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官員大部分都是滿人擔任,可唯獨此官職,只要漢人,不要滿人

清朝是距離當今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 也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 在清朝的制度中, 旗人是優等人種, 而漢人被視為二等臣民,

在各個方面都有不公平的待遇, 受盡了滿清貴族的歧視, 例如在清朝早期, 皇帝早朝時, 滿蒙官員在前, 而漢人官員只能在後, 同等條件下, 優先提拔漢人, 軍隊將領只用滿蒙官員等(湘軍、淮軍等屬於清朝末期), 但是在清朝的官員制度中, 有一個官職卻是例外, 這個官職只用漢人, 不要滿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神秘的職位就是皇宮的太監(清朝最小級別的公務員), 按照常理來說, 太監是服飾皇帝與後宮妃子的, 清朝理應使用自己民族的人, 為何要使用二等臣民漢人呢?原來在古代封建社會中, 太監一般都是產生於貧困家庭中, 因為家中的日子實在困難, 所以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餓死, 也有盼兒子在宮中混出名堂將來回報父母的原因, 早早的將兒子閹割送進宮中, 所以說太監一般都是貧困人家的孩子, 但是在清朝, 滿人是國家的統治者, 是吃皇糧的人, 自然不會產生吃不起飯的情況, 所以也不會有滿人為了生存, 閹割進宮的情況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清朝統治者一直視太監為低賤的人, 因為太監最早就是產生于罪犯或者是雙方交戰的降軍之中, 被閹割是對於罪犯和降軍的人格侮辱, 所以清朝自然不會讓自己民族的人成為太監, 在清雍正時期, 雍正帝曾經明令禁止過滿人擔任太監,
所以清朝的太監只能是漢人了。

親愛的讀者, 你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