪邊的區縣願意幫我們落地,獲得前期扶持,比如說公共配套的一些網點,讓我們運轉起來。之後再跟政府進一步溝通,看當地有什麼好的夥伴,一起緊密合作。所以政府資源、當地的夥伴管道資源、社會資源,還有一些企業資源,用起來就玩得很快。

比如說在浙江麗水,我們跟當地的旅遊系統交流,他們會覺得這是很好的東西。因為他們是國資平臺,有一個旗下的公司跟我們成立合資公司,然後一起來推動這件事情,就把這種高鐵經濟+美麗鄉村+靈活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結合起來,一起做了。

歷史的經驗有了之後,我們把它做成方案再跟黃山的政府領導去談,跟黃山的媒體公眾去談,這種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就會更快

愛分析:怎麼看從農村或縣城切入的玩家?

黃春華:我們投的一線大城市、省會城市、旅遊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集聚人流量的地方,需求旺盛。農村城市或小縣城在春節回家的時候,你會發現縣城車堵的到處都是,可能比北京還堵,但平時沒有這麼堵。

中國有一句話,叫得小鎮青年得天下,但這個小鎮青年一定要在剛才我講的那些城市,而不是真的在縣城。有旅遊屬性或者類似雄安等城市的定位,或者它是一個大的工業園區的除外。

一般情況下,我在農村,稍微有點錢,買輛小POLO,蠻有面子的,自己的車也很乾淨。第一,中國人的傳統,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大家一定還是把一輛車作為固定資產跟身份的體現;第二,車本身也比較便宜,又不限牌;第三,我自己開這輛車出發到單位上班再回來,價格跟分時租賃比,可能更便宜。

愛分析:所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在共用汽車行業會走不通?

黃春華:它只看到了運營上的低成本,但是沒有看到怎麼樣去拔高收入。

愛分析:子公司的人員結構是怎樣的?

黃春華:子公司一般是二三十人,大點的能到七八十人。人員結構上,有總經理或者分管副總,市場行銷部(主要做會員發展、傳播、還做一些管道合作),運營管理部(主要負責車輛網點運營和風控),業務拓展部(拓展網點及政府關係)以及財務行政人事等。

負責線下運維的都是外包的,剛開始每人負責10輛車,穩定後在14-16輛車。

愛分析:有選擇和其他平臺合作輔助運營?

黃春華:環球不缺idea,或者說我們這個行業不缺,但是要考慮落地的問題。如果跟其他公司合作,要考慮兩個系統平臺的相容,還有利益等方面的訴求。

目前在小步快跑的時候,我還不如自己先做,所有的佈局不一定會浪費。唯一現在我們還要關注的,就是我的技術和產品一定要不斷領先,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減少線下人員的投入。

比如說我們也有紅包車,一定要發動人民戰爭,通過用戶來幫你解決問題。

愛分析:行業現在存在哪些風險?

黃春華:第一,主機廠提供的車輛是不是穩定,有時候車輛還是有一些使用方面的缺陷,甚至會有些隱患;

第二,用戶自身的誠信度跟安全意識。所謂誠信度,比如說我們倆是好朋友,我是會員,今天我把車給你非會員用了,如果你有駕照,出現事故的話當然追責,但如果你沒有駕照,就更加不允許;

第三,在實際運營當中,小磕小碰這種事情蠻多的。我們現在通過2000元以下,每個訂單有1-3元不計免賠來解決掉,但還是加重了我們的運營成本,影響車輛的上線率;

第四,由於分時租賃是無人值守,有些時候客戶租的車,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或者違法行為涉及到車本身,我們也會受到干擾跟牽連,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第五,地方政策的改變,原先有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突然又沒有了,增加我們的負擔。還有地方保護政策,比如就給你500輛車的額度,影響發展。

愛分析:對共用汽車的未來發展,你個人怎麼看?

黃春華:創新+突破,圍繞用戶為中心創造價值。KEEP WALKING。

實行園區化的管理,每個園區前後門都布兩個網點,進行捆綁式的運營,所有的校園裡面的消費卡都可以來刷分時租賃。由於這種卡是實名制,做一些廣告優惠,甚至有些補貼,這時企業會活得很滋潤。

愛分析:怎麼看平臺加盟模式?

黃春華:現在的平臺即所謂協力廠商、第四方等運營平臺,首先,技術方面並不是很完善或領先,規範化也做不到;第二,現在這個行業相當於春秋時代,還沒有到戰國時代,這麼多諸侯,大大小小,各懷心思,憑什麼聽平臺的。

環球車享是先自己做,再做平臺,走的是由重到輕的路。我前期就是要搶佔資源,要佈局,要往前沖,自己主導可能更快,後期等架構體系都搭好了,那就可以跟你談了,很多地區地方租賃公司稍微大一點的,可以掛在EVCARD上面,這樣我們資產就會變輕,這是環球車享未來的大平臺打法。

12月1日,我們在成都時尚地標太古裡作為與寶馬集團共用出行的聯合發佈,即“REACH NOW POWERED BY EVCARD”,接下來首批100輛寶馬高端電動汽車i3將在EVCARD平臺運營,這只是剛剛開始。

愛分析:所以滴滴未來會扮演什麼類型的角色?

黃春華:滴滴原來一直做的是輕資產平臺,它現在在上海做分分租,由輕變重,這是滴滴團隊要考慮的。在我們行業,重資產重行銷是目前的一個門檻,但它是有可能被領先的技術跟創新的模式結合起來超越的。

現在講滴滴能不能成功,我不好做判斷,畢竟滴滴只是在上海小試牛刀。當時滴滴跟快的剛起來的時候,也未必覺得這兩家公司就成了。

百度搶先入局共用汽車,自動駕駛利好行業發展

愛分析:怎麼看百度佈局分時租賃?

黃春華:百度在尋找主機廠來測試它的無人技術端,這是分時租賃廠商可以做的。

資本+技術當然可以給很多人無限想像空間,但是我一直講這樣一句話,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自身是不是能夠接得住,這是對每家分時租賃公司來講都要面對的。所以現在算今年最後一段時間的苦練內功,還是要把基礎夯實,總結運營中積累的經驗等一系列成果。

跟百度合作是好事,最起碼讓大家看到了互聯網公司開始重視分時租賃。

愛分析:怎麼看無人駕駛對分時租賃的影響?

黃春華:無人駕駛到來的那天,計程車就沒了,對我們是最好的,因為我們手頭有這麼多的車輛資源,就可以很好地運轉起來。

我們內部經常在探討,不是很多人都喜歡駕馭的樂趣,很多人還是喜歡享受的,特別是在中國,他喜歡的是到目的地過程中的被服務,而不是駕馭的樂趣。

愛分析:所以會影響大家買車?

黃春華:不會的,現在整個中國2億多輛車,即便到2020年分時租賃做到30萬輛車,在2億的車輛保有量裡面佔據比例很小。

即便環球車享有100萬輛車,整個行業做到300萬輛車,又怎麼樣,300萬跟2億比還是很小的,但是因為分時租賃能夠讓主機廠更好的接觸使用者,潛在用戶,人人有一輛車,這是大家都嚮往的地方。

愛分析:現在整車智慧化能做到什麼程度?

黃春華:第一,用APP開關車門,可以更具體的計費;第二,人臉識別,從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上做的更好;第三,車內部溫度和異味等的監測;第四,車輛速度的限制,防止超車危險。對這些技術都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我一直覺得模式需要不斷創新,一切基於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創造價值。

從需求導向選擇城市

愛分析:環球車享如何考慮城市佈局?

黃春華:我們佈局的城市一定是從一線城市跟中心城市開始,但像北京我們進不去,因為大的運營牌照限制和資質限制達不到,深圳那邊比較混亂,我們也暫時沒進,但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但是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重慶、武漢這些城市我們都進去了,然後再往下包括一些省會城市,比如像合肥、南昌、福州、昆明等,再往下就是一些重點城市,蘇州、嘉興、寧波等,然後再往下就是旅遊城市,黃山、青島、麗水、常州等。

愛分析:不同城市的打法有哪些差異?

黃春華:具體打法方面,說實話,上海有上海的海派打方,江蘇有蘇派打法,浙江有浙派打法,安徽有徽派打法,因為總經理個人風格不一樣,但是在大的運營體系和管理標準方面是一致的,另外還要根據當地實際市場情況因地制宜的去做調整。

舉個例子,比如說成都,首先要和當地的主管部門,比如說經信委取得聯繫,一方面看當地有沒有新能源汽車方面運營補貼政策,然後通過經信委牽頭,看哪邊的區縣願意幫我們落地,獲得前期扶持,比如說公共配套的一些網點,讓我們運轉起來。之後再跟政府進一步溝通,看當地有什麼好的夥伴,一起緊密合作。所以政府資源、當地的夥伴管道資源、社會資源,還有一些企業資源,用起來就玩得很快。

比如說在浙江麗水,我們跟當地的旅遊系統交流,他們會覺得這是很好的東西。因為他們是國資平臺,有一個旗下的公司跟我們成立合資公司,然後一起來推動這件事情,就把這種高鐵經濟+美麗鄉村+靈活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結合起來,一起做了。

歷史的經驗有了之後,我們把它做成方案再跟黃山的政府領導去談,跟黃山的媒體公眾去談,這種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就會更快

愛分析:怎麼看從農村或縣城切入的玩家?

黃春華:我們投的一線大城市、省會城市、旅遊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集聚人流量的地方,需求旺盛。農村城市或小縣城在春節回家的時候,你會發現縣城車堵的到處都是,可能比北京還堵,但平時沒有這麼堵。

中國有一句話,叫得小鎮青年得天下,但這個小鎮青年一定要在剛才我講的那些城市,而不是真的在縣城。有旅遊屬性或者類似雄安等城市的定位,或者它是一個大的工業園區的除外。

一般情況下,我在農村,稍微有點錢,買輛小POLO,蠻有面子的,自己的車也很乾淨。第一,中國人的傳統,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大家一定還是把一輛車作為固定資產跟身份的體現;第二,車本身也比較便宜,又不限牌;第三,我自己開這輛車出發到單位上班再回來,價格跟分時租賃比,可能更便宜。

愛分析:所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在共用汽車行業會走不通?

黃春華:它只看到了運營上的低成本,但是沒有看到怎麼樣去拔高收入。

愛分析:子公司的人員結構是怎樣的?

黃春華:子公司一般是二三十人,大點的能到七八十人。人員結構上,有總經理或者分管副總,市場行銷部(主要做會員發展、傳播、還做一些管道合作),運營管理部(主要負責車輛網點運營和風控),業務拓展部(拓展網點及政府關係)以及財務行政人事等。

負責線下運維的都是外包的,剛開始每人負責10輛車,穩定後在14-16輛車。

愛分析:有選擇和其他平臺合作輔助運營?

黃春華:環球不缺idea,或者說我們這個行業不缺,但是要考慮落地的問題。如果跟其他公司合作,要考慮兩個系統平臺的相容,還有利益等方面的訴求。

目前在小步快跑的時候,我還不如自己先做,所有的佈局不一定會浪費。唯一現在我們還要關注的,就是我的技術和產品一定要不斷領先,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減少線下人員的投入。

比如說我們也有紅包車,一定要發動人民戰爭,通過用戶來幫你解決問題。

愛分析:行業現在存在哪些風險?

黃春華:第一,主機廠提供的車輛是不是穩定,有時候車輛還是有一些使用方面的缺陷,甚至會有些隱患;

第二,用戶自身的誠信度跟安全意識。所謂誠信度,比如說我們倆是好朋友,我是會員,今天我把車給你非會員用了,如果你有駕照,出現事故的話當然追責,但如果你沒有駕照,就更加不允許;

第三,在實際運營當中,小磕小碰這種事情蠻多的。我們現在通過2000元以下,每個訂單有1-3元不計免賠來解決掉,但還是加重了我們的運營成本,影響車輛的上線率;

第四,由於分時租賃是無人值守,有些時候客戶租的車,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或者違法行為涉及到車本身,我們也會受到干擾跟牽連,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第五,地方政策的改變,原先有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突然又沒有了,增加我們的負擔。還有地方保護政策,比如就給你500輛車的額度,影響發展。

愛分析:對共用汽車的未來發展,你個人怎麼看?

黃春華:創新+突破,圍繞用戶為中心創造價值。KEEP WALK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