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也有交際舞,太宗偏愛自由步

漢唐時, 宮廷宴席上流行一種交誼舞一“以舞相屬”。 所謂“屬”, 即一人舞罷, 邀另一人共舞。 宴會上, 一般是主人先舞, 客人起舞回報。 這種舞有嚴格的規矩, 該旋舞時必須旋舞, 該小步時必須小步, 姿態、儀容極為講究。

據《後漢書》載, 名士蔡邕回京前, 王原太守王智為他錢行。 席間, 王智起舞, 屬蔡邕, 蔡邕不應屬, 王智大怒, 蔡邕拂衣而去。 王智是一位炙手可熱的中常侍的弟弟, 怎甘受蔡邕侮辱? 之後蔡邕被發配到偏遠的地方。

古代士大夫之間, 如果各存歧見, 互示愛憎, 往往會在交誼舞中表現出來。

三國時, 陶謙任舒縣縣令,

郡守恰是他的同鄉。 恰對陶謙極為親熱, 意欲將陶謙引為親信, 陶謙卻覺得在恰的管轄下不是滋味。 有一次恰設宴請陶謙, 自己先跳起了舞, 然後屬陶謙, 陶謙只好應屬。 當舞到該轉身時, 陶謙卻不轉, 恰問他為何不轉, 陶謙話“不可轉, 轉則勝人。 ”恰登時動怒, 後來陶謙不得不棄官而走。

以舞相屬之風在唐代尤為興盛, 唐太宗經常在宴會上跳舞, 並邀請群臣同樂。 他主張跳交誼舞要抒發情懷, 不用過分循規蹈矩, 還主張交誼舞應向民間推廣, 與民官廷交誼舞吸收了西方交誼舞的許多元素, 漸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同樂。 到清末民初, 宮廷交誼舞吸收了西方交誼舞的許多元素, 漸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