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輸入”在夜裡,“輸出”在早上 東大教授的「不同時間學習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知識的「輸入」和「輸出」是最最重要的環節, 缺少了「輸出」這個步驟, 學到的東西很可能是在不真正理解上的“囫圇吞棗”, 而不管是現在的父母還是學習者的孩子, 對於「輸出」的重視還遠遠不夠, 甚至基本無視。

我為什麼要在這裡著重說明輸入和輸出, 因為這和以下要說明的內容有關。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合理利用清晨的時間?睡到將就的時間匆匆起床匆匆梳洗匆匆吃早飯, 然後匆匆出門無疑是對“黃金時間”的巨大浪費, 因為如果只是早起那麼半小時, 把這些時間用在學習或者興趣上,

日積月累, 很明顯會和自己的成長緊密聯繫起來。

當然, 活用早上的時間也也不是說只是做做樣子, 如果能充分發揮“記憶”的特點活用這段時間的話, 學習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其實, 早晨是最方便和有效的學習「輸出」的實踐時間段, 特別是對昨晚睡前記憶的東西......

這也是在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西班牙語的山田教授(山田真央)向自己的學生極力推薦的語言學習記憶時的重要方法。

「輸入」在晚上做

記憶過程分為3個步驟:

1、因刺激接收和保存如大腦的情報和資訊——銘記

2、為了不讓被保存的情報和資訊被遺忘——保持

3、必要的時候“取出”必要的情報——想起

“保持”是大腦為所欲為的行為, 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做能幫到大腦的事基本沒有,

但是“銘記”和“想起”, 也就是“輸入”和“輸出”, 則可通過方法大大改觀效率。

晚上不適合想起=“輸出”——因為一天學習或者工作積累下來的疲勞會讓大腦的反應速度和思考的質都變得低下, 特別是學習時的效率一般來說都不太高, 這時候比較適合的是, 即使懶散一點也不要緊的=“銘記”=“輸入”的步驟。

人都一樣, 回到家馬上會讓身心“鬆散”下來, 因為回到家後到臨睡前都是自己的時間, 無所謂緊迫和壓力, 所以除非是晝夜顛倒的夜貓子(如我, 晚上精神更集中, 做事更專心), 大部分的人則不適合資料做成、寫文章等知性的生產活動。

「輸入」後馬上睡覺

我們只知道好睡眠益于健康, 其實睡眠的真正作用是把一天中的接收和記錄的情報資訊加以整理分類保存和剔除的大腦行為。

你已經睡熟了, 但是大腦並沒有休息還在工作, 從這點上考慮, 晚上最適合的是“輸入”的動作。

適度的“輸入”, 任由疲勞感積聚後上床睡覺, 因為之後就可以放任大腦“隨意”把記憶固定下來, 所以睡前的學習“輸入”非常高效。

睡眠中的記憶整理會自動按著最新記憶往前推的順序進行, 所以睡前做了什麼學了什麼顯得尤為重要, 想睡前放鬆——看看手機、玩玩遊戲...沒什麼事, 但是考慮到大腦在你睡去後就要開始高效率的記憶整理, 那麼睡前的半小時一定要好好活用, 尤其是想記住什麼東西時, 可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段。

「想起」在早上做

早上做“輸出”的行為最為效率,

比如把昨晚看的、讀的或者背的內容複習一遍, 然後開始新的計畫和內容的學習等。

可以用朗讀來開始早上的學習, 它是清晨學習的高效方法之一, 15分種的朗讀後再開始其他學習, 習慣了不僅能起到活性化大腦和幫助記憶的作用, 還有可以提升一天精神面貌的效果。

清晨是人一天社會活動的開始, 睡醒後頭腦清醒, 身體也沒有疲勞感, 能量可以充分被用於大腦活動。

另外早上時間有限, 學習時不會左顧右盼, 更利於集中注意力和提升效率, 可以把真正要做的事集中在這時做。

其實, 這個“時間有限”在心理學上也發揮著良好的效果。

比如, 孩子暑假結束的最後幾天, 即使孩子還有大量的暑假作業沒有完成, 一旦認真起來,

完成作業的效率何止會提升一倍?

這就是“限制時間”的效果。

如果人的大腦明確認識到“時間有限”時, 自然而然會高度集中注意力用於學習工作中來, 而比早晨更直接更明白的“時間有限”幾乎沒有。

因為“輸出”時更容易把握時間, 和心理上的效果組合起來時, 提升學習效率則·更為明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