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5G預商用系統獲獎背後:技術與標準並行謀話語權

在日前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 華為5G預商用系統獲得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也讓業內再次將目光聚焦了當下炙手可熱的5G身上。 那麼5G目前發展到了何種程度?期間遭遇有哪些挑戰?中國企業做了什麼?

眾所周知, 與之前歷代移動通信相比, 3G與4G使人類進入移動寬頻時代, 而5G能夠孵化各行業新應用, 使人類將進入數位化的全聯接社會。 5G不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通信, 還將網路延伸到物的連接, 真正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 而今年1月份IHS發佈的5G經濟研究報告預測,

到2035年, 5G可以帶來整個全球經濟產出, 可以到12.3萬億美元;可以增加2200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全球整體的投資2000億美元。 正是由於5G所蘊含的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業內對於5G是趨之若鶩, 其中尤以通信產業和廠商為甚。

例如華為, 早在2009年其就投入6億美元用於5G標準階段的研究;2017年華為在5G產品開發上投入逾40億元, 2018年這一數字預計超50億元;人力方面, 共有超過5000人從事5G項目開發。 去年11月, 華為的Polar碼方案成為5G控制通道eMBB場景編碼的解決方案, 受到世界矚目。 其實, 這些僅僅是以華為作為代表的通信廠商發力5G的冰山一角, 由於5G的全新性、複雜性等原因, 其遭遇的挑戰也較此前的3G和4G要大, 這對於廠商的技術創新能力無疑也是更為嚴峻的考驗,

也是誰, 尤其是中國企業能否在5G大戰中最終勝出的根本。

就像前述, 華為的Polar碼方案成為5G控制通道eMBB場景編碼的解決方案, 受到世界矚目, 但華為在5G原創技術方面的貢獻遠不止於此。

以華為的上下行解耦架構性技術創新為例, 眾多周知, 由於3.5GHz擁有豐富的頻譜資源, 將是5G 主要容量和覆蓋層, 隨之而來的挑戰是, 3.5GHz頻段雖然在規模陣列天線和大頻寬頻譜資源條件下, 下行覆蓋和容量指標十分理想, 但是上行指標的提升卻遇到了瓶頸。 為了避免運營商在5G時代, 相比4G時代額外新建太多網站(不增加甚至減少成本), 就能將體驗提升數十倍, 克服上行瓶頸無疑是嚴峻的挑戰。 而上下行解耦打破了歷來移動通信上傳下載頻率綁定的限制,

通過多頻段立體協同, 在享受3.5GHz下行大容量的同時, 將5G網路上行承載在1.8GHz, 最大化頻譜資源利用率, 大幅提升網路覆蓋。

例如此前在英國, 華為與英國電信/EE在本地開通了5G預商用網站, MBBF 2017期間, 在倫敦成功測試5G上下行解耦, 通過5G上下行解耦提升C-Band覆蓋, 實現C-Band和1.8GHz共站同覆蓋部署。 根據該試驗驗證的結果, 使用上下行解耦技術後, 上行覆蓋提升了11dB9(覆蓋半徑提升了73%), 基站覆蓋面積可以提升3倍。 除上述外, 日前, 沃達豐攜手華為在義大利米蘭現網完成了業界第一個基於5G最新標準的端到端上下行解耦技術驗證。

由此可見, 5G上下行解耦確實帶來革命性的全頻譜建網模式, 打破了傳統通信系統上行接收和下行發送必須綁定於一個頻段的限制,

可在如C波段這樣的新頻譜中部署5G能夠與當前4G共站共覆蓋, 共站址、同覆蓋、部署快、城區連續覆蓋, 並且大幅提升了邊緣用戶體驗。 正基於此, 該方案一經提出, 便在3GPP 5G標準會議上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 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德國電信、沃達豐等在內的全球主流運營商紛紛表示全力支持, 並促使3GPP在短時間內制定了詳細計畫, 以便儘快完成上下行解耦的協議標準化。

除了上述技術創新的領先和實用性, 雖然預商用是後續5G正式商用的必由階段, 但在制定全球統一的5G標準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的前提下, 如何保證預商用階段採用的技術標準和最終的5G標準保持一致, 這是預商用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前瞻性考慮的問題。

為此, 華為在與運營商合作部署的5G預商用網路中, 在標準和協議的核心指標方面與3GPP已發佈的版本基本保持一致, 比如在幀結構方面基本上都採用了和3GPP相同的幀結構;而在3GPP沒有定義的標準方面, 華為會根據多個廠商之間、合作夥伴之間討論的統一觀點進行設計。 因此預商用系統與未來面向正式商用的3GPP的最終標準符合度會非常高, 未來標準一旦凍結, 就會將設備直接升級到3GPP的標準上。

對此,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指出, 華為2018年將推出全套5G網路設備商用系統, 意味著對客戶做出了承諾, 只要它們需要華為就可以提供, 並且這個設備要能支援面向未來的平滑演進, 有信心在5G國際標準正式出臺後, 依然適用且相容新的標準。

正是基於技術創新在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及前瞻性戰略(相容實際標準和保護現在運營上的投資)考量,華為在目前5G預商用系統中獲得了業內諸多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且處在領先的位置。

例如今年9月,華為攜手德國電信在柏林市中心建成歐洲首個5G預商用網路,在商用網路環境中驗證了5G端到端解決方案,5G網路所具有的超高速率與極低時延支持極致的業務體驗得到直觀呈現。在韓國,華為與韓國運營商LG U+使用全球首款基於晶片組架構的28GHz頻段5G毫米波CPE,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IPTV over 5G 的預商用驗證,這也是世界第一張高低頻端到端預商用5G網路。在日本,華為與日本NTT DOCOMO聯合演示了日本首個5G毫米波CPE業務,成功實現全息視頻通話;還聯合完成全球首個基於C波段的5G高可靠性、超低時延外場測試,在東京建成世界第一5G低時延試驗網。

提及5G的標準,需要說明的是,3GPP 5G的第一個版本R15將在2018年6月完成,主要聚焦eMBB場景;第二個版本R16將在2019年12月完成,滿足ITU定義的eMBB、uRLLC及mMTC全部場景需求。而鑒於華為上述在技術創新上的實力支撐和開放地參與標準制定,在未來5G標準的制定中,無疑也具備了不可小視的實力。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此次華為5G預商用系統獲得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背後反映出的是在5G時代來臨之際,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利用技術創新及前瞻性的合作共贏的標準戰略在推動和加速5G商用化進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在產業中的影響力和地位。

依然適用且相容新的標準。

正是基於技術創新在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及前瞻性戰略(相容實際標準和保護現在運營上的投資)考量,華為在目前5G預商用系統中獲得了業內諸多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且處在領先的位置。

例如今年9月,華為攜手德國電信在柏林市中心建成歐洲首個5G預商用網路,在商用網路環境中驗證了5G端到端解決方案,5G網路所具有的超高速率與極低時延支持極致的業務體驗得到直觀呈現。在韓國,華為與韓國運營商LG U+使用全球首款基於晶片組架構的28GHz頻段5G毫米波CPE,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IPTV over 5G 的預商用驗證,這也是世界第一張高低頻端到端預商用5G網路。在日本,華為與日本NTT DOCOMO聯合演示了日本首個5G毫米波CPE業務,成功實現全息視頻通話;還聯合完成全球首個基於C波段的5G高可靠性、超低時延外場測試,在東京建成世界第一5G低時延試驗網。

提及5G的標準,需要說明的是,3GPP 5G的第一個版本R15將在2018年6月完成,主要聚焦eMBB場景;第二個版本R16將在2019年12月完成,滿足ITU定義的eMBB、uRLLC及mMTC全部場景需求。而鑒於華為上述在技術創新上的實力支撐和開放地參與標準制定,在未來5G標準的制定中,無疑也具備了不可小視的實力。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此次華為5G預商用系統獲得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獎背後反映出的是在5G時代來臨之際,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利用技術創新及前瞻性的合作共贏的標準戰略在推動和加速5G商用化進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在產業中的影響力和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