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污染物排放貢獻超50% 散煤污染點多面廣成治理難點

京津冀每年散煤消費量超4000萬噸,占煤炭使用總量10%,但污染物排放貢獻超50% 治理散煤污染,思路要廣一點(綠色焦點) 氣溫越來越低,北方地區已經進入採暖期。 據預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秋冬季氣象條件整體不利,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較差,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 今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京津冀污染治理成效更令人關注。 在這場戰役中,散煤污染點多面廣,是治理的一大難點。 “要採取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治理散煤。 ”前不久,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等多部門組成的散煤治理調研專家組,發佈了《中國散煤治理調研報告(2017)》,提出“嚴”字當頭的管理模式。

全國每年散煤消費量在7.5億噸左右 京津冀散煤替代,區域PM2.5年均濃度可下降約8微克/立方米 “散煤指電力和工業集中燃煤以外的散燒煤,包括小鍋爐和小窯爐燃煤,以及居民生活和服務業分散使用的燃煤等。 ”調研報告課題組成員、清華大學教授張強說。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煤炭集中利用率在60%左右,大量散煤被用作中小鍋爐燃料及農村取暖。 課題組通過調研,初步估算全國每年散煤消費量在7.5億噸左右。 張強介紹,在全國散煤利用中,民用散煤、工業小窯爐、工業小鍋爐三分天下,其中農村採暖用煤約2億噸,占散煤消費總量的27%。
散煤民用的核心區域為廣大農村地區,包括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消費量約2億噸,其中約90%用於冬季採暖。 工業小窯爐散煤消費量約2.36億噸,主要來自建築、陶瓷、磚瓦等行業。 全國35蒸噸及以下的小鍋爐,消耗散煤約2.2億噸。 “散煤通常是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質煤,燃燒時往往缺少脫硫、脫硝、除塵處理,直燃直排、點多面廣,污染很嚴重,也難以監管。 ”張強說。 環保部曾對京津冀地區銷售的散煤質量進行抽查,發現煤質超標普遍,北京超標率為22.2%,天津超標率為26.7%,河北唐山、廊坊等4個市平均超標率為37.5%。 研究顯示,燒1噸散煤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10倍以上。 散煤燃燒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發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城市部分時段,散煤污染排放甚至超過工業排放、機動車排放。
在大氣污染重災區京津冀地區,每年散煤消費量超過4000萬噸,占區域煤炭使用總量的10%,但對污染物排放量的貢獻超過50%。 “京津冀地區,90%以上的散煤用於生活採暖,散煤燃燒對大氣中PM2.5的年均貢獻約為7.2—9.2微克/立方米。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部副主任雷宇說,民用採暖清潔化,是減輕燃煤污染的重要手段,如果這部分散煤燃燒的排放,能通過能源替代方式消化掉,可以讓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下降8微克/立方米左右。 既要減汙又要不增加經濟負擔 從源頭上提升農村建築、爐具能效,可節約替代能源30% 面對散煤污染,部委、地方紛紛拿出對策,清潔採暖行動持續推進。
截至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多萬戶,替代燃煤1000多萬噸,淘汰燃煤鍋爐5萬多台。 京津保廊1萬平方公里禁煤區基本建成。 多完成一些、加速提前完成,成了京津冀三地共同的目標。 2016年,北京市規劃完成400個村的煤改電任務,今年這一數字提高到522個,任務量提升30%,年內將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 “無煤化”。 天津全面排查,全市有121萬戶散煤用戶,“清零”任務由3年改為2年完成,今年確保完成61萬戶;燃煤鍋爐1.1萬多台,除達到特別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的,其他一律改燃關停。 河北加快淘汰燃煤小鍋爐,推動農村散煤治理,今年要完成134個縣、180萬戶農村煤改電、煤改氣。 據測算,煤改電的採暖成本約為散煤成本的4倍,煤改氣所產生的成本稍低,但仍是使用散煤的2—3倍。
煤改電、煤改氣受電網改造、管道建設、能源價格等影響,推行離不開財政的支持。 散煤替代工作總體平穩,但在個別地方,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首席專家李景明認為,要考慮到農村現實情況,不能簡單地一刀切,進行煤改電、煤改氣。 “一些地方以極端的方式,以氣代煤、以電代煤,政府負擔陡然增加,也增加農民負擔,進而導致政策不可持續。 在河北,有農民寧願不要政府補貼,也要繼續燒散煤。 ” 李景明說。 氣、電相對散煤,價格還是要高一些,那麼如何保證減汙又不浪費?“實際上,現在農村很多採暖爐效率很低,住房氣密性也比較差,能源浪費很嚴重。 如果從源頭上抓節能,改進氣密性,再加上優質爐具,這兩條就可以節約替代能源30%。”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說。 課題組的調研印證了杜祥琬的觀點。全國採暖爐具市場容量約為1.86億台,節能環保爐具使用率僅23%。北方地區傳統爐具使用十分普遍,其中自製土灶熱效率僅為12%左右。“華北、東北、西北產煤區的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當地使用煤種,配套專用節能環保爐具。在東北、西北、西南山區,可以配套專用低排放生物質爐具。” 張強說。 針對農村地區住房氣密性比較差的問題,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目前建築節能國家強制性標準並沒有覆蓋農村住房,農村在建築節能上一直是個薄弱環節。“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把農村建築節能管起來。” 散煤治理模式需因地制宜 要從政策上保證清潔能源長效運行,環境效益長久發揮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污染防治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告訴記者,散煤治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嚴控散煤,大力推進清潔煤替代,淘汰落後的採暖爐具,有條件的地區初步開展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替代。在第二、第三階段,逐步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在北京等地逐步實現散煤完全替代。 一些地區發揮資源、技術優勢,“無煤化”推進得有聲有色。河北雄安新區的雄縣有“中國溫泉之鄉”的稱號,全縣約六成面積蘊藏地熱資源,也是禁煤區。當地實施地熱代煤供暖已有7年多,相當於減少標準煤用量近百萬噸,已成為“無煙城”。 2016年,市場上的空氣源熱泵技術開始成熟。北京在農村地區,以空氣源熱泵為主、儲能式電暖器為補充,推廣採暖設備煤改電使用者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去年新增空氣源熱泵用戶15.1萬戶。目前,北京各區根據財力和老百姓意願,逐步用空氣源熱泵替換直熱式電暖器,預計到今年底全部完成替換工作,南部七區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地方政府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水準和居民習慣,選擇適宜的散煤治理模式。”張強說,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柴則柴,因地制宜。 “替代思路要廣一點。”杜祥琬說,地熱、工業餘熱、生物質能等,都可以考慮。 專家表示,考慮到農村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薄弱,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的地區,可以採取優質煤替換、配套使用節能環保爐具等過渡性措施,減少污染排放。 “從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壓減散煤的情況看,最大制約還是投入問題。”徐偉說,地方政府拿到中央財政的錢,卻掏不出自己配套的錢,社會融資的錢更難落實。如果資金問題解決不了,只講方向、講原則,解決散煤污染只能是空中樓閣。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軍玲表示,散煤替代要具有持續性,長期運行,電、燃氣等成本問題都要考慮,要從政策上保證花了大力氣改造的清潔能源能夠長效運行下去,保證環境效益能夠長久發揮。本報記者 寇江澤

如果從源頭上抓節能,改進氣密性,再加上優質爐具,這兩條就可以節約替代能源30%。”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說。 課題組的調研印證了杜祥琬的觀點。全國採暖爐具市場容量約為1.86億台,節能環保爐具使用率僅23%。北方地區傳統爐具使用十分普遍,其中自製土灶熱效率僅為12%左右。“華北、東北、西北產煤區的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當地使用煤種,配套專用節能環保爐具。在東北、西北、西南山區,可以配套專用低排放生物質爐具。” 張強說。 針對農村地區住房氣密性比較差的問題,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目前建築節能國家強制性標準並沒有覆蓋農村住房,農村在建築節能上一直是個薄弱環節。“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把農村建築節能管起來。” 散煤治理模式需因地制宜 要從政策上保證清潔能源長效運行,環境效益長久發揮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污染防治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告訴記者,散煤治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嚴控散煤,大力推進清潔煤替代,淘汰落後的採暖爐具,有條件的地區初步開展集中供暖和清潔能源替代。在第二、第三階段,逐步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在北京等地逐步實現散煤完全替代。 一些地區發揮資源、技術優勢,“無煤化”推進得有聲有色。河北雄安新區的雄縣有“中國溫泉之鄉”的稱號,全縣約六成面積蘊藏地熱資源,也是禁煤區。當地實施地熱代煤供暖已有7年多,相當於減少標準煤用量近百萬噸,已成為“無煙城”。 2016年,市場上的空氣源熱泵技術開始成熟。北京在農村地區,以空氣源熱泵為主、儲能式電暖器為補充,推廣採暖設備煤改電使用者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去年新增空氣源熱泵用戶15.1萬戶。目前,北京各區根據財力和老百姓意願,逐步用空氣源熱泵替換直熱式電暖器,預計到今年底全部完成替換工作,南部七區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地方政府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水準和居民習慣,選擇適宜的散煤治理模式。”張強說,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柴則柴,因地制宜。 “替代思路要廣一點。”杜祥琬說,地熱、工業餘熱、生物質能等,都可以考慮。 專家表示,考慮到農村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薄弱,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的地區,可以採取優質煤替換、配套使用節能環保爐具等過渡性措施,減少污染排放。 “從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壓減散煤的情況看,最大制約還是投入問題。”徐偉說,地方政府拿到中央財政的錢,卻掏不出自己配套的錢,社會融資的錢更難落實。如果資金問題解決不了,只講方向、講原則,解決散煤污染只能是空中樓閣。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軍玲表示,散煤替代要具有持續性,長期運行,電、燃氣等成本問題都要考慮,要從政策上保證花了大力氣改造的清潔能源能夠長效運行下去,保證環境效益能夠長久發揮。本報記者 寇江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