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漫談三國:賈詡,不走尋常路的讀心大師

賈詡在三國謀士中算是比較特別的一位, 他既沒有輔佐一方諸侯建立霸業的志向, 也不追求功名利祿, 只是癡迷于“謀略”本身。 賈詡擇主的標準也異于常人, 不管勢力大小, 有無前途, 只要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謀略就行。 而賈詡的謀略逆常人之思維, 總能做到算無遺策。

賈詡成為張繡的謀士, 宛城之戰張繡在賈詡的計策下奇襲曹營, 還殺了曹昂和典韋, 曹操為報仇南征張繡。 其間袁紹趁機進攻許昌, 於是曹操匆忙撤兵回救, 而張繡認為此時用精兵追擊曹軍必能大獲全勝。 賈詡則斷定張繡此去必敗,

因為張繡的想法是普通人很自然的想法, 曹操也會想到, 必有所防範, 張繡不聽勸, 結果曹操親自殿后, 張繡的追兵大敗而回。

張繡回來後, 對賈詡很佩服。 這時, 賈詡對張繡說道, 再做一次追擊, 此次必能取勝。 張繡大惑不解, 說剛才就是沒聽勸, 才遭此敗, 現在以敗軍追擊又如何能贏剛打了勝仗的曹軍。 於是賈詡給張繡解釋, 第一次曹操多疑, 撤退時必會防範追兵而佈置埋伏, 加上曹軍士氣仍盛, 故有此敗;曹操在沒有完成目標的情況下匆忙撤軍, 說明後方不穩, 在擊退追兵後, 必然集中精銳火速回師, 留在後面的應是老弱殘兵, 所以再次追擊必能取勝。 張繡第二次追擊果然如賈詡所料。

官渡之戰前, 袁紹遣使勸降張繡,

賈詡卻當面回絕了袁紹使臣, 反而勸張繡投曹操。 張繡再次滿臉狐疑, 袁紹強大而曹操弱小, 況且前番曹操與張繡有殺子之仇, 曹操如何能容。 正常人的想法當然是投袁紹, 而賈詡卻認為投曹操才是正確的選擇, 原因有三點:

1、袁紹連袁術都容不下, 說明袁紹外寬內忌, 氣量狹小, 投靠袁紹的話今後會不好相處。

2、袁紹兵多將廣, 並不會太看重張繡的這點兵力, 而曹操兵少, 張繡的加入對曹操的幫助更大, 會得到曹操的重視。

3、曹操胸懷天下, 官渡陣前用人之際, 必不會以私人怨恨而影響大局。

張繡於是聽從賈詡的建議, 投降曹操, 曹操果然不計前嫌, 寬慰張繡道:有小過失, 勿記於心。

在投袁紹還是投曹操這個問題上, 賈詡沒有遵從以強弱來判斷的思維方式,

而是從結果進行分析比較, 反推出正確的選擇。 在分析問題時, 循規蹈矩的思維方式容易陷入僵化刻板, 受到經驗的影響, 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 擺脫了習慣的束縛往往能得到新的見解。

曹操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曹丕為長子, 曹植才華橫溢, 於是曹操徵詢賈詡的意見, 賈詡半晌不語, 曹操追問之下, 賈詡才對曹操說道:我在思考袁紹和劉表。 意思就是袁紹和劉表沒有立長子為太子, 結果都造成了內亂。 曹操心領神會, 於是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沒有直接說出答案, 而是點醒曹操, 讓其自己領悟答案, 這是因為賈詡瞭解曹操多疑的性格, 如果直接說支持立曹丕的話, 容易讓曹操誤認為賈詡有結黨的嫌疑,

這種委婉的方式也使曹操更容易接受, 又避免了陷入日後的即位之爭。 此後, 賈詡極少主動獻計, 懂得隱藏鋒芒, 以退為進的伴君之道, 所以在曹操的五大謀士中, 賈詡的結局是最好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