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會吊“胃口”的銷售不是好銷售!

吊胃口, 本來是指用好吃的東西吸引人的食欲, 後來多比喻讓人產生某種欲望或興趣。 因為我們都懷有“越被吊胃口越高興”的矛盾心理。 用吊胃口這招, 就能夠維持客戶好奇心, 繼續對你的產品產生持續的興趣。 如果銷售人員能很好的運用這一點, 引導客戶成交的可能性就更高。

01

製造懸念

曾經有一家電視臺播放的一則廣告就用吊胃口的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行銷。

晚上, 正值黃金時間, 電視上出現了這樣一則廣告:在大西北的公路上, 了無人煙, 可是, 一個小夥子想搭順風車。

一輛汽車由遠而近地駛來, 在小夥子面前停住了, 車裡面有5個人。 他向車裡問道:“知道馬師傅嗎?他來了嗎?”全車人都是一臉茫然, 不知所云, 都在想:誰是馬師傅?小夥子沒有上車, 車上載著的人卻是滿滿的疑問。

不僅如此, 電視觀眾也在納悶:誰是馬師傅?這位馬師傅到底是幹什麼的?廣告怎麼沒有說明白呢?

第二天, 同一時間, 打開電視機, 調到昨天的頻道, 馬師傅的廣告如約而至。 大家認真地看了一遍, 想找出一些端倪, 可還是沒什麼發現。 這時候, 大家更好奇了, 於是到網上搜索, 但只找到了一些不相關的內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大家都沉浸在馬師傅的故事中, 並且無比期待著這個故事的結局。

大概一個月後, 大家盼望已久的馬師傅終於露面了。

電視、電臺裡都傳出了這樣的資訊:朋友們, 馬師傅來了, 大家久等了!原來, 馬師傅是一種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產的潤滑油。 到此, 人們才“哦”了, 懸念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02

欲擒故縱

畫商詢問這三幅畫的價格, 畫的主人回答說:“每幅畫250美元。 ”畫商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 雙方在議價環節陷入僵局。

畫的主人很惱火, 二話不說就當著畫商的面把其中的一幅畫燒了。 看到這種情況後, 畫商接著問:“剩下的兩幅畫多少錢?”畫的主人回答說:“每幅畫250美元。 ”聽到這個回答後, 畫商搖了搖頭, 表示無法接受。

畫的主人勃然大怒, 竟然又燒掉了其中的一幅畫, 只留下一幅畫繼續展覽。 畫商有些急了, 對畫的主人說:“別燒了,

說一下它的價格吧, 我想買下這幅畫。 ”沒想到畫的主人回答說:“這幅畫600美元。 ”畫商以為自己聽錯了:“什麼, 600美元, 你沒搞錯吧?”畫的主人回答說:“沒錯, 就是600美元。 ”畫商驚訝地說:“可是剛剛還250美元呀?”畫的主人什麼話都沒說, 作勢要燒第三幅畫。 畫商趕忙把他攔住, 無可奈何地對他說:“別燒了, 600美元就600美元, 我買下了。

其實, 這幅畫的市場價格在100美元到1 50美元之間, 為何最後竟然賣到600美元的高價呢?就是因為在談判陷入僵局後, 畫的主人採用欲擒故縱的戰略, 接連燒掉了其中的兩幅畫, 最後憑藉物以稀為貴在談判中穩占上風。 畫商知道, 這三幅畫都出自名家之手, 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600美元買下一幅畫也是值得的。

當然, 在銷售過程中吊客戶的胃口,

目的就是賺大家的眼球, 吸引消費者持續關注, 詳細詢問產品的有關資訊, 然後耐心地聽我們介紹產品。 但是, 在設計懸念、吊消費者胃口時, 應該儘量做到巧妙安排和構思, 不要生搬硬套或故弄玄虛, 一定要避免給出了一個很垃圾的結局。 這個結局一定既要在意料之外, 又要在情理之中, 只有恰到好處的吊客戶胃口, 才能真正有利於最後的成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