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分享丨成都公廁改造升級:已有729座環衛公廁24小時開放

你知道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

一年約2500次,

人的一生約有3年時間在廁所裡度過。

如廁就如同呼吸一樣,

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改善人民的生活就要從細節做起。

今年以來, 一場“廁所革命”在成都掀起, 以公廁新建、提檔升級為重點, 對全市環衛公廁進行改造升級。

目前, 成都已有729座環衛公廁24小時向公眾開放, 開放率達45%。 到2020年全市將新建環衛公廁800座、改造環衛公廁1500座, 讓每一位市民如廁更方便。

既人性化又有科技感蓉城公廁獲外地遊客點贊

在武侯祠大街高升橋小遊園公廁,

這座人氣很高的“高科技公廁”, 亮點不少:屋頂採用局部鏤空玻璃封頂工藝, 充分利用了自然光, 寬敞明亮;

為節約用水, 由傳統的手動沖水改造為感應沖水;增設了母嬰室、兒童坐便器、便民廁位求助呼叫器等設施設備;環衛工人休息室配備了微波爐、空調、沙發茶几、淋浴房等, 供周邊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使用。

同時, 紅外線監控預潔系統與武侯區的城市管理資訊平臺連接, 組成雲平臺, “這樣可以即時監督公廁保潔和環衛公司管理情況。 ”武侯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值得一提的是, 廁所正門中央有一塊蹲位元顯示幕, 有人顯示紅色, 無人顯示綠色, 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如廁。 “哇, 這麼整潔時尚!”南京遊客趙黎走進公廁後大吃一驚,

連稱此次成都之行顛覆了他以往對公廁的印象。

紅色屋頂, 鳥語花香。 位於成都市廣福橋橫街的公廁像極了一個精巧的亭子。 “這是一座整體裝配式公廁。 ”成都市城管委環衛處處長溫旭東說, 公廁採用鋼架結構, 外立面使用新型環保材料, 搭建只要3天, 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

最關鍵的是, 這座公廁按照2∶3的男女比例蹲位設計。 過去成都公廁蹲位比例多為1∶1, 如今提高女性蹲位比例, 不僅較好地滿足了女性公共場所如廁需求, 也是城市管理人性化與精細化的體現。 68歲的李奶奶家住附近, “以前上廁所經常排隊, 現在不用了。 ”

今年這種裝配式公廁僅在武侯區就將建成42座。 未來在成都, 將湧現出更多的裝配式公廁,

在便民服務上挑起大樑。

加大密度規劃佈局推進公廁智慧化管理

成都的“廁所革命”還體現在密度上。 為破解公廁數量不足、分佈不均的難題, 成都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穩步推進、三年大見成效、四年全面完成的目標計畫, 全面加密公廁數量, 合理規劃佈局。

資料顯示, 自2015年以來, 成都已新建公廁500餘座, 改建600餘座。

按照《城市公廁管理辦法》及《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規定, 成都在規劃上做足“文章”——編制完善城鄉廁所規劃並落實公廁控規, 依法查處改變公廁用地屬性、變更公廁點位元以及“規而不建、規後亂建”等違法違規行為。

目前, 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已完成公廁布點規劃, 並落實控規, 規劃平均設置密度約為4.7座/平方公里;天府新區、龍泉驛、青白江、新都、雙流、都江堰、彭州、邛崍、金堂、新津、大邑11個縣(市、區)相繼完成專項規劃編制。

“我們對公廁開放時間、設施配置、作業流程、品質要求等都有明確規範。 ”溫旭東說, 今年每座公廁增設2到3個導向標誌牌(含夜間燈箱標誌牌), 方便群眾尋找。 此外, 成都212座公廁配有衛生紙、洗手液、幹手器等設備, 全市A級旅遊景區、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廁所以及公園廁所配齊衛生紙、擦手紙和洗手液。

在互聯網時代, 推進公廁智慧化管理也提上日程。 今年4月, 成都首次實施“互聯網+公廁”計畫, 在數位成都地理資訊公共平臺發佈環衛公廁的電子地圖, 在成都城管APP和微信公眾號中新增“找公廁、用公廁、評公廁”功能模組, 實現公廁精准定位和資訊即時回饋,

“只要下載成都城管APP, 按鍵掃描周邊公廁, 就能查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公廁。 ”

隨著這場“廁所革命”的開展, “鳥語花香”“科技時尚”的公廁已悄然出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不僅讓外地遊客對成都有了更美好的印象, 更讓市民有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小微希望市民和外地朋友文明如廁,

愛護公廁設施設備, 節約資源,

共建共用成都市優質的公廁服務。

綜合:四川日報

愛吃火鍋, 更愛喝茶, 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 愛打望, 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 愛這座城, 她發展最快;戀這座城, 她生活最慢。 愛熊貓, 也愛表達;愛互動, 更愛分享。 我是小微, 在成都, 愛成都!

在下麵留言, 和小微八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