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有為梁啟超師生互罵,學生比老師罵得狠

康有為和梁啟超因戊戌變法名滿天下, 兩人此後似乎沒啥交集, 給人的印象是康有為保守反動, 梁啟超與時俱進。 話說, 由於政見不合反目成仇的師生(朋友)多了, 難道康、梁之間沒吵過架紅過臉?

當然有。

值得玩味的是, 康有為老師是在私人書信中“教育”梁啟超, 而學生梁啟超則在公開電文中給康有為戴了一頂批鬥的尖帽子——“大言不慚之書生”。

看熱鬧不嫌事大, 來瞅瞅咋回事。

康有為墓

康有為罵梁啟超發生在1917年, 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絕交(宣戰)有關。 梁啟超對德國印象很好, 可以說是“德粉”,

一開始堅決反對和德國絕交(宣戰)。 很快, 他突然轉變立場, 力主對德絕交(宣戰), 判若兩人。 有人問梁啟超為啥變臉跟變天似的, 他的回答讓人無語:“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宣戰。 ”其實, 梁啟超的“突變”有兩個因素:第一, 德軍開始不行了, 敗跡已露;第二, 總理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 梁啟超想在段政府混得好吃得開, 得緊跟領導步伐, 保持高度一致。

梁啟超還有個小秘密好多人不知道。 他因為親德, 專門寫了一本書, 吹捧德國如何如何好, 但公開力主與德國絕交(宣戰)後, 這書不好出版, 束之高閣。 說白了, 梁啟超的表態不代表自己的真實想法, 是為了政治和前途。 康有為知道這事兒, 覺得學生品質有問題, 專門寫信說了梁啟超一頓。

不知道梁啟超是不是記仇, 反正1917年還沒過完, 他就逮住機會回罵康有為老師, 而且是公開的。

梁啟超墓園

張勳復辟請了不少人紮場子, 其中一個便是康有為。 康接到張勳邀請時在上海, 為了秘密北上, 養尊處優的他不惜化妝成農民, 委屈地坐了三等車。 之後, 張勳聯名康有為等請溥儀重登帝位的電文公佈, 全國大嘩。

梁啟超知道後, 寫了份公開電文打筆仗, 其中有一句為“此次首造逆謀之人, 非貪得無厭之武夫, 即大言不慚之書生。 ”他雖然沒有指名道姓罵康有為, 但指向非常明顯。

康有為還沒反應, 反倒是另一個名流替他教訓起梁啟超來——馬君武, 當年與蔡元培齊名, 所謂“北蔡南馬”是也。 槍桿子殺人立竿見影, 馬君武的筆桿子威力也不小:

“(梁)始則附和袁氏, 以司法總長資格為賊策劃, 副署解散國會命令;及寵任既衰, 乃叛而它去, 托言護國, 竊號名流。 共和既複, 君(顯然指梁啟超)之行《約法》、擁段為總統之策不能行, 內閣總理、財政總長之夢不能達, 乃教唆使黨員日在議會搗亂, 後欲借宣戰問題, 以行其攫權亂國之陰謀……”

馬君武塑像

馬君武罵得比較狠, 但也沒怎麼冤枉梁啟超。 作為一個知識份子, 梁啟超在政壇非常活躍, 一度為官, 而且觀點和立場多變。 討伐張勳, 梁啟超也參與了, 擔任討逆軍總部參贊, 與徐樹錚等人在一個班子。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年

5.丁文江等:《梁啟超年譜長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6.《康南海自編年譜》, 北京:中華書局:1992

(第178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