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認真臉!我只想看這塊石頭上《國家寶藏》

“和氏璧”是歷史上非常傳奇的一塊美玉。 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 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 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 為天下奇寶。

據記載, 春秋時期楚人石匠卞和在荊山偶得一塊璞玉, 外表看起來與其他石頭無異, 但他卻認定此璞石定是珍寶美玉, 隨即獻于楚曆王, 曆王命玉匠驗查, 玉匠不識此寶便說“此石與普通石頭一般無二, 裡面根本不可能有玉”。

厲王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大怒, 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腳。 後來楚武王即位, 卞和依然堅信自己的判斷再次獻寶, 卻得到相同的答案,

隨即又被砍去右腳失去了雙足。 再到楚文王即位, 卞和依然想去呈獻寶玉, 但是因為他失去了雙腳無法行走, 於是他只能懷抱璞玉坐在路邊大哭。 文王聽說了這件事, 派人去把卞和接來問明其緣由, 卞和泣曰“臣不是因為失去雙足而悲傷哭泣, 是因為珍寶被說成石頭, 忠於君王卻被誣陷成欺騙, 所以悲憤難鳴”楚文王聞之遂命人把璞玉剖開, 果然是一塊寶玉。 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 賜名“和氏璧”, 用以昭示卞和的膽識與忠貞。

到戰國後期, 和氏壁被趙國的趙惠文王得到。 秦昭王聽說後, 派人給趙王送了一封信, 說願意用15座城市換這塊璧。 當時秦強趙弱, 趙王不敢不同意, 於是派藺相如攜帶和氏璧到秦國去。

由玉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使存心欺騙的秦王無可奈何, 最後完璧歸趙。 由於這個故事中說秦王要用15座城市交換和氏璧, 這產生了我國常用的成語“價值連城”。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 和氏壁到了秦國,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形似蟲鳥魚龍的篆字書法, 寫成“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字, 刻在和氏璧上, 製成了傳國玉璽。 漢滅秦時, 玉璽落人漢高祖劉邦手中, 成為漢朝皇帝歷代相傳的玉璽。 其後, 從漢末三國直至晉代、隋、唐的近1000年間, 凡是想當皇帝的, 都千方百計想弄到這個傳國玉璽。 因此, 它輾轉流落, 頻繁地更換主人。 一直到西元936年後唐末帝在亡國時攜此璽自焚, 這個寶貝終於失傳了。

那麼, 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

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 如果這樣, 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 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

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丟失或者被項羽掠奪而去。 秦末, 項羽率兵進攻咸陽, 焚燒秦宮殿, 挖掘秦陵墓, 掠奪寶物、美女, 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 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 項羽兵敗, 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 玉璽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 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鎮)。

如果和氏璧有朝一日真的能在我們的視野中出現, 一定會轟動全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